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HSDLC学生专访:6年级摘得2023年春季国榜公开组第一

学生专访 | 6年级摘得23年春季国榜公开组第一,谢思飞:当对手很强,我唯有不顾一切学生专访 | 6年级摘得23年春季国榜公开组第一,谢思飞:当对手很强,我唯有不顾一切

 

学生专访 | 6年级摘得23年春季国榜公开组第一,谢思飞:当对手很强,我唯有不顾一切

只需要稍稍聊上几句,你就能感受到谢思飞(Sophia)是一位比赛型选手:她对比赛的热情、敏捷的思路、自信主动的心态……她小小的身体里仿佛有用不完的精力,能够不知疲倦地参加各种各样的比赛。打辩论三年来,光是她得奖的比赛就超过30场,有时甚至同时备战好几个比赛,最重要的是,这一切都是她自己想要完成的。

“我的生活是什么时候开始变得很抓马的呢,就是从我开始打辩论的时候。”美辩就像是一个“人生加速模拟器”,可以让她在很短的时间里面体会到很多的事情:上一秒还在庆幸自己险胜,下一秒可能就会因为一个失误出局,她既经历过因为晋级失败而自我怀疑,却也能够在一周内重整旗鼓冲入决赛与强敌谈笑风生……还有和对手之间的爱恨情仇,和队友之间的相聚别离……这一切都像是一个“缩小版”的人生,激荡着Sophia稚嫩的心脏。

4年级的小Sophia从第一天接触到辩论赛开始,就仿佛坐着过山车冲破了新世界的大门:首先是语言和学习能力的三级跳:从第一次拿着纸笔备赛,到一个月熟练掌握电脑的各种运用,制作思维导图整理辩题逻辑框架;经过各种大赛的历练,刚上6年级的她也顺利考出了托福114,口语满分的好成绩。

除了能力的增长,比赛也帮助Sophia在经历种种压力和意外之后迅速成长起来。在一次Junior比赛中,她以倒数第5的名次晋级,第一场淘汰赛就要对阵正数第5。这也是辩龄仅半年的Sophia第一次在比赛中正面遭遇强敌:“当时我感觉自己的实力和对手的实力就好像隔了一片海。”面对挑战,Sophia“比赛型选手”的天赋反而一下子被激发了出来:首先是妈妈为她设置了一个合理的目标:“妈妈当时就和我说,能够晋级就挺好的了,如果可以拿到16强妈妈就会非常开心了。”有了目标,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努力了。那也许是Sophia第一次感受到“热血沸腾”的滋味:头一天备战到将近午夜,第二天早上5点就爬起来继续和教练练习。

“我当时真的就是什么都不管了,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赢,但是我绝对不能轻易地输掉这场比赛。

当一个人倾尽所有会变得有多强?

气场全开的Sophia从那一场开始势如破竹,一场接着一场,直至问鼎决赛圈。

“从那个时候我就知道,一个人是不是努力,有没有尽我所有的去努力是差别非常大的。我甚至觉得有时候你的态度本身就可以决定比赛80%的结果。”10岁的Sophia第一次尝到了胜利美妙而复杂的滋味。

同样是在4年级的暑假,几乎可以说是“沉迷”辩论的Sophia连打了7场关于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比赛。这对于一个此前没有太多比赛经历的孩子来说几乎可以算得上是“疯狂”。“当时的想法其实蛮单纯的,刚好那个夏天有好几个比赛都是IMF辩题的,我们就想既然都花了很多精力准备,不如就多打几场。”是勤奋,更是热爱,那一年的夏天,Sophia的回忆里几乎都是关于辩论赛的:“我记得那个暑假到最后我一共写了9000多字的blocks。”功夫没有白费,在高手云集的NHSDLC暑期国赛中,第一次参赛的Sophia就顺利晋级。“那时候真的蛮开心的,因为国赛的选手都很强,这个辩题对我来说也比较难,结果第一次就晋级了真的很有成就感。”但她对这个结果并不感到意外,“打到后面真的就是对这个辩题非常熟悉了,虽然说我的实力还是比不上那些经验更丰富、年龄比我大的选手,但是如果真的遇到了他们我也不会怯场。”

除了成绩,知识的拓展也让感到Sophia兴奋不已:“这是我第一次比较深入地了解经济类的辩题,虽然不敢说有多懂,但是确实在比赛的过程中学习了不少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到现在我看到IMF相关的知识和新闻都会觉得很亲切,也会多思考一会儿。”

学生专访 | 6年级摘得23年春季国榜公开组第一,谢思飞:当对手很强,我唯有不顾一切

突如其来的成绩,老师家长的称赞,辩友崇拜的目光,让刚上五年级的Sophia有点得意轻飘,完全意识不到自己和真正的辩论高手之间还有着巨大的差距。正如茨威格所说的那样:“命运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骄傲和好运让Sophia跌入了两个误区:

