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 经济学作为留学申请中的热门选择,分为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和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两门独立科目。AP经济学知识点相对简单,并且有完善的知识架构,不需要太多的专业基础,一直被认为是“万金油”科目。结合实际的经济学案例,学习起来也比较有趣和容易理解,所以AP经济学是很多高中生选择学习或自修的热门AP课程之一。
两者虽同属经济学范畴,但研究对象、核心命题和应用场景差异显著。对于计划备考的学生来说,明确两者的区别、合理规划学习顺序,是高效备考的关键
如果时间充足的情况下,建议同学们微观和宏观都进行学习,因为这样可以让经济学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
26年AP经济考试时间:
AP微观经济:26年5月4日 12点
AP宏观经济:26年5月8日 12点
01微观与宏观经济学:核心区别
研究对象:从 “个体” 到 “整体”
- AP 微观经济学:聚焦 “个体行为”,如同一只 “显微镜”,观察消费者、企业和单一市场的决策逻辑。比如:分析 “咖啡涨价后奶茶销量上升” 的替代效应,研究 “企业如何定价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探讨 “政府对新能源车的补贴如何影响市场供需”。其核心是理解资源在个体间的最优配置机制。
- AP 宏观经济学:着眼 “整体经济”,恰似一台 “望远镜”,关注国家乃至全球经济的运行规律。比如:解读 “美联储加息对全球股市的影响”,分析 “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的关系”,研究 “政府如何通过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增长”。其核心是实现国民经济的稳定与持续发展。
核心命题:不同层面的经济问题
微观经济学 | 宏观经济学 |
单个商品的价格如何决定? | 一国的 GDP 如何计算? |
消费者如何在预算约束下选择商品? | 通货膨胀的成因是什么? |
企业的生产成本与利润最大化策略? | 政府如何通过货币政策调节经济? |
垄断市场为何会导致效率损失? | 国际贸易失衡对汇率有何影响? |
环境污染等外部性问题如何解决? | 经济危机的根源与应对措施? |
02课程内容:模块划分与重点占比01AP 微观经济学(六大单元)
- 基本经济概念(8%-14%):稀缺性、机会成本、生产可能性边界(核心是 “取舍” 逻辑)。
- 供给与需求(15%-20%):市场均衡价格的形成、弹性(价格 / 收入 / 交叉弹性)的计算与应用、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
- 生产、成本与完全竞争(10%-15%):短期与长期成本曲线、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的决策逻辑、完全竞争市场的均衡。
- 不完全竞争(25%-35%):垄断、寡头(博弈论初步)、垄断竞争的市场特征与效率分析(考试重点,占比最高)。
- 要素市场(10%-18%):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平衡、工资决定因素、资本与土地的定价。
- 市场失灵与政府角色(12%-18%):外部性(正 / 负外部性的治理)、公共物品的特性、政府干预的必要性与局限性。
02AP 宏观经济学(七大板块)
- 基本经济概念(5%-10%):与微观重合,包括稀缺性、生产可能性边界等基础概念。
- 经济指标与经济周期(12%-17%):GDP 的核算方法(支出法 / 收入法)、失业率的计算与类型、通货膨胀的衡量(CPI/PPI)。
- 国民收入和价格决定(17%-27%):总需求(AD)与总供给(AS)模型、短期与长期均衡分析、滞胀现象的成因。
- 金融部门(18%-23%):货币的职能、银行体系的货币创造过程、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工具(利率 / 公开市场操作)。
