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赛,全称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全球极具影响力的数学建模竞赛,面向本科层次学生。它分为数学建模竞赛(MCM)和交叉学科竞赛(ICM)。MCM 始于 1985 年,ICM 则在 2000 年首次举办,二者均由美国数学及其应用联合会(COMAP)主办。
MCM:考验学生对开放性问题的阐明、分析和提案解答的综合能力。
ICM:更侧重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书面沟通能力。
接下来我们就更详细的区分一下两者,顺便探讨下哪个获奖率更高,以及机构关于26年美赛又开设了哪些培训班课?
MCM/ICM竞赛信息
❖参赛时间线:
报名截止:2026年1月
活动时间:2026年1月
预估出成绩周期:2026年5月
❖参赛形式:1-3名同校本科生组建队伍,必须配备1名指导老师
❖比赛内容:4天时间内,就指定的问题完成建立模型、求解、验证到论文撰写的全部任务,最终提交一篇论文作为答卷。
❖考核内容:题目涉及经济、管理、环境、资源、生态、医学、安全、未来科技等领域。
MCM/ICM竞赛如何选择
MCM(数学建模竞赛)和ICM(交叉学科建模竞赛)是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两个不同类型,主要区别如下:
一、题型风格大不同
MCM 题目具体、表述简洁、要求明确。ICM 题目更开放、宏观,篇幅较长,且不依赖特定文化背景。
MCM 有 A、B、C 三道题。
A题是连续型问题,比如研究物体的运动轨迹等;
B题属于离散型,像分析网络节点连接关系等;
C题是数据处理题,会提供大量表格数据,需掌握数据预处理和分析技能。
ICM 的 D、E、F 三道题。
D题通常是运筹学和网络科学类,若熟悉网络科学领域的算法、软件,可重点关注;
E题近几年聚焦环境方面综合问题,涵盖环境污染、可持续发展等;
F题则围绕政策,探讨全球关注的宏观问题。
二、能力要求不同
MCM:偏重自然、理工;对数学基础和编程能力要求较高,需熟练掌握建模方法和算法实现。
ICM:偏向社科、人文;对逻辑分析、跨学科整合和英文写作能力要求较高,需结合多领域知识构建解决方案。
三、获奖比例不同
MCM:特等奖比例约0.18%,一等奖约8%。
ICM:特等奖比例约0.28%,一等奖约18.6%。
目前看来是ICM 的评奖比例相对更高。不过,每年的取奖比例并非固定,会依据当年论文质量有所波动。
总体来看:MCM 和 ICM 各有特点。赛前可根据自身队伍的优势,如数学能力强、计算机编程好,可选 MCM;逻辑思维清晰、写作水平高,ICM 或许更合适。同时,多关注历年获奖论文,了解评委偏好,有针对性地准备,才更有机会在美赛中斩获佳绩。
机构MCM/ICM竞赛辅导
机构专注国际竞赛已有11年,总部位于深圳,在北京、武汉、成都、杭州等城市开设了分部。2025赛季共辅导15支队伍,其中60%队伍获H奖及以上奖项。
一、竞赛辅导课程设置
MCM/ICM数学建模培训营专门为辅导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挑战而设。1-3人组队开班,团队线上辅导,课程内容可录播回放,学习时间灵活。
整个辅导过程包含了前期协助学生选择合适题目、布置任务分工,到最后助力学生完成一篇高质量作品。
MCM/ICM课程大纲(可供参考)
✅活动前期:辅导数学建模必备基础知识(20课时+4课时)
✅活动期间:根据真实题目对学生进行全程辅导,保证完成参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