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英国本科的同学,尤其是想冲 G5 的,常会纠结一个问题:手里有一门实考 A的成绩,和老师给的一门预估A*,到底用哪个申请更占优势?毕竟英国本科走的是 “预录取” 路子,大部分人申请时还没考完 A2,得靠预估分递材料,但也有同学提前考出了实考成绩,就怕 “实考” 的含金量比不过 “预估” 的高等级。其实答案很明确,今天,老师就结合英国大学的招生逻辑详细给大家梳理一下~
01、英国招生的核心原则
看分数等级,再看 “实考 / 预估”
英国大学招本科,最核心的标准是 A-Level 成绩,但这里的 “成绩” 有个优先级:实考 A* > 预估 A* > 实考 A。简单说,招生官先看分数等级高低,再看这个分数是实考还是预估的。
比如你有一门实考A,另一同学有一门预估A*,你们申请同一所 G5 的同一专业,其他背景(文书、竞赛、语言)差不多的话,招生官会优先考虑预估 A*的同学。
因为A*比A高一个等级,这是硬门槛 —— 英国大学,尤其是 G5,筛选时先卡分数等级,等级够了才会看其他细节。
就像牛津官网说的,“预估顶尖成绩(比如 A*)才能有竞争力”,实考 A 虽然是 “实打实” 的成绩,但等级没跟上,竞争力自然弱一些。
只有当两个同学分数等级一样时,实考才会比预估有优势。比如都是 A*,一个是实考,一个是预估,这时候招生官会更倾向于实考 A的同学,因为实考成绩更稳妥,不用担心后续大考掉分。
但如果等级不一样,比如一个预估 A*、一个实考 A,那 “等级差” 比 “实考 / 预估的形式差” 影响大得多。
02、为什么预估 A * 比实考 A 更有用?
英国本科申请时间在 A2 年级上半学期,这时候大部分同学还没考 A2 的实考,只能用预估分申请 —— 这也是英国 “预录取制度” 的初衷:让学生先凭预估分占名额,后续用实考成绩换正式录取。
对院校来说,它们要的是 “能达到高等级成绩的学生”。预估 A意味着学校老师或有资质的机构认定你 “有能力考到 A”,而实考 A 只是 “已经达到 A 水平”,两者相比,院校会觉得预估 A的学生潜力更大,更可能满足后续的录取条件(比如 conditional offer 要求 AAA,预估 A的学生更有机会达标)。
举个实际例子:去年有两个同学申请 LSE 的经济学专业,同学甲有实考A(数学)+ 其他科目预估A*A*,同学乙是三门预估 A*(包含数学)。最后同学乙拿到了 conditional offer,同学甲没通过初审。
不是同学甲的实考成绩没用,而是 LSE 经济学对数学的期待是 A*,实考A没达到这个隐性门槛,而同学乙的预估 A * 刚好踩中了这个需求。
当然,预估 A* 也不是随便给的就有用,实考A也不是完全没价值,有两个细节要注意:
第一,预估分得 “靠谱”。英国大学会看预估分的评定规则 —— 比如是学校根据你平时模考、作业成绩给的,还是随便填的。如果你的预估 A * 是学校老师根据你 AS 成绩(比如 AS 考了 90+)和模考表现给的,可信度高,招生官会认可;但如果是自己瞎填的,没有依据,反而会被质疑,甚至影响申请。
第二,实考A能 “兜底”,但别指望它 “逆袭”。如果你的其他科目预估都很好(比如两门预估 A*),只有一门是实考 A,这时候实考A不会拖后腿,因为整体成绩组合够强;但如果只有这一门实考 A,其他科目预估也一般,那想冲 G5 就很难 —— 实考 A 能证明你 “稳”,但不能证明你 “优秀”,而 G5 要的是 “优秀的学生”。
03、给不同情况同学的建议
如果你正纠结用实考A 还是预估 A * 申请,可以按自己的情况做选择:
有预估 A*,且是学校正规评定的:优先用预估 A * 申请,尤其是冲 G5 的话,别因为 “怕预估不准” 就放弃 —— 只要你平时成绩够支撑预估,后续大考努力达标就行。
只有实考 A,没有预估 A*:别硬冲要求 A * 的专业,可以选对成绩要求稍低的专业或院校,同时多补其他背景,比如参加相关竞赛(像 BPhO 物理竞赛、UKChO 化学竞赛)、写好文书突出自己的优势,用 “综合实力” 弥补分数等级的不足。
既有实考 A*,也有其他科目预估 A*:把实考A 写进申请材料里,同时重点突出预估A的科目 —— 实考 A 能证明你的学习稳定性,预估 A能证明你的潜力,两者结合反而更有说服力。
总之,申请英国本科,分数等级是 “第一通行证”,预估 A * 比实考 A 更能帮你拿到这张通行证。但也别只盯着分数,文书、竞赛、笔面试也很重要 —— 就像牛剑说的,“顶尖成绩只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能让你从 “优秀学生” 里脱颖而出的,是你的思考能力和对专业的热情。
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