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艺术史是一门引领学生突破时空桎梏、纵览人类艺术文明璀璨历程的经典学科。通过系统性学习,学生将完整梳理从古代文明滥觞到现代社会演进的艺术发展脉络,深度洞悉不同时代的艺术风格特质、文化语境渊源及其背后深刻的历史关联性。
课程核心聚焦于培育学生批判性解析艺术作品与文化语境互动关系的核心能力。学生将潜心钻研教学大纲指定的约250件核心艺术瑰宝,这些作品横跨非洲、亚洲、美洲、欧洲及大洋洲等多元文化区域,时间维度上从史前文明绵延至当代艺术前沿,构建起兼具广度与深度的艺术认知体系。课程训练将围绕图像识别与形式解构、文化背景溯源解读、批判性思维锻造及比较性写作精进四大维度展开,通过短文应答与长篇论述的多元训练模式,强化学生的逻辑表达与思想传递能力。
修读AP艺术史不仅能显著提升学生的视觉洞察、逻辑思辨与文本表达素养,更能为大学申请赋予独特竞争力——学生可在申请文书中融入兼具深度与个性的艺术见解,展现跨学科的思维格局;在未来的博物馆研学、戏剧影视欣赏等场景中,亦能建立独立成熟的审美判断体系。无论学生未来致力于艺术创作、历史研究、建筑设计、策展实践、艺术管理,或是其他人文社科领域的探索,这门课程都将为其筑牢坚实的学术根基,拓宽跨文化的认知视野,成为终身受益的人文素养积淀。
学习大纲
以上这些核心知识要点,具体体现在college board官方制定的课程大纲中,如下:
Unit 01
Global Prehistory, 30,000–500 BCE
全球史前史,公元前30,000年至公元前500年
🔸主要学习内容:
1. 不同类型的地图及其所揭示的信息。
2. 早期艺术创作的理论与方法。
3. 跨学科合作、考古学及历史解读导论。
Unit 02
Ancient Mediterranean, 3500 BCE–300 CE
古代地中海地区,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300年
🔸主要学习内容:
1. 古代帝国的文化背景。
2. 宗教与王室在早期艺术中的作用。
3. 思想交流与外部文化的影响。
4. 文学遗产及其对艺术传统的持续影响。
Unit 03
Early Europe and Colonial Americas, 200–1750 CE
早期欧洲与殖民美洲,公元200-1750年
🔸主要学习内容:
1. 犹太、基督教与伊斯兰艺术的影响因素。
2. 探索时代与殖民主义。
3. 自然主义与视觉形式的发展。
4. 赞助制度与持续的宗教影响。
Unit 04
Later Europe and Americas, 1750–1980 CE
1750–1980年欧洲与美洲的后期发展
🔸主要学习内容:
1. 工业化与城市化等发展带来的影响。
2. 现代科学与哲学思想的冲击。
3. 现代风格与复兴运动。
4. 企业赞助、艺术画廊及博物馆的兴起。
5. 新技术、新媒介与新艺术形式。
6. 全球化与文化交流的表达形式。
Unit 05
Indigenous Americas, 1000 BCE–1980 CE
美洲原住民,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1980年
🔸主要学习内容:
1. 古代美洲建筑与文物。
2. 艺术的功能性与仪式性作用。
3. 自然环境、材料与表现形式的互动关系。
4. 殖民主义的影响。
Unit 06
Africa, 1100–1980 CE
非洲,公元1100年至1980年
🔸主要学习内容:
1. 媒介、材料与技法的多样性。
2. 从日常实用到表演艺术的创作目的。
3. 非洲艺术在全球范围内的演变诠释与影响力。
Unit 07
West and Central Asia, 500 BCE–1980 CE
西亚与中亚,公元前500年至公元1980年
🔸主要学习内容:
1. 宗教信仰在艺术风格中的作用。
2. 贸易与全球影响的作用。
3. 装饰性物品的风格与制作。
4. 具象图像的多样化运用。
Unit 08
South, East, and Southeast Asia, 300 BCE–1980 CE
南亚、东亚及东南亚,公元前300年至公元1980年
🔸主要学习内容:
1. 技术进步及其对媒介与技艺的影响。
2. 亚洲宗教相关的独特艺术形式与意象。
3. 宫廷生活与社会分层的作用。
4. 贸易与文化交流的影响
Unit 09
The Pacific, 700-1980 CE
太平洋地区,公元700-1980年
🔸主要学习内容:
1. 太平洋艺术的形式与材料。
2. 器物的仪式与文化意义。
3. 太平洋岛屿文明、贸易与迁徙模式的历史。
4. 海洋的作用,以及家族、宗教与历史的描绘。
Unit 10
Global Contemporary, 1980 CE to Present
全球当代艺术,公元1980年至今
🔸主要学习内容:
1. 超越传统艺术与技术形式。
2. 多元化的艺术场域与受众。
3. 颠覆预期与“混搭”作为创作行为。
4. 全球化对艺术的影响。
5. 新型艺术家与新批评理论。
考试信息
AP艺术史考试总时长为3小时,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80道多项选择题(1小时),占总分50%。这一部分并非单纯的记忆题,而是需要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分析。题目通常以图像集 的形式出现;第二部分为6道问答题(2小时),该部分同样占总分的50%。这部分是写作题,深度考察学生的论述能力。所有题目都要求学生使用具体的艺术实例来支持自己的论点。


AP艺术史已于2025年5月起全面转为数字考试,考试方式不再使用纸笔,所有学生(除获批准特殊纸本考试者)均在Bluebook平台完成答题。
真题分析
🔸 接下来以2025年考试真题为例:








通过梳理AP艺术史真题,可以看出该考试从来不是靠死记硬背就能通过的。你会发现它最看重的不是你能记住多少作品名称和年代,而是你能否真正理解艺术背后的逻辑。这门课有三个突出特点:首先,它特别注重比较不同文化和时期的作品,经常把看似不相干的艺术品放在一起,让你找出内在联系;其次,它非常强调视觉分析能力,常常给出你从未见过的作品,要求你仅凭视觉线索推断其背景;最后,它始终在追问“为什么”,要求你把每件作品放回它的历史语境中理解。
备考这门课需要完全对路的策略:考生需要建立扎实的视觉记忆库,确保对核心作品了如指掌;更要养成主动比较的习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寻找作品间的关联;最关键的是要勤练真题,特别是要在时间压力下完成论述题,学会用具体的视觉细节支撑所表述的观点。记住,这门课培养的是一种全新的观看方式,一旦掌握了这种方法,考生不仅能够应对考试,更能真正读懂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