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暑假终于走到尾声。是不是感觉身体还没从“假期模式”中完全切换过来?是不是一想到开学典礼上熟悉的流程、冗长的发言,就忍不住打个哈欠?而作为初入WLSA校园的G10新生,是不是面对全新的环境和未知的三年,心里既期待又有些忐忑和迷茫?
你以为,一切都将和往年一样,按部就班,波澜不惊?不不不,我们早已准备好打破你所有的“想当然”。
今年的WLSA不一样!
这份“不一样”,首先来自校园的全面拓新。
这份“不一样”,更来自我们精心准备的开学体验。我们用更丰富的活动,替代了刻板的流程;用校长们“掏心窝”的经历分享,回应了你心中所有的不安与困惑。
现在,让我们一起回顾,这个“不一样”的开学季。
Part 01
初见|你好,新同学!
8月27日,阳光正好。一张张青春的面孔带着期待与好奇,踏入校园。在学长老师志愿者们热情的引导下,G10新生们递交材料,领取诚意满满的“新生大礼包”,和迎面走过的“未来战友”说一声“你好,新同学”……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抵达新“家”的温馨感。
Part 02
点燃|This Is Me
夜晚的WLSA校园,将主场交给了音乐、灯光与欢呼。这是一场完全由学生自发组织的“迎新晚会”。原创歌曲、劲歌热舞、古筝独奏……在舞台灯光与欢呼声的交织中,一个个陌生的名字迅速变得熟悉。
晚会尾声,同学们纷纷在自己班级的面板上签上名字——这是独一无二的集体印记,也象征着一段共同的校园故事,由此开启。
Part 03
破冰|你好,新朋友!
在破冰活动中,同学们通过一系列别出心裁的游戏,建立默契与信任。大家共同绘制出独一无二的班旗,最初的拘谨和陌生,早已在一次次击掌和一阵阵欢笑中烟消云散。那一声“你好”的后缀,悄悄地从“新同学”变成了“新朋友”。这大概是开学季里,最动人的一次“升级”吧。
Part 04
引航|嘿,我们也曾是你
G10新生的开学典礼率先拉开帷幕,为这段即将启程的学习旅程赋予了郑重的仪式感。
WLSA 2025-2026新学年开学典礼暨年度主题是“同心织梦,协契同行”。
“同心织梦”,是对每一个独立个体的鼓励与尊重:我们希望你勇敢地仰望星空,去定义和守护自己那份独一无二的梦想与抱负。
而“协契同行”,则是我们温暖的承诺与坚实的路径:在追梦的路上,你们不是一座孤岛。你们的身旁,将永远有来自师长的智慧引路,有来自同伴的热情相随,更有来自全球校友的坚实后盾——这一切,都将让你们能够脚踏实地,用信任与协作,将一个人的远征,变为一群人的温暖同行。
国旗鲜亮,初心启航
典礼在雄壮的升旗仪式中拉开序幕。全体师生肃立,目光如炬,嘹亮的国歌声响彻会场,激荡着每一位学生的爱国情怀。
师长寄语,指明方向
今年的师长寄语环节,格外真挚动人。三位校长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一种最真诚的方式——讲述自己的经验与故事。
他们没有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选择将自己放回学生的位置,去共情此刻学生内心的期待与迷茫。他们用自己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甚至踩过的“坑”,点亮了一盏盏温暖而真实的领航灯塔。
贾博校长
WLSA上海学校校长
“从今天起,你们是学校真正的主人。”
贾博校长以“学校主人”这一深刻问题为引,通过对WLSA使命、愿景与价值观的层层剖析,不仅唤醒了每一位学子的主人翁意识,更为这份意识注入了清晰的内涵与前行的方向。
各位早上好!
欢迎加入WLSA。
今日的暖意,就像我们的热忱欢迎。昨晚我从北京飞回后,没回办公室,直接住进了男生宿舍——只为真切感受大家的校园日常。
我先问一个问题:这所学校真正的主人是谁?
答案很简单:是你们,也和我们并肩同行。
几年后你们将毕业成为校友,但对学校的归属感不会消失,它会伴你们一生。
再问第二个问题:过去两天逛校园,什么让你们印象最深?
是新教室?刚认识的朋友?还是心里琢磨“三年后会成长为怎样的人”?