- 稳定性政策的长期结果(20%-30%):财政政策(税收 / 政府支出)与货币政策的搭配使用、政策时滞与效果分析(考试重点)。
- 经济增长(5%-10%):经济增长的源泉(技术进步 / 资本积累)、索洛模型初步。
- 开放经济: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10%-13%):贸易差额、汇率决定因素、资本流动与国际收支平衡。
03考试形式与得分情况
考试结构(两科完全相同)
- 选择题:60 题,70 分钟,占总分 66.65%(侧重概念辨析与应用)。
- 简答题:3 道(1 道综合题 + 2 道简答题),60 分钟,占总分 33.35%(需绘制并分析图表,如供需曲线、AD-AS 模型等)。
得分率参考(2024&2025 年数据)
2024年AP微观和宏观经济学5分率
2025年AP微观和宏观经济学5分率
- 微观经济学:5 分率 24%,4 分率 19%,3 分及以上占比 67%。
- 宏观经济学:5 分率 23%,4 分率 18%,3 分及以上占比 66%。
两科得分难度相近,但微观因 “图表分析更具体”,对初学者更友好;宏观因涉及 “抽象经济模型”,需更强的整体思维。
04AP经济学学习难点及优势学习难点:
●计算要求
AP微/宏观经济学中部分章节对计算的的要求较高。除此之外,AP经济学的学习过程中也会涉及数据分析和基本的数学概念,因此,好的数学基础可以有效帮助AP经济学的学习。
●词汇量要求
AP经济学中的学习过程中需要记忆一些专业词汇,例如:GDP(国内生产总值)、Inflation(通货膨胀)等,帮助更好的理解题目,提高做题速度。
学习优势:
●零基础也能拿5分
(经济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相对于其他AP学科,比较好入门,扎实的基础知识可以让考生拿到高分)。
●与NEC/IEO80%重合率
NEC=AP宏微观经济+时政
IEO=AP宏微观经济+时政+商科知识(参加经济商赛的同时学习经济学相关知识,对于AP经济学的学习来说是事半功倍)。
●适合所有学生的万金油
不管是文科还是理科学生都可以选择,AP经济学的学习可以有效提高经济素养。
05AP宏/微观经济学备考攻略01重视图表应用:
无论是微观的 “供需曲线移动”,还是宏观的 “AD-AS 模型调整”,都需熟练绘制图表并标注关键节点(如均衡点、移动方向),简答题中图表分析占比极高。学习AP经济学需要掌握AP宏/微观经济学课程内容中的概念、模型及应用的基本理论和题型,同时还要熟练掌握AP经济学中的相关专业术语,以便在时间有限的前提下,更快速的理解题目、答对题目。
02结合现实案例:
每天花费一定的时间用来阅读英语国内外经济新闻,提高对经济信息的敏锐度。此外,课外经济信息的积累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总结经济案例分析范例形式。用生活中的例子理解理论(如用 “疫情期间口罩价格上涨” 理解供给短缺,用 “美联储加息” 理解货币政策),避免死记硬背。
03限时训练真题:
进行理论学习、掌握专业词汇学习之后,就要通过AP经济学真题进行阶段性的检测,查漏补缺,周而复始,务必在正式考试前熟练掌握应用每个相关知识点。
近 5 年真题至少刷 2 遍,选择题控制在 1 分钟 / 题,简答题每道不超过 20 分钟,培养时间管理能力。
总之,无论是对于志在理工科还是人文社科的学生,AP宏观和微观经济学都是一门极具价值的课程。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申请大学时展现出跨学科的学习能力和广泛的知识面,还能在不同专业领域中找到平衡点,避免给招生官留下偏科的印象。
从难度角度来看,这门课程对理科生而言,其生活化的重点词汇和考点降低了额外学习文史哲知识的需求,从而有效控制了学习成本;而对文科生来说,它并不要求深厚的数学基础,计算题的难度和复杂性都在可掌握范围内,尤其是考试中允许使用计算器,进一步降低了计算难度。
AP经济学的课程设计兼顾了计算、数理逻辑、语言能力和社科知识,既能发挥学生的优势,又能规避他们的不足。正因为这些特点,AP经济学成为了一门非常百搭的课程,即使那些专业方向尚未确定的同学,也可以提前学习,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时间来获得满分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