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包玉刚实验学校正对其高中阶段课程进行重大革新。
校方最机构知表明,已实施七年的IGCSE课程即将完成其使命,两年后,将全面切换至由学校自主打造的Pre-IB课程新赛道。这一动态迅速成为了国际教育圈的热点话题。

包玉刚2027年起不再提供IGCSE课程,将改用学校自研的Pre-IB课程。
课程过渡期:
2025年9年级:保留IGCSE第一年课程
2026年10年级:启用校本课程
包校为何抛弃IGCSE?
对于升学成绩亮眼的包玉刚而言,以校本Pre-IB课程取代IGCSE,是一次从“被动遵循”到“主动定义”的关键转向。
表面上看,课程“衔接”是最直接的理由。但包校的决策显然超越了这一层面,其背后是对升学策略与学生体验的双重精准考量。
在升学层面
IGCSE作为全球统考,所有成绩将永久记录并提交给大学,尤其是实行“全人审查”的美国名校。
一旦失利,便成为无法更改的短板。而校内Pre-课程则能以更灵活的方式呈现学生的学术成长轨迹,从而在申请中塑造更具竞争力的学术形象。

在学生体验层面
学生刚在9年级经历中考,若10年级立即投入IGCSE的全球统考,无异于连续进行两场高压战役。
校本课程的评估方式更为多元,能有效减轻应试疲劳,将学生的精力从机械刷题引导至批判性思维与研究能力的深度培养上。
对学校,是将教育的可控性最大程度收回手中;
对学生,是对学习路径与成长节奏的重新规划。
IGCSE 和 Pre-IB的不同
IGCSE和Pre-IB课程具体有哪些不同呢?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看。
学习内容
IGCSE要求学生在语言/数学/科学/艺术等至少五个方向进行学习,鼓励学生广泛涉猎不同领域的知识,帮助大家打下宽广的根基。
Pre-IB则更像“专项训练营”,学习内容会更集中地指向未来IBDP课程的核心,帮助大家提前熟悉IB的学习模式和思维方法。
升学路径
IGCSE打下的基础比较通用,之后选择IB、A-Level还是AP体系,转换起来都比较顺畅。
Pre-IB则目标非常明确,就是为攻读IBDP做最直接的准备,是通往IB的“专属桥梁”。
考核方式
IGCSE的成绩来自于最终的全球统考,一考定音。
Pre-IB则更关注大家平时的学习过程,通过作业、项目和阶段测验来综合评定,更能反映一个学期或学年的进步历程。
所以,包校转向Pre-IB,可以理解为帮助同学们从广博自然过渡到精深,让大家能更早聚焦,心无旁骛地为未来的核心挑战做好准备。
为何众多IB世界学校,宁愿用IGCSE而非IB旗下的MYP课程来衔接DP?
IGCSE体系成熟、师资充足、评价标准清晰,能极大降低学校的运营成本与家长的认知门槛。
而IB本系的MYP课程则因跨学科性强、评估复杂,对师资与教学管理提出了极高要求,落地成本巨大。
因此,IGCSE+IBDP的组装模式,成为大多数学校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平衡解。
包校此次转向自主研发的Pre-IB,正是决心打破这一路径依赖,其目标明确:摆脱对外部课程的依赖,构建一条从理念到实践都完全贯通IB教育精髓的垂直通道,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的DP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