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就读国际学校的同学和家庭来说,“多国混申”是个越发常见的策略。在英语系国家之中,英国的G5或者美国的藤校肯定是大家向往的目标。很多小伙伴在决定留学时,都会在英美之间权衡比较。
然而英国和美国在教育理念、申请方式、选拔标准等方面却有着不小的差异,适合的人群也不尽相同。
今天我们就来梳理一下英美顶尖大学本科教育的差异,同学们在选择的时候也可以作为参考~
教育理念
英国
英国大学的培养目标是世界一流的学者,因此在教育理念上更加专注于培养专业人才,非常强调学科的纯粹性和深度,也注重学生对于学业方向的明确选择。学生在进入大学后一般只会就一个方向进行深度学习,所以英国大学比较适合那些对自己和所学专业都有明确认知的学生。
以牛津为例,牛津的1位导师指导2-4名学生,每周至少1次面对面进行深入的学术讨论。导师制是教学的核心和基础,也是卓越教学质量得以保障的关键因素。
可以参考一下剑桥大学本科经济系的课程要求(学制:三年制)👇
因此,在英国读大学的学生很有可能在本科阶段就接触到研究生甚至更高阶段才会学习的内容,这使他们能在本科阶段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到达可观的深度。能与top教授直接接触的机会也很多,教授给本科生上的课程的内容往往也来自于自己正在从事的研究。
这些教育理念在授课上的体现就是,英国大学往往采用的是授课制,并且老师与学生配合教学,教学一般分为讲座 (Lecture)以及研讨会(Seminar),讲座学生人数较多,一般都由资深教授来上,而研讨会则是一般由讲师或助教主持。
老师在授课的同时也会要求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去,一起讨论相关课题,英国大学一般对学生的阅读要求较高,学生需要花大量的课余时间去阅读,同时还需要进行小组讨论以及presentation。
美国
美国大学的培养目标是能为世界做出积极贡献的人。这就要求学生不仅需要具备文化常识、独立的思考能力,还需要具备对社会的关注度、创新力、沟通能力、服务意识等。
美国的本科教育重视小组讨论,上课以互动、互学和讨论(seminar)等方式进行。老师尊重每一个人的观点和思想,崇尚创新,逻辑推理和批判式思维,强调语言表达及写作能力,学生则善于自我探讨和批判式思维。大大小小的研讨会、学生活动都占很大比例,可以说是比授课更重要的。
哈佛大学2024-2025年经济学开设的选修课程
学院设置
英国
以英国G5中的牛剑来说,它们的本科阶段是以department和college两者来做划分的。牛剑是英国比较典型的学院制(collegiate system)大学,department是学生本科申请时申请进入的专业,在申请牛津剑桥的时候,不仅要选择自己的专业,还需要选择一个目标学院。
学院的分类依据与学术无关,而是依据学生的性格和兴趣爱好,一个学院中有多个专业。一个学院的本科生人数通常在500人以内,小的学院甚至只有100+人。
因此,很多剑桥大学的学生都会有两个圈子,一个是同一专业的学术圈,另一个是同一学院的社交圈。
剑桥2024申请季各学院申请人数数据
美国
美国在学院设置上是以具体学科来分类,例如像文理学院、商学院、工程学院等等,特别的是,大多数藤校本科阶段是通识教育,即只有文理学院,没有商学院或者工程学院等职业导向型学院。学生需要在前两年广泛地接触各个领域,一般在大二才选择自己的专业。选择专业之后,如果希望再换专业也可以(除了一些特别热门的专业)。
当然,有些大学要求申请者在本科申请表上就列明他们想要申请的专业方向,这个时候就需要明确专业选择,但是进入大学后可以转专业。
有的大学对于学生还不太明确自己要学什么的时候,也给到了“undecided”的选项,但是申请者仍然需要明确自己的大方向。
这样的好处就是美国大学换专业比英国大学容易得多,因为学生在初期已经尝试过不同的兴趣和方向,因此在课程和专业的选择上灵活度和自由度都很高。
学制特点
英国
英国排名靠前的学校大多分布在英格兰和苏格兰地区,两个地区的学制是不一样的。
如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所在的英格兰地区,大部分学校的本科专业项目是3年制的,个别专业会设置4-5年制项目(如医药类、古典学及二语习得类等)。
英格兰地区的大部分院校会开设本硕连读项目,学生可在报考时选择或在就读期间进行单本科项目和本硕连读项目的互转。
英格兰地区院校的部分专业还会开设4年选项的本科项目,多的1年时间一般是通过校企合作让学生进行实习,或者去其他国家交换学习1年。
爱丁堡大学和格拉斯哥大学所在的苏格兰地区,大部分专业就是4年制。
学生在第三年结束后,可以选择继续修读本科第四年课程拿到本科学士学位或者通过修读辅修专业或硕士深度课程拿到硕士学位。
美国
美国大学本科学制通常为4年制,也就是说,学生需要在大学完成四年的学业才能获得学士学位。
