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转硕士再申博士经历灯箱

笔者曾在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攻读教育研究(Educational Research)专业,以distinction的成绩硕士毕业。然后转战加拿大,在麦基尔大学继续攻读博士。

看似顺风顺水的学术之路急转直下,以博转硕草草收场。然而剧情再度翻转,笔者以三本+双硕的背景在香港中文大学全奖上岸,并且在心仪导师的指导下准备毕业啦!

本文将细述这几段求学经历的来龙去脉,并为想要攻博的你、正在读博挣扎中的你、想要博转硕的你提供建议。

01为什么博士转硕士?

选择读博是由多种因素叠加共同决定的。同样,决定放弃读博以硕士毕业,也有很多原因。总结来说,就是认识不充分。对人文社会环境、对留学风格、对导师都了解不足。

首先,我在英国读硕士。这个硕士课程是英国1+3博士programme的第一年,所以除了我们班的6位硕士同学,其他一起上课的20几位都是博士同学。

和博士们共同学习的这一年,让我对在英国读博士有了粗浅的认识。英国或欧洲,相对来说比较注重工作生活平衡,所以教授一般来说不会要求学生牺牲私人时间来工作。

相反,他们会强调学生要注重身体心理健康,建议学生周末和假期多出去走走散散心。当然不排除有工作狂教授,拉着学生一起肝的情况。只是相对来说比较少。

有的教授也会在周末或者晚上回复邮件,只是相对来说没有北美那么卷。由于先入为主地以为整个西方都尊重生活工作平衡,我来到加拿大之后受到严重的冲击。

导师属于deadline冲刺型选手,不太提前计划安排。经常在deadline到期前几天通知我们干活,所以我们会很被动地熬夜加班。常常在夜晚11点,甚至凌晨还发邮件给我,要求我提交某某文件,跑模型。

并且,在了解到我生病之后,也没有允许我有足够的时间休息。另外,我家里有小孩子需要照顾,但导师是50+未婚工作狂,在家庭观上,我们也有不少出入。所以在时间分配上,我们也没有达成共识。

北美学习的两年时间里,我接触的大部分教授晚上或者周末都会工作,而且麦基尔大学也会在晚上8点聚集教授们开大会(英国很少这么安排啊……)。所以说,这是大氛围的原因,并不是个体行为。

也就是说教授们自己的私人时间也被工作占用,那他们觉得要求学生休息时间工作,也没有什么不妥。如果你在北美遇到了尊重工作生活平衡的导师,可得烧高香了!

转硕之后跟了一位天使导师,家里也有孩子,可TA一周只休息一天。某天和TA讨论起工作生活平衡,TA说:根本没有所谓的工作生活平衡,只是priority一时放在工作,一时放在家庭罢了。

导师的指导风格是否适合直接决定了你的读博体验。我在正式读博之前与导师有过邮件来往,并在香港见面吃饭,私以为互相充分了解。

但正式读博后发现和导师方方面面并不融洽,直接影响我的身心健康,继而成为了我退博的导火索。或许是因为英国的导师一般不给博士开工资,导师是纯粹的导师,而不是“老板”。

所以英国的博士大多围绕自己的课题转,比较少参与到导师的项目中。但加拿大或北美的博士或多或少得到教授的资助,所以导师不仅仅是导师,还是“老板”。

博士生也会担任RA、TA的工作,与教授接触更多、合作更紧密。由于参与到导师的多个课题研究并担任TA,我与导师在工作方式和指导风格方面的不融洽变得越来越明显,直到无法忽视。

因为我所在的系并没有其他同方向的教授,而我也不愿意迎合其他教授改变自己的研究方向,所以我无法更换导师继续读博(此时遇上了covid19,我也希望能离家人更近)。所以后来,我换了一位不同方向的天使导师攻读硕士。

02如何由博士转为硕士?

在决定博转硕之前,建议先和自己的导师商量,并听取导师的意见。如果觉得难以启齿,可以旁敲侧击地推测导师的态度。决定博转硕之后,建议知会原导师并告知program director。

下一步,可以自行或者在program director的协助下寻找新导师。我的师兄(原导师的第一任PhD)就是自行寻找心仪导师并成功更换导师的。

由于本系没有同方向的导师,我在program director的推荐下和新导师接触并商讨如何开展科研工作。

在明确新导师之后,通知系办公室和graduate school,办公室会在系统处理博转硕的手续,以及发放硕士offer。我在博士期间获得的奖学金并没有在转硕之后被要求退回。

注意更换导师涉及到知识产权的问题!如果你有已经在做的博士课题,并且在更换导师之后希望继续做下去,这里就涉及到了知识产权问题。你的课题理论上来说,是你和原导师共同构思的。

所以,如果你继续研究此课题,但paper和毕业论文上不标注原导师的名字,会侵犯到原导师的权益。

建议更换导师要趁早,及时止损。如果博士过半,课题已成定局再换导师,很可能会前功尽弃。

03为何再度读博?

读博的过程也是剖析深挖自己的过程,对自己越了解,目标就越清晰。两段硕士让我明白自己对科研的热情,以及希望把科研进行到底的决心。即使困到咪咪眼,一聊到科研也会立刻打满鸡血,乐此不疲地讨论课题研究。

此外,我也了解过不同的职业选择,仍然觉得在高校教书做科研最适合自己。所以在博转硕之后,我仍毅然决然选择再度读博。

基于我自己的经历和认知,建议大家在读博前明确自己读博的原因,对目标学校还有导师有充分且正确的认识。

01、明确读博的原因

如果你真心喜爱科研,那么欢迎你攻读博士。如果你只是对博士头衔充满粉红泡泡,或者觉得去高校好躺平,亦或是被父母或者朋友半推半就着读博,那么你可千万要三思而后行

欧洲和香港的博士大概需要3-4年,北美则需要5-6年,如果没有强大的内驱力,你是否能坚持下来呢?

如果你不了解自己是否喜欢或者适合读博,可以在本科论文或者硕士论文阶段,尝试训练自己的思辨能力和最大化地深入钻研,同时多看多写学术文章。观察自己是否适应或享受这个过程,并想象自己是否可以三年甚至六年如一日地过这样的生活。

02、做好学校和导师的选择

北美和欧洲的博士programme差别很大,例如:修读年限、奖学金、是否需要上课、是否需要担任TA、RA等等。建议你结合自己的研究兴趣、工作和人生目标、经济条件、抗压力水平等等进行全方面的考量。

在选导师方面,建议大家看导师的profile了解自己和导师的方向是否一致。进一步看导师近年来发表的文章,了解导师最近的兴趣、研究方法和理论。

譬如,我曾获得英国诺丁汉大学的博士offer,导师也是研究我这个领域,但背景是犯罪学,所以他使用的理论和mindset和我的差别很大,方法论也不一致。

所以,不只要了解导师的研究兴趣,还有看导师的文章,对导师做一个全面的了解。

另外,了解导师的指导风格也同等重要。建议和师兄师姐面谈,询问方方面面你觉得重要的点。不少导师也会建议甚至帮你联系师兄师姐,让你从侧面了解该导师的指导风格。

To be or not to be a PhD,that is the question

越了解自己,就越能做出正确的人生抉择。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请加微信:mollywei007】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博士转硕士再申博士经历灯箱
上一篇

2024Fall申请英国G5院校最新要求公布

下一篇

2024年英国本科申请10月考试及比赛安排汇总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关注热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