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心理学的考纲主要围绕几个核心的知识领域展开。理解这些领域的重点,是取得高分的关键。
1.科学探究基础
这是心理学的基石,你需要掌握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如结构主义、功能主义、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人本主义等)及其代表人物(如冯特、詹姆斯、弗洛伊德、斯金纳)的贡献。同时,研究方法是重中之重,包括实验法、相关研究、案例研究等,并要能区分自变量与因变量,理解研究的伦理道德。
2.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这部分内容将行为与生理结构直接联系。你需要熟悉神经元如何传递信息、关键神经递质(如多巴胺、血清素)的功能、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各区域,如大脑皮层、边缘系统中的杏仁核、海马体等)的结构与功能,以及内分泌系统(如肾上腺素)如何影响行为。
3.认知心理学
认知过程是考试的核心。重点包括:
-感觉与知觉:理解绝对阈限与差别阈限,以及知觉的组织原则。
-学习:经典条件反射(巴甫洛夫)、操作性条件反射(斯金纳)是几乎每年必考的考点。
-记忆:掌握记忆的三级模型(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以及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
4.发展心理学
此单元的三大阶段理论是必考高频考点: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四阶段:重点关注前运算阶段的“自我中心”和“缺乏守恒概念”,以及与具体运算阶段的区别。
-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八阶段:重点记忆从青少年期到成年期的核心冲突,如“同一性vs角色混乱”、“亲密vs孤独”。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三水平六阶段:需要理解每个阶段道德判断的依据,例如“惩罚与服从定向”与“社会契约导向”的区别。
5.社会、文化与人格心理学
这部分结合了社会心理学和人格心理学。你需要理解:
-社会心理学:归因理论(如基本归因错误)、从众(阿希实验)、服从(米尔格拉姆实验)、态度与说服。
-人格心理学:主要人格理论,如精神分析学派、特质理论(大五人格)、人本主义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
6.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
重点关注主要心理障碍的类型(如焦虑症、心境障碍、精神分裂症)及其特征,以及各种治疗方法(如心理动力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生物医学治疗)。
可用我们机构模考系统,还原真考,自动归纳错题,可以来联系我们获取高频词汇,也可以联系我们线下一对一辅导
高效备考策略
精通关键术语:AP心理学充斥着专业词汇。你需要像学习一门新语言一样,不仅要记住定义,更要能举例说明和区分相似概念。这是选择题得分的基础。
攻克核心理论:对于皮亚杰、埃里克森、科尔伯格等提出的阶段理论,务必做到能熟练说出各阶段的名称、年龄区间和核心特征。这些是自由作答题(FRQ)的常见素材。
建立知识联系:学会将生物学基础(如神经递质)与心理障碍(如抑郁症)联系起来,或将认知偏差与社会心理学中的从众现象结合起来。这种跨单元的联系能力是获得高分的关键。
理解研究与方法:深刻理解不同研究方法的优缺点,并能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明确指出其中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
考试形式
请注意,从2025年起,AP心理学考试形式有重大调整,预计2026年将继续沿用:
-选择题:题目数量减少,且每个题目的选项从5个变为4个。
-自由作答题:题量增加至2道。
-考试形式:全面改为机考。
牢牢抓住新考纲下的高频考点,用科学的策略进行复习,便能将庞杂的课程内容化繁为简,自信应对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