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即将进入IB体系,还没来得及真正开始适应课程,就要直接面对IB改革?
近期 IB 圈传来重磅消息 ——IBDP 必修课要从 6 门直接缩减到 4 门!作为全球认可度最高的国际课程体系之一,IB 的每一次变动都直接牵动着学生的学业路径。不少家长来问,这次变革到底会对26年大考有影响吗?接下来,简单给大家唠唠这个改革。
IB机考模式即将开启
首先说明一点,IB机考是渐进式推进的,M26 IB考生受到IB机考的影响并不是很大。早在2024年9月初,IBO就官宣:为DP和CP提供数字化考试(机考)。
2025年5月,IB首次推出机考样本,供全球部分学校自愿尝试。
首批机考试点院校:
UWCSEA(新加坡东南亚联合世界书院)、UWC Atlantic(威尔士大西洋联合世界书院);
试点科目:
集中在语言与文学、语言习得组。
从2026年11月开始,所有学校才可以参加机考,部分科目会同时提供机考和纸笔考试两种选择。以下时间表详细说明了语言和文学以及语言习得科目预计何时以机考的方式组织考试。
因此对于正在备战2026年5月IB大考的同学们来说不用太担心,而之后参加考试的同学,也会有更充裕的时间去熟悉和适应这种新模式!
6门IB选课改为4门?
2026年11月起:新选课体系正式实施,学生只需选择4门必修课(3HL+1SL),其他学分通过“变革领导力”项目课程或其他学习路径补足。
新体系的选课要求:
-至少选一门语言文学研究或语言习得科目组的科目
-语言和文学以及语言习得科目组中的科目总数不超过两门
-至少有一门来自科学或数学科目组的科目
-任何科目组中的科目总数不超过两门
心课程 TOK(认识论)、EE(拓展论文)、CAS(创造行动服务) 保持不变。这意味着学生可以在优势学科上更集中突破,不必再被“精通每科”所束缚。
全新“变革领导力”项目取代原本的两门SL课程(成为IB改革的最大亮点)
核心理念:变革者心态、设计思维、系统思维、领导力、项目管理
学习方式:基于项目学习(PBL),聚焦真实议题,如可持续发展、跨文化理解、社区建设
评估方式(独占14分,总分仍45分):
外部评估50%:影响分析(30%)、能力档案(20%)
内部评估50%:比较案例研究(20%)、项目提案(30%)
新增14分核心模块
这门新课专注于五个不同的技能和能力领域:Changemaker Mindsets、Design Thinking、Systems Thinking、Leadership、Project Change Management。
学习和评估方式:它不再采用传统的期末考试,而是通过项目里程碑评审和成果展示的方式进行过程性评估。这着重考查你对复杂问题的综合解决能力,以及实践操作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
评分权重:
“变革领导力”项目在IB总分45分中占据了14分,其评估由校内教师和IBO各承担50%。
新考纲调整
今年秋季将有6门IB课程启动新考纲,包括:5门IBDP课程和1门IBCP课程(CP Core组件)。纳入改革的课程将于2025年8月首次授课,第一次评估将于2027年5月进行。
计算机科学
新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计算系统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思维过程,利用计算机科学、算法思维和编程的技能来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其内容重点为计算机科学,不在于信息技术。
特点:学生可以使用Java或Python编程语言学习该课程。
设计技术
新考纲旨在让设计技术专业的学生发展对设计思维过程的长期知识和理解。课程探讨的三大主题为理论设计、实践设计、情境设计。
特点:属于概念学习和技能发展并重的课程。
心理学
新考纲的关键理论和术语被整合到每种方法的研究中,选修主题为学生将研究的应用心理学的四个背景。新考纲的改变在于确定了与心理学研究相关的六个概念。
视觉艺术
这是一门以实践性为基础的创造性课程。新考纲增强了视觉艺术学习体验的真实性,并更清楚地促进了概念和材料实践的综合。
要求学生必须参与各种艺术创作形式和创意策略,并反思艺术家、艺术作品、背景和观众之间的关系。
DP扩展论文
更加强调学生使用跨学科方法进行研究,以解决复杂的问题和疑问。但“跨学科”并不是强制性的,大家依旧可以选择“跨学科”或“以某一学科为中心”去选题。
作为国际认可度超高的课程,IB的变革带来新的机遇,只是IB的学习难度真是让不少学生望而生畏。新学期将至,IG/DP1学生马上就要迎接课程衔接和过渡的挑战。IB开学提前查缺补漏,让知识点更好掌握和消化,助力IB大考高分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