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日益强大的今天,我们似乎步入了一个“答案触手可及”的时代。搜索引擎秒回提问,AI生成程序可快速完成绘画、设计、写作甚至音乐创作。
于是,一个问题悄然浮现:在这个时代,我们为什么还要坚持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金瑞学校的答案清晰而坚定:因为想象力,是人类区别于工具的最后壁垒,是未来世界最稀缺的资本。
近日,我们与四位创意课程教师展开了对话——戏剧教师张承瑶、创意建模教师张溪芷、创意绘画与写作教师杜静雯、音乐教师Rodney。
从他们的回答中,我们逐渐看清:创意不是一门课,而是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想象力不是附加技能,而是未来胜任力的核心引擎。
张承瑶
艺术教研组长
南京大学戏剧与影视学硕士,国家三级导演,课程以学生的作品表演为目标,以项目目标为结果导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自主能力。过往作品演出于北京青年戏剧节、南京戏剧节、江南青年戏剧节、长江流域戏剧艺术节等。
我给你一颗樱桃,你还我一个入口酸涩、回味甘甜,吃了还想吃、听了还想听的故事。
张承瑶老师这样比喻戏剧中的想象力。她认为,戏剧是一门“关乎人性的综合艺术”,融合语言、肢体、音乐、视觉,更关键的是——它需要一群人共同相信一个虚构的世界。
她分享道,排戏中最动人的,不是最终演出时的掌声,而是过程中那些“灵魂注入的时刻”。
比如有学生从一开始手臂都打不开,到一年后能自信演绎《汉密尔顿》中的“国父”;有毕业已久的学生仍念念不忘当年戏剧节,说“有需要,我就回来。”
2025 金瑞艺术狂欢节
张老师不以权威自居,而是把学生当作平等的创作者,更观察到他们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戏剧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都可以诠释自己的哈姆雷特。”
在她看来,戏剧课给孩子最珍贵的礼物是三重的:自信、共情力,以及一种扎在心底的、叫做“热爱”的火种。
2024 金瑞戏剧节
杜静雯
创意绘画/创意写作教师
华东师范大学艺术设计硕士,专注于K12创新艺术教育课程研发与设计,负责上海金瑞学校创意系列课程从0-1的研发与教学工作,熟悉国际艺术课程;曾带领百位同学获得国家级艺术赛事奖项,学生作品多次受邀参展。
想象力是孩子将抽象想法、感受与记忆碎片,转化为画面与故事的魔法桥梁。
在杜老师看来,绘画与写作“不是画得像不像、写得好不好,而是敢不敢创作、有没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想法”。
她拒绝“喂答案”,而是成为孩子的“想法挖掘机”——从日常提问、五感体验和创意工单等不同形式着手,帮助学生们发现心里的小世界。
滑动查看学生作品 >>
想象力训练作业
杜老师擅长以“不完美”激发创意,比如引导孩子对墙面的裂缝等看似不完美的细节进行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组织成完整的故事。
“不完美”创意练习项目
令杜老师印象深刻的是,孩子教会了她“对微小日常的敏感”:“他们能从面包里看到故事,从云朵里看到动物,而我们常因习以为常忽略这些美好。”
她的教学理念是尽全力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守护他们敢想敢写的天真和每个灵光乍现的时刻。
拿着“鹦鹉面包”的张同学
杜老师希望创意课程能送给学生们三样礼物:敢表达的勇气、会想象的能力,以及爱生活的眼睛——让创意成为他们未来能够勇敢面对世界的“小魔法”。
张溪芷
创意建模教师
硕士毕业于剑桥大学艺术创新教育专业,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产品设计专业。在英期间负责和参与过多项教育相关的活动设计。曾在云南边境村小学支教。
在我的课堂上,我鼓励学生们去‘瞎说’。
张溪芷老师,擅长把宏观概念分解为可触摸的实践。她认为“创意建模”是一门“让思维变得可见”的课程。
她分享了一个课堂片段:一个学生苦恼于英语学习的压力,无意间把双面胶缠在书上,呈现出挣扎与束缚感。她鼓励他:“这就是线条,这就是表达。”后来这件《被封禁的英语书》成为他情绪表达的出口。
学生线条创意练习项目
张老师深受此前云南支教经历影响,“那里孩子对自然的感知是直接而鲜活的。”她希望城市中的学生也能保持这种敏锐——不仅用脑思考,更用手思考,用材料对话。
她的课堂鼓励“瞎说”——因为她相信,“没有人是真的一点想法也没有,只是学生们需要被更多地鼓励,去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学生创意建模作品
课程标题《点的应用》,作品名称《嗯》,作品中最大的主体球代表自我,围绕在自我周围的三个比较大的球是我的“三观”也就是我最主要的情绪和记忆,侧面与自我连在一起的一连串小球是自我已经接纳了的来自外界的事情和他人的情绪,地面上的是我还未拾取的,未来即将面对的记忆碎片。他们聚合缠绕在一起构成了现在这个整体的“我”。名字起为《嗯》是因为我不知道怎么面对一些情绪的时候都会说一句“嗯”。
Mr. Rodney
音乐课教师
来自美国的Rodney老师有约十年音乐教学经验,是资深音乐教育者与音乐表演者。从小接受音乐教育,专业为音乐表演艺术与教育,有音乐史、世界史和政治学的教学背景,爱好音乐制作,健身训练和哲学研究。
Music is the sound of the universe.
(音乐是宇宙的声音。)
来自美国的Rodney老师,有着哲学家的气质和跨文化教学背景。他认为音乐的本质,是一种“无国界的想象力的语言”。
他分享道,曾在课上教学生唱俄语歌,尽管没人真正理解歌词,但旋律与节奏却让大家快速共鸣。这让他更加确信:音乐教育不仅仅是在教技能,而是在打开感知的频谱——帮助学生理解差异、倾听他人、表达自我。
学生音乐节目表演剧照
Rodney老师的教学motto(理念)是:"Live what you teach, teach what you live."(如你所教,教你所学)。
Rodney老师音乐表演照
Rodney老师将对于瑜伽、健身、音乐表演的爱好,全部融入日常课堂,因为他相信——老师必须是丰富而真实的人,才能唤醒学生心中的广阔世界。
连接世界想象力
成就未来胜任力
从小学的创意绘画——以绘画为主表达创意,到初中的创意写作——以文字为主描述创意,再到高中的创意建模——以建模为主表现创意,金瑞的创意课程体系如同一棵生长的树——根植于生活,伸展向想象,开花于实践。
它不囿于学科边界,而是以“超学科”的姿态,融通视觉、文字、空间与声音,在孩子不同的成长阶段,提供恰如其分的表达媒介。在这里,教育不只是传授已知,更是守护未知;课堂不仅是学习场所,更是想象力的庇护所。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当教育真正尊重每一个孩子的独特性,当课堂成为自由思考、勇敢尝试的土壤,我们就有理由相信:
未来的他们,不仅能适应世界,更能创造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