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 “唯分数论”
英本更加注重学术成绩、学术能力,而美国大学采用全面评估,将申请者视为独特个体,学术成绩只是所有准备工作中的一环,而非全部。
美国大学更希望看到学生在课外时间里的投入和热情,看到学生如何通过具体行动来展现自己为什么选择某个特定学科——这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无法一蹴而就。
同时,招生官也更看重学生在学术上的成长性,比如成绩单上的分数起伏、从普通课程到进阶课程的选择,都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潜力。
打造独特的个人叙事
美本申请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长期规划和完善执行,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学生和家长会寻求专业指导的原因。
英本申请中,虽然也会考察个人陈述,但内容更多围绕学术兴趣和学习经历展开;而美国本科申请的文书(如Common App主文书、补充文书)则更注重挖掘学生的个人故事、价值观和对世界的思考。
这不是简单地罗列成就,而是通过活动、成就和经历讲述一个关于你是谁、你关心什么以及你将来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故事。
许多学生陷入的误区是尽可能多地参加活动,事实上,美国大学招生官更看重的是深度而非广度,是持续性的投入而非浅尝辄止。
如何构建有力的个人叙事?
01.学科热情:你如何在校外维持你对某个学科的兴趣?是通过自主研究、相关实习还是创建项目?
02.领导力体验:你如何在团队中发挥影响?
03.个人成长:这些经历如何改变了你?你学到了什么?这些如何影响了你的未来目标?
美国大学的申请材料更为繁琐,除了学术成绩还需要推荐信、文书、活动列表等多项内容。此外,部分院校还要求面试。
所以,尽量提前制定详细的规划时间表。从高中开始,就要有意识地积累课外活动经历,关注目标院校的招生要求,合理安排备考时间,同时,多与老师、学长老师或是专业导师沟通,了解经验,深入了解院校文化和专业特色,确保申请方向与自身需求相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