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投稿哪些小细节最致命?

有很多同学留言说,担心自己的英文水平差会影响稿。实际上,英语水平在整个论文写作中所占的比重不超过三成,剩下的七成则是一些极易被忽略的格式或形式上的细节。但往往正是这些细节决定着一篇文章的走向,这也正是学长想要和大家分享的内容。

从审稿人的角度看,一篇文章的命运往往在审稿人打开它的一瞬间就决定了。一个熟练的审稿人会在接到文章后用几分钟的时间通读一遍,从而对作者和文章的情况有一个初步的判断。

在这里,审稿人最喜欢两个极端:一是通篇充满了细节上的小错误,可以直接reject的那种;二是所谓的well written,提几条不痛不痒的意见就可以放过的那种。

为什么呢?

因为这两种最节省审稿人的时间,编辑那也能交待得过去。当然审稿人不会直接告诉你拒稿的原因是这些小细节,他会告诉你文章创新性不够,研究没有意义,方法老旧,更不要说那些他都懒得单独指出的小错误了。

从这个意义上讲,为了躲过审稿人的这头一板斧,我们即使做不到well written,也要尽可能de地减少文章里的细小错误,给自己的文章争取更多机会。

我试着总结了这类小细节,给大家做参考:

本文主要内容:

1、标题永远不要出现novel, new等字眼;

2、Abstract里不要充斥大量数字;

3、参考文献和引用一定要规范;

4、节标题的拼写一定要准确;

5、切忌超长段落;

6、图表切忌模糊不清;

7、科技写作常识要知道;

8、文章的格式要符合要求。

标题永远不要出现novel, new等字眼

从逻辑的角度讲,写科技文章的目的就是报道新的进展,如果不新的话那也没有发表的必要了。

从审稿人的角度讲,他首先不会因为你写了个new就会觉得你的文章非常有新意,有时候还会适得其反,让审稿人觉得你在挑战他的经验以及智商,于是乎千方百计找你文章里不new的地方。

Abstract里不要充斥大量数字

做实验的一些朋友有时候可能非常得意于自己测出的某些最新数据,于是乎恨不得都塞到Abstract中以示强调,殊不知在审稿人眼中这些仅仅是一串串毫无意义的阿拉伯数字而已。

参考文献和引用一定要规范

最好用文献管理软件(如Endnote)来编辑,不要手工制作,费力且不讨好。有关参考文献格式方面的文章,大家可以百度一下,很多学校也会出指导文件。在这就不再赘述了,只强调几点:

第一:格式要统一,不要张冠李戴

Author-year格式就要有Author-year的样子,数字格式就标出个1,2,3,4。

第二:人名的拼写一定不能出现错误

想想某篇文献的作者可能就是你的审稿人。如果你都不怕把人名字拼错了,人家还能怕错拒你不成。

第三:用et al.要慎重。

有些作者图省事,所有文献仅列第一作者,其他作者一律et al.

殊不知,审你文章的大佬很可能就在其中哦。

节标题的拼写一定要准确

经常看见的错误就是Conclusions,Acknowledgments不带s。这两个标题估计99%的人都要用到,而且孤零零就那么一个词,字号比一般的字还要大那么几倍,写错了的话还真——着实扎眼。

超长段落

一个段落以3到5个句子为宜,千万不要为了追求一气呵成的感觉,就把句子堆在一起,那种动辄一页纸的大段落,任谁看了都眼晕。如果想要表达的内容确实多,可以适当得使用enumerate和itemize,可以让文章看起来简洁清爽。

图表切模糊不清

审稿阶段,图表和正文一般是分开的,图和表都是一页一个,图还会被放大到A4纸的大小。这就意味着图的质量要求很高,如果是矢量图那问题还不大,如果不是的话那分辨率一定要高,最好自己先放大打印出来看看。

科技写作常识要知道

科技写作是有着自己的一套规则的,讲规则只能是让审稿人觉得你是个新手或者杂牌军,这样拒起稿来几乎毫无心理负担。

因此大家在写作的时候还是要稍微注意一下,比如名词缩写第一次出现注明,阿拉伯数字1到12出现在文中的时候要用text,数字不能做为一个句子的开头,等等。

文章的格式要符合要求

一般来讲通篇双倍行距,段落之间留出空行,正文跟参考文献字体要区分开。当然一篇文章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很多因素,好的写作不一定能够保证它一定被录用,但是至少可以避免它过早的被reject,或者本来应该是minor revision的稿子给批成了major revision。

总结

以上就是全部的内容了。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请加微信:mollywei007】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SCI投稿哪些小细节最致命?
上一篇

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项目就读体验

下一篇

美国新增八个STEM专业领域!交叉学科值得关注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关注热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