今天,我想分享一些想法,帮大家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首先说学校的使命。有多少人听过?就是“赋能年轻人,使之成为成功的领导者,对其社区产生积极的影响”。
要成为这样的领袖不易。领导力从不是“嗓门大”,可能是带一个有意义的社团,或是让团队里每个人的声音都被听见。我们会给大家很多机会,哪怕从小事做起。
其次是学校的愿景:为背景多元的你们,提供独一无二的国际化教育。
看看身边,你们来自16个省份,各有故事——这份“不同”就是你们的“超能力”:彼此辩论、团队协作、透过他人看世界。真正的全球影响力,就从这里开始。
再说说核心价值观“CHARGE”,每个字母代表我们的信念:
- C(Creative):创新进取,敢突破;
- H(Harmonious):和谐包容,爱自己也爱他人;
- A(Ambitious):志存高远,追卓越;
- R(Resilient):坚韧不拔,迎挑战;
- G(Globally-aware):胸怀世界,有视野;
- E(Ethical):恪守道德,守诚信。
诚信是最重要的“成绩”。
最后,我想提提学校的校训。如今AI迅猛发展,“以学习引领创新”(Leading Innovation through Learning)更显重要。
创新该是每个人的“基因”——不只是发明新事物,更是用知识让一切变好:用科学解决身边问题,把课堂项目变成改变的力量。
亲爱的十年级同学,这一年或许不轻松,但整个校园会为你们加油。我们不希望你们只“顺利度过”,更盼你们脱颖而出。愿你们成长中懂得:能带着目标引领,能以广阔视野看世界,更能处处创造价值。
正如开头所说:从今天起,你们是学校真正的主人。
欢迎回家。让我们一起,让这一年意义非凡。
谢谢大家。
上下滑动,查看发言全文
Marcel Gauthier校长
WLSA上海学校外方校长
“WLSA绝非一间高效运转的‘学习快餐店’,我们是一个有温度、有联结的社区。”
Marcel Gauthier校长如同一位亲切的人生导师,他提出了三个充满善意的“提议”——“请不要独自走完这段旅程”、“请成为一名真正的‘校园公民’”、“请尽情拥抱这里的所有机会”。他的分享,是在指引一条关于“我该做什么,并且该如何行动”的实践路径。
大家早上好
在这个美好的清晨,看到你们一张张充满活力的脸庞齐聚于此,我感到由衷的喜悦。
和贾校长一样,我也诚挚地欢迎各位加入 WLSA 大家庭。今天,才是你们真正意义上的“WLSA 第一天”——从今天起,你们将开始用心倾听、深入理解 WLSA 的真正内涵。
我是你们的Gauthier校长,但在这里,我更希望同学们亲切地叫我“Mr. G”。我真心期待,在开学后的几周里,你们能主动走到我面前,轻松地打声招呼:“Hey,Mr. G”,告诉我你的名字,分享任何关于你的有趣故事。
要知道,你们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带着各自与众不同的人生经历来到这里,而我早已迫不及待想要认识每一位同学。
我能想象,此刻大家的心情一定很复杂:或许满是兴奋与期待,但心底可能也藏着一丝紧张与不安。请大家放心,这种感受再正常不过了。无论你是本地学子,还是从千里之外赶来,WLSA 都将成为你们的新家,是所有人开启崭新旅程的起点。也许这是你第一次离开家独立生活,也许这是你第一次接触国际教育体系。如果你此刻思绪万千,请相信,我们完全理解你的心情。
所以今天,我想借这短暂的时间,给大家提几个小小的建议——更准确地说,是几个“选择方向”。我相信,这些选择将帮助你们开启一个更有意义、也更充实的学年。
我的第一个建议是:请不要独自走完这段旅程。在 WLSA 这样具有挑战性的学术环境中,你难免会遇到难关——可能是学习上的困惑,也可能是生活中的难题。但请务必记住:你从来都不是一个人在奋斗,你的身后有一整个团队在全力支持你。我们所有的老师,不仅关注你学业上的进步,更在意你作为大家庭一员的身心状态——这,正是我们的使命所在。所以,有问题就大胆向老师请教,需要帮助就主动开口求助。无论是你的班主任、升学顾问、学科老师,还是项目负责人,我们每一个人都发自内心地希望看到你们成功,这不仅需要埋头努力的毅力,但更需要抬头求助的勇气。
我的第二个建议是:努力成为一名真正的“校园公民”。没错,你们来到这里,是为了学习知识、应对考试、完成项目,为未来的大学申请做好准备——这是你们作为学生的首要任务。但 WLSA 绝非一间高效运转的“学习快餐店”,我们是一个有温度、有联结的社区。我们的使命,不仅是帮你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更要让你在踏入大学校园后,甚至在更长远的人生中,都能活得成功、过得精彩。所以,我希望大家带着这些问题开启新学年:作为老师和学校,我们该如何认识独一无二的你?你是打算躲在手机的小世界里,还是愿意主动与我们交流?清晨相遇时,你会笑着跟我说“早安”、跟老师们打招呼,让我们记住你的模样吗?你会加入一两个社团吗?不只是“参与”,而是真正投入其中,为校园生活增添属于你的独特色彩。你会发自内心地尊重老师、同学,以及这片校园吗?你会坚守诚实的底线、保持自尊,坚决拒绝任何形式的作弊或投机取巧吗?
