2026届高考全国各地的报名陆续开展。每年高考,报考人数预测都是一个制造焦虑与解决焦虑的“保留节目”。
我们想为同学和家长理性分析,总结一些真实可信的经验。
01. 网络预测有漏洞
先说网络预测。有网友算了2026年高考报名人数上限是1400万,下限是1355万。怎么算的呢?
假设复读生比例不变,算应届生数量。

图源丨教育部
2023年高一新生(对应2026年高考)人数,比2023年高二学生(对应2025年高考)多出了20.3万人。
2025年高考人数为1335万人。
于是推算:
2026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至少为1335+20.3=1355.3万(假设复读比例不变的情况下)。
网友又提到,2022年高中招生数比2021年多出47.3万人,但2025年高考人数并未因此增加,反而下降。这说明应届生增量并非唯一决定因素,复读生规模、职业教育分流力度、以及政策调整都会产生显著影响。
Stone发现:首先,20.3万是一个错误数据。
正确的是2023年高一学生人数比2023年高二学生人数多出:9687204-9401847≈28.5万
02. 从出生人口看,变化不大
而且,从出生人口的维度来看,算上面的数据没有多大意义。
网传一张表格,统计了近20年的出生人口。

数据可以作为粗略参考。一扒国家统计局数据算算就知道,上面这份网传数据至少可以反映出出生人口变化的大体趋势。


图源丨国家统计局
从出生人口维度来看,2025年和2026年高考报名人数变化不会太大,上升或下降都有可能。而且高考报名人数不等于实际参加高考人数。
所以谈全国的十几万几十万报名人数浮动,对高考来讲意义不大。10万级别的人数变动,对于1000万级别的高考总人数来讲,只有1%的影响。
03. 竞争依旧激烈,香港多元升学路径承接
并且,当我们谈全国这么大体量的高考生来讲,至少近5年竞争都是激烈的。
从哪里看出竞争激烈?
首先,出生人口部分决定了高考报名人数变化不大,竞争激烈程度变化不会太大!
其次,全国有一半以上的高考生读不了本科,网传数据显示,2025年高考全国平均本科录取率是43.72%。据说整理自己各省教育招生考试院。
如果你质疑它不够权威,根本不需要动手算,因为家长要考虑是自己家孩子能读什么大学,看宏观的录取率都不如去问班主任老师:
全校排名、班级排名、各科成绩、往届毕业生去向,综合一看,大概能读什么学校心里都有数了。

香港非本地生数量暴涨!
《施政报告》连续两年推出政策扩招非本地生:
2024/25学年:非本地生上限从20%提至40%。
2026/27学年起:非本地生上限从40%增至50%。
2年间,非本地生名额大约相当于从3000个增加到7500个,增加了4500个,主要生源还是大陆学生。

4500个名额,加上很多内地孩子拿了香港身份,享受香港本地生名额,全都算上对高考来讲也是杯水车薪。
但对于部分内地家庭来讲,这条小路正因为名额少、有经济条件、申请条件、两文三语、香港身份等门槛,所以才有优势。
而且世界局势不稳定,教育部今年发布了4个留学预警,日本、美国、菲律宾均在列,海外留学风险还是有的。



转香港留学的优势,不仅在背靠祖国、社会稳定,还在于招生政策倾斜,国家在背后撑腰大力推动。
港校还提供降分录取+多元入学计划:
🌟港大多元卓越计划
🌟港科大校长推荐计划
🌟港理工德艺计划+3D综合评估入学计划合并
香港本科申请蕞高可争取降70分


对于读不了本科的内地学生,高考分数375或更低,还有香港副学士、港外预科班托底本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