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校博士招聘其实比想象中难一点

今年高校的春季招聘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作为三年疫情过后的首个招聘季,高校和求职科研人对于招聘的心态和期待是否会有所不同?AI的冲击又是否影响了各大高校的招聘策略?

小编联系了一家位于东北985大学负责招聘的罗老师,让他谈了谈这次招聘的第一线观察,也针对目前招聘环境的变化给出了中肯的求职建议。以下为罗老师自述:这段时间走了一些大学去招聘。我这边作为高校,每年都是有博士招聘计划和指标的,不过之前几年因为种种原因,很少搞线下招聘,多是线上宣传和对接,今年走进高校,感受还是略有不同。

博士应聘的现状和感受

第一点最大的感受是,疫情和ChatGTP这样新技术的出现,其实影响还没来得及传递给高校院所这些体制内单位。体制内的高校院所,仍然在按照自己的节奏,不慌不忙地做着博士招聘和人才引进的工作。

这两年,不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从高校的角度来说——博士,尤其是好大学的博士,其实大多不难就业。如果你的专业或者研究方向比较冷门那另说。

我在几所985大学的招聘的时候,来来往往的本科和硕士同学不少,但博士却寥寥无几。和大家聊了聊,他们的同学基本都已经有了目标单位甚至已经拿到了某大学某研究所的offer。

上半年3,4月份招聘会一场接一场,比如我去哈工大的前一天,刚刚有一场大型招聘会,上百家单位那种,以至于我去的时候招聘会冷冷清清,一场下来本硕博加起来都不到100人。

大家有一搭没一搭参加几场,丝毫没有网上渲染的那种找不到工作的紧迫感。不过,大家往往都有一个“人往高处走”的心态,一流985的博士,也想去一流高校,文章发表的不错的博士,都想要往上冲一冲。

这种心态无可厚非,但是很显然,这必然导致每个层级的高校不由自主地竞争更加激烈和内卷。比如有一个博士,学历和业绩都不错,聊起来告诉我,他还在纠结东部沿海的普通讲师岗位,或者是中西部的校聘副教授。对于这些优秀的博士们,其实不是找不到工作,只是也许工作机会达不到他们的心理预期。但是,有一个现状大家必须清醒的认识到。

随着博士数量的逐年增加,高校院所的人员结构却没有巨大的变化。所以过去一个985博士可能轻松找到一份985大学的教职,现在难度自然大了很多。如果博士愿意放低身段,向下兼容,那工作机会还是不少的。卷,从来都是一个相对概念,因为整体教育水平的提升,最好的城市、最好的资源一定是越来越卷。我问了几个同学,他们的第一选择都是北上广深,至于本省本市,大概是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

高校招聘的策略

作为高校负责人才引进的人,我所了解的高校招聘有两个基本规则:

与高校自身专业和研究方向相适应

在前一条的基础上,研究基础越好,各阶段学历越漂亮,就越有优势

很多人对高校招聘的误解主要在第一条。在某市招聘的时候,我打车去学校过程中,司机是一个健谈的五十来岁的阿姨。阿姨跟我聊了几句后,就开始吐槽我们招聘的不透明。说她一个亲戚家的孩子,想去一个本地的普通高校,结果人家高校说考虑考虑。这孩子转头又找了几家,最后入职了北大,拿了不菲的科研启动和安家费。

阿姨想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这边的高校并不“唯才是举”,有很多“盘外因素”。其实我分析,这大概率是因为这个博士的研究方向和学校不契合。

我们在招聘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视研究方向的。哪怕这个博士的业绩一般,但如果研究方向和学校某些正想补充力量的教研室契合,那他入选的概率也会极大增加。从学校的角度,我们需要的是上手就能干活教师和科研人员。这不仅是学校从自身工作的考量,其实也是对优秀人才的保护。

如果一个研究核物理的博士,入职了一所没有相关专业的学校,这个博士要怎么开展工作?这所学校大概率没有他研究方向的仪器设备,没有课题资金,总不能让人家从零开始搭建一个研究方向吧?很多专业方向都是如此,你选择了这个专业,那就业机会就这几个,越冷门越小众,那机会越少,这确实是无奈之举。

至于第二条,从高校的角度考虑,要更加优秀的人才无可厚非。事实上博士们也是如此,大多会同时面试很多家院校,甚至骑驴找马,先找一家落下,然后继续找更好的机会。

新的招聘形势,博士要如何调整?

首先需要调整的是求职的心态。毕竟,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高校都越来越难进,所以不妨稍微放低一点自己的身段,选择一个更加适合自己的平台。而且,平台其实并不代表你的发展上限。要知道,平台内部也是有资源分配的。一线城市不一定各个是百万富翁,三线小城也不是出不了千万富豪。

另外,高校的求职方式上,大佬互推强于海投简历。这里的原因大家千万不要想歪了。因为我们招聘博士,学院和教研室的老师们其实会有非常大的话语权,毕竟招聘来的人是要在教研室工作的。所以,如果你的导师直接给你推荐,那么在教研室和学院那里,你就有了很大的优势。

最后,一定要找和自己专业、研究方向契合的岗位。专业契合是重中之重,一个博士从头开始没有研究基础,可能会花费几年时间才能进入状态。而对于当前高校的发展态势,这确实有点太慢了。而且博士本人也会因为从事和自己方向不相干的工作而长期陷入苦恼和无法进步的困境。

新的招聘形势,博士要如何调整?

1、首先需要调整的是求职的心态。

2、另外,高校的求职方式上,大佬互推强于海投简历。

3、最后,一定要找和自己专业、研究方向契合的岗位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请加微信:mollywei007】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今年高校博士招聘其实比想象中难一点
上一篇

EPQ?IPQ?MAT?STEP?牛剑G5背景提升该怎么选?

下一篇

北京大学2023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发布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关注热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