请记住,从你踏入校园的这一刻起,你就拥有了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机会。而你的每一个选择,都在共同塑造着我们这个集体的模样与温度。
我的最后一个建议是:尽情拥抱这里的所有机会。拥抱机会,去学习新技能、汲取新知识,成长为更成熟、更独立的年轻人。为了给大家创造更好的条件,我们刚刚完成了校园扩建,为大家配备了全新的室内外设施;我们重新规划了课表,腾出更多时间让大家安心参加活动、与老师讨论问题、获得学业支持;我们甚至打造了一个全新的创新中心,将人工智能等前沿工具融入日常的教与学中。所有这些,都不是冰冷的建筑与设备,而是我们为大家搭建的“探索舞台”——供你们尝试、成长、突破自我。如何使用这个舞台,选择权在你们手中。但我可以向大家保证:你越勇敢地拓宽自己的边界、尝试过去不敢做的事、承担有意义的风险,内心的成就感与快乐就会越丰盈。
新学年才刚刚拉开序幕,但时光飞逝,转眼就会到明年六月。我衷心希望,那时你们回望这一年,心中满是骄傲与收获,而非一丝一毫的遗憾。
感谢大家的聆听。
再次欢迎各位加入 WLSA。
祝愿大家在 WLSA 的旅程精彩无限。
谢谢大家!
上下滑动,查看发言全文
焦阳校长
WLSA上海学校助理校长
Sino-Global美高项目负责人
“寻找内心召唤的旅程,往往离不开与他人的连接。请积极地、主动地,和你身边的人建立深刻的连接。”
焦阳校长毫无保留地分享了自己30年前远赴异国求学、并最终转换职业赛道,成为老师的个人经历。他鼓励同学们要保持好奇、忠于内心、主动连接,勇敢地去探索和定义属于自己的成长方式。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欢迎来到WLSA。我的名字是Young,我是你们的新任助理校长,也是Sino-Global美高项目的负责人。
所以说起来,我和各位新生一样,也是个“新人”。我此刻的心情,和你们应该也差不离,充满了好奇和兴奋,当然,也免不了有那么一点点紧张。所以,真的没关系,就像Gauthier校长说的那样,感到紧张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了。
今天是我们第一次见面,我不想一本正经地给大家讲一堆关于“学习”的大道理,不然我怕你们接下来三年都会烦我。我更想做的,是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跟你们聊聊我自己的故事。
因为当我看着台下你们这一张张年轻、美好又充满活力的脸,我的思绪啊,一下子就飘回了30年前,回到了我的高中时代。所以,我就给大家分享一些我自己的亲身经历,一些关于“适应新生活”的故事,希望能给你们一些启发。
我的故事,要从我的家乡说起。我来自中国北方,一个叫石家庄的城市。我的母亲是位老师,和我见过的许多中国父母一样,也包括你们的父母,她对我的教育倾注了全部心血。托她的福,我从小到大,上的都是家乡最好的学校,一直是个挺快乐的孩子,没什么可抱怨的。
在我16岁那年,我通过了一连串的考试,然后又一次,极其幸运地,获得了新加坡政府的全额奖学金,有机会去那个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热带国家读高中。那可是上世纪90年代,对一个中国高中生来说,出国留学,简直就像天方夜谭。而且,我当时的英语说得磕磕巴巴,远不如现在。我敢打赌,要是用那时的水平来考今天WLSA的英语入学测试,我肯定过不了。
我需要一个人去到5000公里外的陌生国度,但我之前连飞机都没坐过一次。你们能想象吗?那时候往家里打一分钟的国际长途,就要花掉8块钱。没有网络,没有手机,眼前全是未知数。
尽管如此,我和我的父母,还是共同做出了一个非常勇敢的决定——去。而这个决定,我从未后悔过。因为当你真正踏上一段国际教育的旅程,你得到的,绝对不只是一张高中文凭或大学录取通知书那么简单。最重要的是,你开阔了眼界,你学会了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看这个世界。我记得,当时对我冲击最大的一件事,就是我发现宗教信仰在许多新加坡人的生活中,扮演着如此重要的角色,这对我来说是全新的认知,也让我产生了巨大的好奇心。
当人们热烈地讨论着生命的意义,并对同一个问题给出千差万别的答案时,我完全被迷住了。更不可思议的是,在一个国土面积极其有限的国家,不同的信仰可以如此和谐地共存。你可以在同一条街上,看到印度教的庙、天主教的教堂、穆斯林的清真寺,甚至犹太教的会堂,门挨着门,和平共处。
