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简介
如果你想申请香港理工大学中国历史文化系的博士,那今天这期文章解析可能对你有用!今天Mason学长为大家详细解析香港理工大学的Prof. Bony Schachter的研究领域和代表文章,同时,我们也推出了新的内容“科研想法&开题立意”,为同学们的科研规划提供一些参考,并且会对如何申请该导师提出实用的建议!方便大家进行套磁!后续我们也将陆续解析其他大学和专业的导师,欢迎大家关注!
教授现任香港理工大学中国历史文化系助理教授,是一位专注于道教研究的宗教学学者。导师的学术背景深厚而多元:他曾获得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的奖学金支持,在南京师范大学学习现代和古典中文,后又在复旦大学研修中国历史、梵文和藏文。随后,导师在香港中文大学深造,师从著名道教研究学者黎志添教授,专门研究道教。
导师的博士论文《南极崇虚妙道真君:天皇至道太清玉册与朱权(1378-1448)成为道教神的过程》获得了2018-2019年度中国文化研究所莫兴础研究生奖学金,充分体现了他在道教研究领域的卓越成就。在加入香港理工大学中国历史文化系之前,导师曾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担任助理教授,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和研究经验。
研究领域
导师的教学和研究主要集中在道教、宗教和仪式等领域。他在香港理工大学开设了相关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道教思想、宗教理论和仪式实践。
导师的研究兴趣广泛而深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明代道教研究,特别是朱权的道教思想和实践。
2. 道教经典的翻译和诠释,如《玉皇经》的英译工作。
3. 道教与明代政治的关系研究。
4. 道教仪式理论的发展和演变。
5. 道教文献学,包括参与《道藏辑要》、中国宗教文献数据库和《中华续道藏》等国际项目。
研究分析
1.《T'oung Pao》上发表的文章 这篇文章探讨了道教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T'oung Pao》是国际知名的汉学期刊,创刊于1890年,主要刊登关于中国语言、历史和文化的高质量研究。导师在此发表文章,表明其研究已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文章深入探讨了道教思想的某个特定方面,如道教仪式、经典诠释或道教与政治的关系。
2.《Bulletin of SOAS》(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学报)上发表的文章这篇文章聚焦于道教在亚洲宗教和文化语境中的独特地位。《Bulletin of SOAS》是一份享有盛誉的学术期刊,涵盖亚洲和非洲研究的各个方面。导师在此发表的研究涉及道教与其他亚洲宗教的比较研究,或是探讨道教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传播和适应。
3.《Monumenta Serica》上发表的文章《Monumenta Serica》是一份专注于中国学术研究的国际期刊。导师在此发表的文章深入探讨了中国宗教史的某个具体方面,特别是道教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的发展和变迁。文章可涉及对某些重要道教文献的新解读,或是对道教仪式和实践的历史演变进行了深入分析。
4.《Daoism: Religion, History and Society》上发表的文章这是一份专门致力于道教研究的学术期刊。导师在此发表的文章聚焦于道教的核心议题,如道教神学、道教修炼方法、道教与中国社会的互动等。文章提供了对某个具体道教概念或实践的新见解,或是探讨了道教在当代社会中的角色和影响。
研究贡献和成就
1. 明代道教研究:导师对朱权的研究为理解明代道教与政治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他的博士论文获得了中国文化研究所莫兴础研究生奖学金,表明其研究质量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
2. 道教经典翻译:导师正在进行《玉皇经》的英译工作,这将有助于道教经典在国际学术界的传播和研究。
3. 道教仪式理论:导师对道教仪式理论的研究,特别是朱权对仪式理论的贡献,深化了学界对道教实践层面的理解。
4. 道教文献学:通过参与多个国际项目,导师在道教文献的整理、研究和数字化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5. 跨学科研究:导师的研究涉及历史学、宗教学、文献学等多个学科,体现了其广博的学识和跨学科研究能力。
6. 国际影响力:导师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多个国际顶级汉学期刊上,表明其研究已经得到国际学术界的认可。
研究想法
1.道教与数字人文学的结合
建立道教文献的数字化语料库,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分析道教经典的语言特征和思想演变。
开发虚拟现实(VR)或增强现实(AR)技术,重现历史上的道教仪式场景,为研究道教仪式提供新的方法。
2.道教与环境保护的跨学科研究
探讨道教的自然观念如何影响现代中国的环境保护思想和实践。
研究道教圣地的生态系统保护模式,为现代生态保护提供传统智慧。
3.道教与明代政治的深层互动
分析道教如何影响明代皇帝的决策过程,特别是在外交和军事方面。
研究道教团体在明代社会动乱中的角色,如何维持社会稳定或参与反抗运动。
4.道教经典的跨文化翻译与诠释
在翻译《玉皇经》的基础上,探索如何将道教核心概念翻译成西方哲学术语。
比较道教经典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诠释差异,如中国、日本、韩国等。
5.道教仪式的心理学研究
运用现代心理学方法,研究道教仪式对参与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探讨道教修炼方法与现代正念练习的异同,及其对心理健康的潜在贡献。
6.道教与明代科技发展
研究道教炼丹术对明代医药学发展的影响。
探讨道教宇宙观对明代天文学和地理学的影响。
申请建议
1.学术准备
深入研读导师的所有相关论文,特别是发表在《T'oung Pao》、《Bulletin of SOAS》等期刊上的文章,掌握其研究方法和学术思路。
重点关注导师对朱权和明代道教的研究,阅读相关的一手文献和二手研究。
学习并掌握道教研究所需的多种语言,包括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英语,如有可能,还可学习日语或韩语以拓展研究视野。
2.研究方法训练
参加数字人文方法的培训,学习如何使用数字工具进行文献分析和数据可视化。
学习宗教学和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为将来可能的田野调查做准备。
掌握文献学研究方法,特别是道藏文献的整理和研究技巧。
3.跨学科知识储备
系统学习中国历史,特别是明代历史,以便更好地理解道教在特定历史语境中的发展。
学习宗教学理论,特别是关于仪式研究的理论,为道教仪式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了解现代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的基本理论,为研究道教修炼方法提供新的视角。
4.研究计划制定
设计一个与导师研究兴趣相关但又有创新点的研究计划。例如,可以考虑将道教研究与数字人文方法结合,或探讨道教与明代政治、科技的深层关系。
在研究计划中展示你对导师当前研究项目(如《玉皇经》英译)的了解,并提出可能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