第一就是觉得说话快是实力强的体现。经验告诉她,气势在比赛中有时候甚至比你的实力更加重要,而高速输出带来的压迫感自然而然就成为了她镇场的“利器”。有的时候这种气势汹汹的风格确实有一些效果,但也让她丧失了“裁判缘”:“我那时候其实可以感觉到我不是一个很讨裁判喜欢的辩手,但是我真的太幼稚了,就是一种很小孩子的想法,觉得裁判听不懂就是裁判的问题,不是我的问题。”

第二个误区则是过于依赖资料包和教练。像大部分低龄学习辩论的选手一样,一开始她并没有太多搜索的能力,逐渐地这种能力的缺乏演变成了对于evidence的渴求和依赖。“但我后来才逐渐发现,其实Judge想听到的就是比较特别的东西,而且很多高年级的选手都会有一套自己的东西,但我从前都觉得只要把教练教给我的东西都练熟,念出来就好了,但这样其实不是Judge想看到的。”

尽管这些误区让Sophia进入了“蛰伏期”,但她对于辩论的热情却丝毫没有消减,甚至还在不断积累。因为她在这里找到了比胜利更吸引她的东西:各种各样有趣的人。

首先吸引她注意的自然是活跃NHSDLC赛场上的优秀辩手,每一位她都如数家珍:“我21年的时候第一次在赛场上遇到Chloe(22年秋季国榜第1)我就知道她非常厉害,天赋很高。后来我发现她就是我们学校辩论社的,我也加入了辩论社,包括今年我想冲击国榜也是受她的影响。”

“还有 Nicole(22年春季国榜公开组第1),我还记得我22年秋季Fed那个辩题第一次遇到她的时候,我们打了好多场特别熟的一个evidence被她一个问题就拆光了,真的是片甲不留。当时就是关于Fed(美联储) 的定义问题。虽然我们已经对Fed相关的事情非常熟悉了,但是反而忘了它的定义是什么,她当时一下子问起来我们都懵了,但如果我们不清楚fed的定义,我们的那些evidence还有什么可信度呢?”

“还有Penny(23春季国榜公开组第4)和高茉茉(22年春季国榜初中组第3,22年国赛冠军),我真的很崇拜她们俩,今年春季和她们一起打的比赛是我最喜欢的一场比赛。说起来可能有点好笑,我那场比赛的心态其实比较像上课,因为和她们的差距真的很大。那是我第一次冲到决赛轮,那场比赛我真的是把自己的家底都翻出来打了,但还是比不过,她们对辩题的理解和辩论的技巧真的都非常棒,所以虽然输了我也觉得非常开心,能在这一场比赛里面学到的东西真的太多了。”

除了从优秀的前辈身上学习,Sophia和裁判们的关系也有了不小的进展。不知从哪一天起,她忽然明白了别人听不懂自己说话并不是别人的问题,而是自己的责任:“因为想赢的人是我,所以是我应该去争取别人的认可。”每场比赛,她都会和队友一起认真研究ballot:“看多了就会更懂得裁判的偏好和一些对手的特点。尤其是裁判在比赛中比较想要看到什么样的内容:比如说更多比较新颖的观点,或者说对于辩题更深入的思考。这些都是裁判比较敏感的。如果在比赛里面比较少独特的内容,可能想要吸引裁判的注意确实会有些难度。

在赛场上,她也学会了和裁判们建立友谊:NHSDLC的真的有很多非常优秀、公平的裁判,他们会很乐意给你真实的反馈。所以我打完比赛经常去主动问问裁判觉得我打得怎么样。有一次我打完比赛和裁判交流,她说我们今天打得很好,对手对我们的攻击都是打在棉花上。我问她怎么讲?她说,你没有发现吗?对手今天反驳你们的话你们都根本没说过!我当时好开心,原来裁判也是在很用心听我们的发言的。虽然从前也知道道理上应该就是这样,但是自己亲耳听到感觉真的很不一样。”

还有一些艰难的时刻,也是NHSDLC裁判的认可给了她莫大的安慰。“有的时候淘汰赛遇到特别强劲的对手,我的目标就是只要有一个裁判投给我们就算赢了。有一次印象特别深的,那一回的对手特别的强,然后场上有一位裁判是裁过我们好多回的,最后她投了一票给我们,理由是觉得我们有进步。那一刻我觉得输了也没事,因为我的进步别人是看得到的。”裁判1票的认可,是她前进的动力,也是克服倦怠期的良药。

除此之外,在赛场经历过那些“抓马”时刻也让她的心态变得越来越宽容、稳重:“有几次和对手在比赛的时候吵得特别凶,比完都有点尴尬那种,但是颁奖的时候我们又冰释前嫌了,因为我们发现我们都输得很惨顿时就惺惺相惜了哈哈哈。”还有在搭档身上学到的温柔和韧性,在妈妈那里得到的鼓励和教育……每一种际遇都给了Sophia不同的成长养料,让她认识到赢不仅是一个结果,更是一个过程,只有我们先学会输,才能够赢得更加长久。