虽然我最终没有选择任何宗教信仰,但那些所见所闻,却像一颗石子投进了我的心湖,让我开始真正地思考自己的人生,追寻自己生命的意义。而且我可以告诉你们,正是这段追寻,最终指引我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
你看,在WLSA也一样,你们会遇到许许多多有意思的老师和同学,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每个人的性格、想法都可能和你很不一样。
这段经历给了我一个非常大的启发,这也是我想送给大家的第一个建议:永远保持好奇心,主动和身边每一个人聊聊天。 当然,如果你是个“I人”,天生内向,那也完全没关系。你可以静静地观察,试着放空自己,去纯粹地欣赏和思考那些不同。这些差异也许会让你惊讶,也许会挑战你的固有观念,但请相信我,它最终一定会让你的人生变得更丰厚、更包容,并带给你源源不断的灵感。同样地,我鼓励你们对WLSA所有的课程和活动都保持好奇。在我读高中的时候,学校用的是剑桥A-Level课程。数理化,毫无疑问是我们中国留学生的首选。但现在回想起来,对我帮助最大的,反而是一门叫“通识写作(General Paper)”的选修课。在那门课上,我第一次开始读英文报纸,了解世界正在发生什么,以及人们对此的各种看法。更重要的是,我开始有能力参与到这些公共讨论中,用英语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WLSA为你们的头脑,也准备了一场饕餮盛宴,从天文学到人类学,从阿拉伯语到日语,应有尽有。所以,这就引出了我的第二个建议:请一定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根据你最真实的兴趣去尝试。 不要只因为别人说“这门课好拿高分”就去选。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们,那不一定是真的。
再拿我自己举例。我大学时只能读工程,因为那是奖学金的硬性要求,我的成绩也确实不错。但当了好几年工程师后,我痛苦地发现,我真的不喜欢天天跟冰冷的机器打交道。能让我感到快乐和有意义的,是和活生生的人去互动。于是,我跑到加拿大去读第二个硕士,读教育学,才最终走上了教师这条路。你看,人啊,可能终究是拗不过自己内心那个真正的“召唤”的。所以,我才如此恳切地鼓励你们,忠于自己,勇敢地去探索。
想一想,未来三年,是你们生命中一去不复返的黄金时代,请做出属于你自己的选择,而不是属于他人的。
而寻找内心召唤的旅程,往往离不开与他人的连接。这也就是我想分享的最后一个,可能也是最重要的建议:积极地、主动地,和你身边的人建立深刻的连接。
如果你们问我,我整个求学生涯里,最珍贵的记忆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是学生会。我在高中和大学,都当选了中国学生会的主席。为自己的社区服务,给了我强烈的责任感,也锻炼了我的各种能力。我们为新生办迎新,让他们感到温暖;我们为留学生的住宿问题,向校方据理力争。
我至今都记得,2008年,我们学生会为汶川地震组织募捐,我们还一起去为北京奥运会的火炬传递保驾护航。那些时刻,给了我强烈的归属感和使命感。但最最宝贵的,是那些年里收获的友谊。我和我的高中同学,直到今天,还是最铁的哥们儿。
现在,WLSA有超过90个社团和活动等着你们。所以,请用好你们的“灵活时间”,我们也欢迎你们开创自己的社团。去当一个领导者,一个参与者,或是一个支持者,我们期待在这个新家里,看到你们每一个人的闪光点。
好了,在我变得更啰嗦之前,我就先打住了。
我之所以分享这么多,只是因为这些经历对我来说是如此真实,它们共同塑造了今天的我。这就是国际教育带给我的东西。而现在,轮到你们了,去亲自书写和定义,国际教育对你们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我很期待听到你们的故事。我在二号楼的办公室,大门永远为你们敞开,随时欢迎你们来坐坐、聊聊。以后在校园里、球场上见到我,别害羞,记得跟我打个招呼。
祝愿大家,在未来的三年,收获满满。
祝愿大家,收获真挚的友谊。让我们一起,为我们共同的家,带来一点点不同。
谢谢大家!
