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平时作业也会算进高考分?”“我们在内地读书,没有校本评核会不会吃亏?”每年DSE备考季,这些问题总能戳中家长们的焦虑点。尤其是当孩子同时面对笔试压力和五花八门的“评核任务”时,无论是香港日校生还是内地自修生,都难免对这部分“隐形分”感到迷茫。今天就用最实在的话,把校本评核的核心要点讲透,帮你和孩子少走弯路,稳稳抓住这部分分数!
校本评核不是“额外作业”,是DSE成绩的“加分项”
很多学生觉得校本评核是“老师布置的额外任务”,其实它早被纳入DSE最终成绩,甚至能直接影响科目等级。
简单说它就是老师在日常教学中,通过观察孩子的课堂表现、作业成果、实践活动等,给出的综合评价——比如中文科的口头汇报、英文科的小组讨论、理科的实验报告,都属于校本评核的范畴。
为什么要搞校本评核?其实是为了让DSE成绩更“全面”。毕竟公开考试只能考书面能力,而校本评核能看到孩子的表达、合作、探究能力——比如有些孩子笔试不擅长,但做实验、写专题报告很出色,这部分优势就能通过校本评核体现出来,避免“一考定终身”的遗憾。
不过家长也不用慌,不是所有科目都要考校本评核:像核心科目的中文、英文各占15%,理科(物理、化学、生物)曾占20%,但2023年起很多科目已经取消校本分;而视觉艺术这类需要作品集的科目,占比会高一些(50%)。
中国语文校本评估(SBA):阅读汇报,占总分15%,包括一次文字报告及一次口头汇报,合共呈交2个分数。

英国语文校本评估(SBA):阅读/观看汇报,占总分15%,学生需要阅读2至4篇小说/非小说/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然后进行个人报告及小组讨论。


日校生vs自修生:没有“谁更吃亏”,只有“评分方式不同”
这是家长问得较多的问题:“孩子在内地读,以自修生身份考DSE,没有校本分会不会比日校生少拿分?”其实完全不用担心,考评局早有“公平机制”:
日校生的校本分,是老师先评分,最后考评局会根据孩子的DSE笔试成绩“调整”——比如某所学校老师评分偏松,考评局会参照该校学生的笔试水平,把校本分拉回合理范围,避免“同水平学生因学校不同而分数差距大”。
而自修生没有老师评分,考评局会用“卷别组填补分数”:根据你笔试成绩的水平,匹配当年日校生同水平的校本分。简单说只要笔试考得好,自修生的“校本分”一样能拿到,不会比日校生少一分。
之前有家长担心“孩子没做过实验,理科校本分会不会吃亏”,但现在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早已取消校本评核,自修生和日校生在这些科目上完全“站在同一起跑线”,不用再纠结“没参与日常实践”的问题。

想拿高分?这几个“避坑点”比努力更重要
不管是日校生还是需要准备特殊科目的自修生,想在校本评核里少丢分,这几点一定要记牢,很多孩子都是因为“小疏忽”丢了不该丢的分:
1、别抄!抄袭后果比你想的严重
现在考评局会用防抄袭软件查作业,哪怕是参考AI生成的内容,不注明出处也算抄袭。一旦被发现,轻则该科校本分归零,重则取消全部DSE成绩——孩子辛苦准备这么久,可别栽在“诚实”这件小事上。
2、别拖!截止日期是“红线”
校本评核的作业有严格的提交时间,错过就没法补。建议让孩子把每个任务的截止日期记在日历上,拆分成“查资料、写初稿、修改”几个小步骤,避免最后一天熬夜赶工,质量不过关。
3、别闷头做!不懂就问老师
很多学生怕麻烦,明明没搞懂作业要求,也不跟老师沟通,最后交的作品不符合评分标准。其实老师很乐意解答——比如中文口头汇报的评分重点是“逻辑”还是“表达流畅度”,问清楚了再准备,比瞎忙活效率高得多。
4、别丢记录!所有材料要存到成绩出来
考评局可能会抽查孩子的校本评核材料,比如草稿、实验记录、参考资料来源。建议家长帮孩子准备一个文件夹,把所有相关文件按科目分类存好,直到DSE成绩公布、复核结束,再处理也不迟。
5、别重复交!一份作业不能“两用”
有些孩子为了省时间,把中文科的报告稍微改改,拿去交英文科的校本评核——这是明确禁止的!除非老师特别允许,否则同一作品不能用于多个科目的评核,一旦发现会被扣分。
想要在校本评核中取得好成绩,同学们必须注意以下5点:诚实负责、远离抄袭、准时递交、制定计划、妥善存档。
校本评核科注意事项

家长能做什么?
很多家长想帮孩子,却只会催“作业写了吗”,其实做好这几件事,比唠叨更有帮助:
1️⃣帮孩子理清“时间线”
开学初拿到校本评核安排后,和孩子一起把每个任务的截止日期、需要准备的材料列出来,贴在书桌前,避免遗漏。比如英文科要读2本课外书+做小组讨论,提前规划好“每周读多少页”,不会临时抱佛脚。
2️⃣营造“轻松的准备环境”
校本评核需要孩子独立思考,比如做专题报告时,家长可以帮孩子找参考资料、打印文件,但别直接替孩子写——毕竟评核的是孩子的能力,家长过度参与反而会让孩子失去锻炼机会。
3️⃣关注“心态”比关注“分数”重要
有些孩子因为一次校本作业没做好就焦虑,怕影响DSE成绩。这时家长可以告诉孩子:“校本评核是‘过程性评价’,这次没做好,下次调整方法就好,老师会给反馈,我们一起改。” 减轻孩子的心理负担,反而能让他们发挥得更好。
校本评核不是“拦路虎”,而是孩子展示潜力的舞台。与其焦虑“有没有分数优势”,不如聚焦“如何把现有条件做到最好”——日校生利用课堂资源积累实践经验,自修生吃透笔试考点争取“填补分”,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
家长不用把它想得太复杂,只要帮孩子理清规则、避开常见坑,再配合老师的指导,这部分分数就能稳稳拿到。希望这篇文章能帮你和孩子解开疑惑,接下来的DSE备考之路,一起加油!毕竟适合孩子的备考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