学生专访 | 6年级摘得23年春季国榜公开组第一,谢思飞:当对手很强,我唯有不顾一切

带着一点一滴的积累,时间终于来到了23年春天。这一年是Sophia6年级下学期,12岁的她已有3年辩龄。继6年级上学期挑战了公开组的比赛之后,Sophia在今年春天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冲击公开组国榜前10名。

“我当时想的是反正这个学期也没有太多的安排,不如多打几场比赛。我们当时计算过,只要参加足够多的场次,并且保证每一场都晋级,然后再有几个比较亮眼的成绩,最后的名次应该不会差。”

像从前一样,一旦设定好目标Sophia就不再犹豫,自信满满地踏上了她了征途。

谁曾想,她刚一上路就栽了一个大跟头。在春季常规线上赛Ⅲ中,原本觉得自己可以顺利晋级的她,却意外落败。面对结果她一下子懵了:为什么没有晋级?明明对手也没有那么强,自己的准备也很充足,为什么结果和自己预判的不一样?

为了接下来的比赛和自己的目标,一定要弄懂这个问题。她当机立断去问裁判,裁判的回答却出乎她的意料:“I think you're more like a reader, not a debater.(我想你更像是一位朗读者,而不是辩手)”尖锐的话语样刀子一样划破了她的泪腺,打辩论三年来不论遭遇什么样的起落她都没有气馁过,那一刻她却觉得自己很失败。

“其实我以前也知道自己说话太快裁判会听不懂,但这是我第一次意识到,我之所以这么做还是因为我对自己的case和evidence理解不够深入。以前我总以为说得快就代表自己厉害,我现在突然意识到我只是用这种方法在掩饰自己心虚。我一直觉得自己只要把教练教给我的东西记住、练熟就可以了,但这次我意识到在赛场上没有自己真东西是不行的,人也许可以骗自己,但是骗不了对手,骗不了裁判。”

只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她和队友将case整个推倒重来。每一处逻辑都要搞懂,然后再用自己的话再写一遍。啰嗦的地方全部删掉,重点要突出。一周的时间,Sophia为她的case注入灵魂。下一周的比赛上,Sophia过关斩将,第一次冲入了决赛轮,获得了亚军。就像她一直坚持的那样:对一件事情的态度,可以决定它80%的结果,只要你真的倾尽所有去努力,就一定会有回报。

然而胜利并不是终点,她还有更高的目标:国榜。春季赛高手如云,她必须抽出更多时间来参赛:“只要有空我就会来打比赛,因为春季高手很多,Penny每场都拿冠军,还有高茉茉、Amy、Jasmine Fu,蒋翼、顾子琪…很多很多的高手,我必须更努力才可以。”

不仅如此,她甚至还在春季抽空参加了西雅图大学中学辩论锦标赛。同时备两个比赛,还要兼顾学业,压力可谓不小。妈妈一度担心她:“不如我们明年再来。”但她不想放弃,她的心里始终有个小小的声音在告诉她:如果对手很强,我能做的就只有不顾一切

而结果我们都知道了,再一次,不顾一切的Sophia取得了胜利。西雅图大学中学生辩论锦标赛中,Sophia和队友一举夺得了冠军,她同时也获得了优秀辩手第三名的好成绩。校内的考试也没有耽误,依然获得了贝校TOP5% Distinguished Honor Roll的奖章。在高手如云的公开组,年仅12岁的她拿到了第一名。她一定不是公开组实力最强的那个,但却很有可能是最渴望胜利的那一个。

而面对胜利,Sophia已学会云淡风轻:“我没有想过自己一定可以拿第一,竞技有很多偶然,我今天可以意外第一,下一次很可能就会莫名其妙的输掉。最重要的是如果我真的很想要那个结果,就必须拿出我的态度。

Tips

1、关于语速 语速快可以给你增加气势,但归根结底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内容太多了说不完都是因为没有真正地理解case,没有花力气去提高文本的表达效率。所以当你对自己的内容足够自信,你的表达效率足够高,自然就会慢下来。

2、关于时间管理 时间管理有两个窍门:1、有取舍的觉悟。想要打好辩论,就要牺牲做其他事情的时间,不能想着什么都要,什么都做,一次做专注做好一件事情;2、做好时间分配。要清楚自己做什么需要花多久的时间,要给自己留足。以及完成一件事情的目标时间要合理,不然分配就没有意义;

3、关于备赛 对辩题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evidence的质量比数量更加重要。有的时候可以试着去发掘同一个evidence的不同用法,可以深化对于辩题的理解。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请加微信:mollywei007】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NHSDLC学生专访:6年级摘得2023年春季国榜公开组第一
上一篇

IEO经济学奥林匹克竞赛辅导课程报名中!

下一篇

如何从深圳各关口到香港各大院校?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关注热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