美国本科课程采取的是学分制。学生修完一定的学分就可以毕业。本科毕业出国一般是四年修完。也可以最快2年内修完,或者延长至5年修完。
大部分美国大学将学年分为两个学期:秋季学期和春季学期。秋季学期通常从八月或九月开始,春季学期从一月或二月开始。
每个学期通常持续16周左右,其中包括期末考试。
此外,一些大学还提供夏季学期,供学生选择修习额外的课程。
美国西部的大部分大学采用的是学季制。
实行学季制的大学及院校将每个学年划分成三个学期,分别是秋季、冬季和春季。每个学期大约为10周的教程加上一周的Final week。
秋季学期是从每年的九月底开学,持续至十二月底,圣诞节之前。学季制的圣诞假期一般为两周。
冬季学期是从圣诞节假期后的一月初直到三月底。
间隔一个为期一周的春假后,紧随而来的就是春季学期,一直到六月下旬结束。
还有一些学校开始尝试三年制本科项目,不过目前正在试验中。
招生录取
英国
英国本科对于招生的要求比较清晰,一般是在学生提交申请后,根据学生的成绩以及其他附加成绩来选择性发放有条件录取,待条件满足后才会给正式的录取通知书。
英国本科更加力求于培养学生钻研自己所学专业的知识,想要孩子成为一个专业领域的专家,还是想要让孩子全面发展,这是家长们值得考虑的问题。
英本通过UCAS网站来申请,学生通过网络提交所有申请材料。通过UCAS,学生最多可以申请5所大学或5个专业,牛剑只能二选一。
学生的标化成绩、学术背景、语言成绩、学科笔试、面试等学术表现都是重要的参考指标,学校也会给出明确的成绩要求,客观选择出符合学校标准的学生。
可以选择的标化考试种类中,接受度top的是A-level成绩。例如牛津大学2025年本科入学要求A-Level达到AAA-A*A*A(化学、工程科学、数学等热门专业要求A*A*A)。
2023cycle,剑桥大学获录取者中有94.4%的申请者拥有三门Alevel成绩达到A*AA或以上的成绩。
美国
美国本科的招生条件是比较难以量化的,因为除了学术成绩外,还会综合考虑非常多主观的因素。美国本科会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估,不仅看重学术成绩,课外活动、领导能力、天赋/才能和个人特质会更加重要。对于招生官来说,非学术因素能够考察学生与学校的匹配度,学生是否能够快速融入学校,是否有突出的个人特色来增加学校的多样性。
因此,美本的文书中要展示个人的独特性和兴趣爱好,活动和奖项方面可以列出在高中期间参加的课外活动(如社区活动、兴趣活动等)。
美本有多种申请系统,最常用的是Common Application,在这些网站上提交申请材料,申请数量基本无限制。
申请美本的学生一般可提交3-6封推荐信(推荐人包括指导员、任课老师等),部分藤校可能还要求提交作品集等。
从成绩方面来看,大多数藤校的GPA成绩通常要求在3.8以上,TOEFL成绩在100分以上,IELTS成绩在7.0分以上。不同学校对SAT/ACT的要求不同,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的SAT平均分均为1500分以上,普林斯顿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ACT平均分均为33分以上。
政策对比
英国
七月初,英国大选尘埃落定,工党党首基尔•斯塔默(Keir Starmer)成为新一任英国首相。
相比上一任政府对于移民以及留学生持有的比较强硬的态度,工党上任后的新政府很有可能会对留学生采取更友好的态度。
美国
近期,美国的总统辩论也是再次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再加上拜登退出总统选举并“顺手”力荐自己的副手哈里斯,为美国大选的走势更添一分扑朔迷离~对于留学方面的政策我们还要继续保持观望态度。
随着此前政策收紧,美国的人气地位难免受到挑战的。与此同时,英国展现出更为开放的姿态,为中国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吸引力。
在准备阶段,美国大学的准备周期相比英国大学更长一些。这意味着孩子在高中9-10年级就应该开始考虑SAT/ACT考试和课外活动的机会。相对地,英国大学要求孩子在高中11年级之前选择他们的A-Level课程,这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未来专业方向。
无论是选择申请英国还是美国,或者英美双申,如果想要去到名校,筹备期需要提前至少1-2年,申请大学是一场长跑马拉松,而不是短期冲刺。
学生在高中期间的所有经历和成就,最终都需要提交给招生官,招生官会综合考虑学生在整个高中期间的表现来决定是否录取。所以尽早开始为大学申请做准备,是进入梦想学校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