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A-Level大考泄题事件屡见不鲜,不管是哪个考试局,在社媒上都出现过泄题问题。
2022年、2023年连续有学生在考试前通过网络渠道获取试题或“原题范围”,一些辅导机构甚至将“考前真题预测”作为招生卖点。
而2023年又是A-LeveL考试泄题风波最为激烈的一年,同年11月剑桥国际考评部取消了中国大陆学生在这场考试中部分科目(数学、高数、物理和经济四门)的成绩。
图源:CIE官方
2025年,为遏制泄题问题,Pearson Edexcel宣布自2025年夏季考试起,对中国大陆地区考生实行独立命题、独立卷面制度。随后CIE和牛津AQA紧跟着宣布了独立命题的政策。
在全球统一考试时间的基础上,中国区使用不同于全球其他地区的试卷,确保试题在境外流通的信息无法对国内考生产生影响。
非常明显地,是针对中国学生“特地”推出的这项新规。
今年A-Level大考再现泄题风波
然而,今年A-Level从四月大考正式开启时到现在,泄题传闻仍然不绝于耳,在某书平台,针对今年A-Level大考的泄题问题讨论尤其激烈。甚至有学生表示,“距离考试开始还有20分钟网上就已经有完整的卷子了”。
图源:小红书
甚至有人传出,爱德思考试局的卷子,还没考就被泄题了... 有学生在网上直接刷到原题!
图源:小红书
对于今年又出现的泄题问题,前天,爱德思官方紧急出了通知表示,已经注意到了社交媒体上流传着一些报道,称部分国际A-Level考试材料在考试前已被泄露。
考试局将严肃地对待违规行为的报道,并将此问题作为紧急事项进行调查,所有相关报道均在调查范围内。目前调查正在积极推进,并且正与第三方合作伙伴合作,追踪和查明任何违规行为。
图源:爱德思官方
并且提醒学生注意,关于考试重新的报道是虚假的,考试仍将按照官方时间表上列出的日期继续进行。
另外,考试局提醒,学生绝对不要查看任何“泄露”的材料,因为你可能会面临严重后果,包括取消资格,即使这些材料是伪造的。 如果发现据称泄露的材料,立即上报老师。
总而言之,官方表示正积极监测社交媒体,也将严肃调查这次社媒中疯传的泄题事件,并提醒相关人员参与违规将受严惩,也提醒学生千万不要在网上买答案,一旦被查到将追究责任。
中国考生将面临更严苛的考试环境
虽然不能确认所有社媒上信息的真实性,但这种“炒作题源”的行为本身就构成了对考试公平的扰乱。少数人通过买题“走捷径”,看似占了便宜,但实际泄题的恶果要由后来的所有A-Level考生承担。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泄题—买题—考试局加强监管”的恶性循环,最终只会让中国考生的考试环境越来越严苛,甚至可能影响整个中国学生群体的国际学术声誉:
考试难度可能进一步升级
如果泄题持续,考试局可能会缩短试卷使用周期,甚至采用“临时换卷”策略,让提前获取试题的行为失效。或者可能减少传统高频考点,增加新题型或开放式问题,使依赖“背答案”的考生难以应对。
甚至压分或提高分数线,如果考试局认为中国考区成绩可信度存疑,可能会调整评分标准,导致中国学生整体分数下降。
要知道,英国本科申请采用的是预估分数申请有条件录取,拿到有条件录取后再参加5月的大考拿到实际成绩,换取无条件录取通知,一旦考试局选择压分,导致真实成绩不达标,学生很可能要被迫换志愿或接受“补录”,一次看似“投机取巧”的泄题行为,很可能毁掉一位学生在整个申请季的努力。
中国学生“诚信度缺失”的陷阱
A-Level作为全球招生系统中的“标尺”,考试的公正性与严谨性被各大高校高度看重。而频繁的泄题事件让大学怀疑,中国学生的A-Level成绩是否真实反映其能力。再直接导致英国大学降低对该地区A-Level成绩的信任度,或者提高该地区的A-Level录取要求。
2025年申请季,不少学生已经明显感受到了这一趋势的“降临”:
原本ABB即可拿到的专业,今年条件录取上变成了AAB甚至AAA;一些文商类专业开始增加“Mathematics”或“Economics”的具体科目要求;还有很多英国大学增设了新的笔试和面试要求;甚至有学生反映,同一个学院对英国本土申请者给出了较低预估分,但对中国申请者则设定了更高门槛...
这些变化都说明一个现实:考试局和大学对中国学生的成绩,已经不再“无条件信任”。而这种变化则会反过来导致申请竞争加剧的恶性循环...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不信任正在向其他国家或地区蔓延。今年中国香港地区的很多大学放榜都出现了“差别对待”的情况,IB学生早早收到offer,A-level学生却苦苦等待一个多月,迟迟不见录取,其中还有不少A-Level预估4A*、5A*的申请人...
买题、泄题的恶果谁来承担?
一些学生或家长可能觉得,“我只是想多拿几分,保个录取,反正大家都这么做。”但真正的后果是所有学生(尤其是以后即将参加考试的学生)都被迫面对更高的分数线,而真正靠努力考出好成绩的学生,反被“卷”进异常群体。
最终,不是谁占了便宜,而是所有人都吃了亏。
国际教育的核心价值是公平与诚信。当“走捷径”成为风气,最终买单的仍是普通考生。只有踏实学习、拒绝投机,才能避免陷入“越泄题越难考”的困局。
作为在全球招生系统中奋力竞争的中国考生,我们最应该守住的,不是一份考前资料,而是整个群体的信任。
别让一时的“刷题捷径”,变成了未来求学路上再也绕不过去的“诚信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