青春之声,梦想共鸣
来自G10的Max M.同学、Kelly Z.同学作为新生代表登上发言席。他们展望了即将开启的学习生活,也将自己过往的学习经验与大家共享。
庄严承诺,诚信立身
在全体师生的见证下,典礼进入了庄严肃穆的诚信守则宣誓环节。在领誓人WLSA学生会主席Baron Z.的带领下,全体同学进行了学术诚信宣誓。诚信是基石,品德是航标,“协契同行”更离不开每一位成员的真诚与自律。
Part 05
嘉奖|成长的力量
9月1日,G11与G12的同学们正式回归校园,迎来了属于他们的开学典礼。这不仅是一场重逢,更是一次回望与展望。除了同样的庄重与承诺,我们在这场典礼上,看到了更多关于感恩、成长与交融的故事。
独家记忆,温暖回顾
典礼上,贾博校长与大家一同观看了一段记录校园变迁的短片。从政熙路上的“一条走廊”到如今宝山校区的整体合并,光影之间,是属于WLSA的独家记忆。贾博校长也借此机会,向为新校区启用付出辛勤努力的工程与后勤团队,表达了最诚挚的感谢。
荣耀时刻,榜样引领
颁奖典礼环节表彰了上一学年在学业成绩、品德修养、科技创新、文体活动、社会实践等方面表现突出的优秀学生个人和先进集体。一张张闪亮的奖状,不仅是对过去努力的肯定,更是对全体同学的激励。他们是“织梦”的先行者,是“协契”的践行者,激励着我们见贤思齐,共同进步。
艺彩纷呈,活力绽放
典礼的舞台上,青春的热情与才华尽情绽放。精彩纷呈的学生表演环节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学长寄语,薪火相传
来自G12的Emmie Z.同学和Emily D.同学,作为优秀学生代表,以“协契同行,共赴梦想之约”为主题,分享了自己在校园成长中的感悟和对新学期的展望。
新鲜血液,多元视角
今年的GFY(Global Foundation Year)项目,迎来了两位来自英国伊顿公学的学生,他们将正式加入WLSA的大家庭。此前,他们已通过WLSA全球学生大会、Tony Little奖学金与中国结缘。
他们的加入,将为校园文化注入鲜活的全球元素,也将为WLSA的同学们打开了一扇沉浸式开拓国际视野与锻炼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窗口。
Part 06
尾声
今年的WLSA不一样。
是因为场地的拓新和活动的创新吗?是,但远不止于此。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我们想留到最后告诉你:今年的WLSA,因为你们的到来与变化,才变得不一样。
那个清晨问好的你,让WLSA不一样;
那个课堂辩论的你,让WLSA不一样;
那个舞台绽放的你,让WLSA不一样;
那个不断成长,不断进步的你,让WLSA不一样。
归根结底,WLSA的“不一样”,不在于我们为你准备了什么,而在于你将与我们共同创造什么。
同心织梦,你们是新征程的开启者;协契同行,你们是这个社区的主人翁。
让我们一起,共同创造一个“不一样”的、意义非凡的新学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