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个DSE考生都曾陷入选科焦虑:选理科真的比文科好升学?港八大热门专业到底卡哪些科目?作为衔接高中学习与大学升学的关键规划,选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步错可能就会错过心仪专业。
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从DSE选科规则、自我匹配、实操策略三个维度,帮你理清DSE选科的底层思路。
DSE选科的“硬规则”
DSE的科目体系很明确,4门核心科目+2-3门选修科目,总数不超过8科。其中,4门核心科目包括中文、英文、数学、公民与社会发展,是所有人的必修课。剩下的2-3门选修科目,才是决定升学方向的关键变量。
选修科大致分为:
- 理科(物理、化学、生物、数学延伸M1/M2)
- 文科(历史、中国历史、地理)
- 商科(经济、会计与财务概论)
看似选择多样,但港八大的不少专业都有“隐形门槛”。比如:
- 想读医学类专业,化学+生物基本是“标配”,少一科都可能连申请资格都没有;
- 工程类专业偏爱物理搭配M1/M2,数学延伸单元的成绩甚至会影响录取优先级;
- 商科专业虽然不强制,但修读经济或会计与财务概论的考生,面试时会更有优势;
- 文社科类专业虽较为开放,若修过历史或地理,也能在申请中比别人多一分竞争力。
可见选科不是喜欢就好,而是要提前对接大学专业的入场要求。
选科与自我相匹配
选科的本质,是找到“兴趣、能力、未来方向”的平衡点,盲目跟风选科,很可能在后续学习中陷入痛苦。在做决定前,不妨先问自己三个问题:
1.我真正喜欢什么?
兴趣是支撑长期学习的核心动力。可以回头看看初中时哪类科目让你愿意主动花时间,是解数学题的成就感,还是分析历史事件的乐趣?也可以和老师、学长聊聊不同科目的学习内容,甚至尝试做一套选修科的模拟题,感受自己对哪个领域更有热情。
2.我擅长什么?
喜欢不代表能学好,选科还要量力而行。如果某科成绩一直稳中有升,那可能说明你对该领域具备逻辑思维或语言天赋;反之,若某科总是吃力,就要判断是兴趣不足还是学习方法不对。
3.我未来想读什么专业?
DSE选科是升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想读医科、理科、工程,那理科组合基本是“必选项”;目标是商科或法律,英语和经济、会计这类分析型科目要强;要是对教育、人文、传媒感兴趣,文科基础则更有帮助。
选科的3个实操策略
1.以兴趣为先,兼顾能力
选科时不要被“理科好就业”“文科升学难”的刻板印象束缚。只有在兴趣基础上发挥能力优势,才能在学习中更有后劲,走得更远。
2.考虑大学收生要求
从2025年联招数据能看出,医科、工程、计算机这类专业的科目要求严格,几乎都有指定选修科;而商科、人文社科、传媒相对灵活,但有相关科目背景仍会更占优。
港八大中,近40%的专业都设有“指定或优先选修科”。换句话说,提早把目标专业的要求列出来,再倒推自己该选哪些科目,能让选科更有针对性。
不太清楚的同学可以浏览在港八大官网,查看每个专业的必修与优先科目。
3.了解不同学校的科目组合
每所中学开设的选修科组合不同,有些学校允许跨组选择(比如物理+经济),有些则只能在理科或商科里选。因此学生需要了解学校能选哪些选修科、是否开设M1/M2、是否可选应用学习课程(ApL)等。
结语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全部内容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