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经验谈 | 另辟蹊径只申美国?从双非一本到美国全奖+13万美元津贴

【博士申请背景】

E同学

本科:国内普通本科,风景园林

硕士:普通一本院校,风景园林

托福:108

GRE:322

【博士申请结果】

佐治亚大学环境设计学博士

(全奖+津贴3.2w美元/year)

University of Georgia--

PhDEnvironmental Design&Planning

明尼苏达大学设计学博士全奖)

University of Minnesota--PhD Design

密歇根大学博士(面试邀请)

University of Michigan--PhD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ility

德州农工学术硕士(面试邀请)

Texas A&M University--Ms Architecture

【主课老师】

导师1:美国Top20博士

MIT,芝加哥大学助理研究员

辅导方向:设计学,风景园林,城市数据

导师2:美国Top5博士

辅导方向:设计学、建筑学、建筑科学


01、为什么只选择美国读博?

前期咨询过很多家机构,大部分都是推荐自费申请英国和澳洲。由于我的本科硕士都是普通一本,且风景园林是读博的小众专业,得到的机构答复基本上都是没有可能申请美国,而我偏偏不信这个邪,就是想要试一试。另一方面,考虑到美国奖学金比较多,英澳地区不一定给奖,美国只要能拿到offer,最差的情况也是免除学费的。

还有就是印象里,美国是最难申请的,所以大家都卷其他地区,如果另辟蹊径申请美国,是不是反而竞争会小一些呢?对于我们国内背景,主要门槛还是语言和gre,只要规划好时间,我觉得美国机会反而是最多的。拿怕是不套磁直接网申,能选择的学校很多。

另外之前也有顾虑说美国学制长,但是当我把整个美国的学校top300全部看了一遍以后,我发现学制长只是top院校,或者一般院校的top专业。如果像我一样对于学校排名没有追求的话,其实是有3-4年毕业的全奖博士项目的,比如说最先给我offer的佐治亚大学。

02、能谈一谈你的申请经验吗?

语言

我和其他很多同学一样,对于申请美国最大的心理障碍是语言。即使申请其他国家,我也深知语言是敲门砖,所以一定要早准备!我从研一开始就已经在准备,虽然中间曾经中断过,但所幸是时间足够,不用再单独延毕或者gap一年准备语言和gre。语言总体来说博士并没有比硕士高出很多,大多数phd项目对托福成绩要求都在100左右,并不是特别高。

我觉得难是难在口语最好能有25,特别是之前从一个学长那里了解到,如果带合同的phd offer口语基本都要27或者28,特别是TA,可能RA要求会相对低一些。

在备考上,听力和阅读就不说了,主要还是口语,我的诀窍是每天早上起来读英语,整段的读而不是一句一句的练,读多了有时候你自己都能组织出很多句子。另外就是可以找外教陪练,每周几次线上陪练,在某宝上是非常便宜的,大概一块钱一分钟。

GRE

和我的rp老师及一些优锐往届学员交流过,GRE对于设计相关的专业我觉得有就行了,够用就好,这个可能对于其他理工科可能更重要。但是再低也不能低过315,之前确实也了解到gre不是必须,但是疫情回复后很多学校也恢复到了硬性要求。(另外之前也了解到如果不要求,写作低于3.5,那不如不提交这个成绩)

GPA

这个有最低要求,我申请的几所要求相对较低就是3.0以上。另外和一些前辈了解到如果是top50的学校可能硕士阶段3.0以下就被劝退了。

还有就是带合同本身这个也是一个问题,有可能phd申请要求3.0, 但是带科研合同的最低要求是3.6。换句话说有可能因为gpa的问题拿不到全奖的offer。

所以建议gpa一般的同学提前了解清楚,最终可能不是因为gpa比较低委员会拒录,可能是因为签不了合同所以没有老师愿意招。

写作样本

我在本硕阶段都有国内一些核心的发表(一作),包括和导师一起拿到一些省级的奖项。所以我觉得我的科研能力是没有问题的,但这里很诚恳的说,国内的论文对于美国博士申请帮助不是很大,而且可能还不如不交。

我的写作样本总体上还是基于我的这几篇论文,主要是lanscape pattern和大数据方向,但在研究框架上进行了大改。这里非常感谢两位rp老师,可以说手把手教我怎么去处理不同类型的数据包括LST,NDLI, NDBSI等等和ecological相关的指标计算,以及最前沿的一些公式。

作为设计学背景,这也是我之前比较担心的板块。(可能对于很多比较厉害学校的同学这些都是基本知识)很庆幸的是至少改进了研究方法,现在结合之后的面试想想如果直接交论文可能真的全聚德了。

尤其是在面试的时候,国内和美国写作的出发点和思维完全不一样。期间我拿到了密歇根大学的面试邀请,由于面试最早所以准备非常不充分,针对我这几篇国内期刊面试的时候出现非常多的问题,和导师希望看到的写作样本存在比较大的差距,面试期间导师非常注重实测数据,而不是模拟数据。

特别在我硕士院校非常强调去自己主观设计一些东西作为某类设计对象的典型代表,然后针对这个设计去做评估优化和预测,然而在面试中存在的问题就是从一开始这个框架就是站不住脚的,因为没有实测数据,这我也理解了为什么之前在和优锐老师讨论的时候,老师反复强调申请美国,科研一定大于论文,论文甚至是减分项。

当然在面试其他几所院校的时候,还是有教授赞许了我的研究框架,至少证明这个流程是ok的,只是缺少实测。

03、能否为国内背景的同学分析下申请的优势和劣势?

先说劣势(语言和GRE就不说了),经过几轮的面试,我很诚恳的说(可能很多和我背景一样的同学不爱听),普通本科对于美国老师来说会有先入为主的一些意见。面试的时候真的问的非常细,因为他们不相信你的专业背景能做这些研究。

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还是能去多参加海外工作营或者暑校,而不是一直跟着某一个国内导师做科研。比如我的写作样本中一部分案例研究是纽约和伦敦,面试老师就会去质疑你的数据来源和渠道,因为没有和简历上的科研匹配到,也和我的个人经历不太对的上,但我又确确实实做了。真的是有苦说不出!

另外一个劣势就是对论文的误解,有时候只是觉得写在简历上比较好看,满满当当的。但实际更多的只是心理安慰,我的感受是不如花半年时间好好去做一段实地科研来的效果好,这也大概是我错过比较top院校offer的原因吧。

我个人可能希望先enroll Ra,在美国有一点科研后再申请一次,目前不知道可行性怎么样。优势的话,可能还是对于软件层面的操作,以及一些混合的研究方法会比较有竞争力。因为之前和优锐老师了解到,大部分海外设计硕士还是偏艺术和文科,对于带数据的研究是没有做科研的能力的,对于这部分其实我了解不多。最后希望大家勇于尝试美国,申请顺利。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到底是去留学还是去遭罪?2024美国TOP50大学“城市安全”红黑榜发布!!

下一篇

魔都圈的网红竞赛—袋鼠数学竞赛 看完这一篇就知道为何这么火了!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