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黑龙江、甘肃、吉林、安徽、江西、贵州、广西7省已开启了新高考改革,采用“3+1+2”模式,至此,新高考省份已增加到21个:
“3+3模式”省份:上海、浙江、北京、天津、山东、海南6省市
“3+1+2模式”省份: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甘肃、黑龙江、吉林、安徽、江西、贵州、广西15省市。
恰逢今年7月,教育部出台了最新的《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并将从今年的高一新生开始施行,21省高考改革省份均适用。文件中罗列了738个主要专业的选科要求,其中,超90%的理工农医类专业,必须选考“物理+化学”,几乎包揽了热门专业。


那么今年的高一新生该如何选科,高二高三考生又都可以报考哪些院校,哪些专业?小爱学姐特意根据最新文件整理了新政策下738个专业的选科要求,高一师生要重点关注。同时小爱学姐也为高二高三师生整理了39所985院校各专业现行“3+1+2”选科政策。
温馨提示:文章篇幅较长,可点击文章右上角“···”,在弹出的菜单中点击“搜索页面内容”,并输入想要了解的院校名称,即可快速跳转到指定位置。
01
高一适用:物化组合具有绝对优势
今年7月,教育部发布了《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文件对现行选科政策做了较大改动,并从今秋入学的新高一开始施行。
所以在今年寒假之前,将有21省的高一同学,需要根据新的选科政策进行选科。各院校也在根据此文件编制本校选考要求,如有消息,小爱学姐也会第一时间与各位师生分享。
物化生、物化地最具优势
“3+3”和“3+1+2”两种选科模式共可产生20种选科组合,新政策下,包含“物理+化学”的组合,可选专业数量要明显高于其他组合。
可以看出,包含物理、化学的4种组合,专业覆盖率均在95%以上,而其他组合,专业覆盖率最高仅为51.63%。
“物理+化学+政治”是可选专业最多的组合,专业覆盖率达99.73%。
也为大家整理了新政策中,738个专业各自的选科要求:
必选物理+化学:强基、热门理工专业唯一选择
这是这份文件中,大家讨论最为热烈的部分。
文件中,要求必选物理+化学的,共4个学科门类,54个本科专业类,355个专业,占专业总数的48%左右,是涵盖专业最多的一类!
这部分涵盖理、工、农、医四大学科门类超90%的专业,其中包含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临床医学大火的专业。所以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专业质量上来说,想要学一个好专业,很难绕开“物理+化学”。此外,所有理工类强基专业全部在这一类里面,所以打算报考理工类强基专业的高一生,一定要选“物理+化学”。“物理+化学+政治”是可选专业最多的组合,专业覆盖率达99.73%。但因其学科跨度大,难度高,选择这种组合的考生并不多,开设这类科目组合的中学也比较少。
“物理+化学+生物”和“物理+化学+地理”因其学科关联度高,专业覆盖率高,极受考生欢迎。学习物理、化学,需要扎实的数学基础,而且在新高考改革省份,数学不分文理,考同一张卷,考生在数学上的分差就更大了,所以,在必选科目中,考生们务必要意识到数学的关键作用。
必选物理(经济、教育、管理类专业为主)
这部分专业并不多,只有23个,集中在经济学、教育学、管理学3个学科门类的6个本科专业类中。也不难发现,经济学、管理学门类除不限选考的专业外,其余专业都需选考物理,虽然这部分专业数量不是很多,但是其专业质量整体上还不错。
不限选科:经管、教育、语言类专业为主
文件中,11个学科门类,28个本科专业类中的304个专业均未提选科要求,占专业总数的41%左右。这类专业以经济管理类、教育类、和语言文学类为主,其中最为热门的该是金融学类所包含的6个专业。
其他:共56个专业
另有56个专业,在文件中需满足以上其他选科方式。
02
高二高三适用:985院校“3+1+2”现行选科政策
新政策只适用于今秋及后续入学的高一新生,而高二高三考生,依旧执行现行选科政策。小爱学姐整理了39所985高校现行的“3+1+2”选科要求,供各位高二高三师生参考。
北京(8所)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上海(4所)
上海交通大学
复旦大学
同济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江苏(2所)
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
湖北(2所)
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广东(2所)
中山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湖南(3所)
湖南大学
中南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大学选考要求,可复制链接到官网中查看:http://www.gotonudt.cn/site/gfkdbkzsxxw/zsjh/index.html
浙江(1所)
浙江大学
安徽(1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四川(2所)
电子科技大学
四川大学
重庆(1所)
重庆大学
天津(2所)
南开大学
天津大学
辽宁(2所)
东北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吉林(1所)
吉林大学
黑龙江(1所)
哈尔滨工业大学
陕西(3所)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山东2所
山东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福建(1所)
厦门大学
甘肃(1所)
兰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