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40年前,MAA美国数学学会主动邀请百位中国学生参加AMC12与第一届AIME,AMC竞赛已经从无人知晓发展成为了与高联一个量级的赛事。2017年前,AMC还是纯英文考试,受众也仅仅是英语较好的体制内头部学校申请者和国际体系学生。
2017-20年,AMC从学术兴趣竞赛逐渐变成了“鸡娃选项”,参与人数每场突破10万;2020年,AMC发展成为了中英双语、有线上机考、贯穿体制内外低龄到12年级学生。
这两年,不论是三公四校/头部双语/双轨路线/国际路线,AMC已经出现在每条升学轨迹。
△与竞赛人数共同增加的还有AMC的试卷难度,这也导致竞赛平均分逐年走低,竞争激烈而且,根据美国数学协会官方数据,仅2021年就有29570名孩子报名参加AMC10A,这个数字较2020年增长了近20%,颇有当年奥数热的风潮。
参赛者年龄逐年走低,7-8年级成"主力军"?
MIT、斯坦福等顶尖名校为何如此看重这场数学竞赛?
想要参加11月AMC10竞赛,正确的备考时间线,备考重点有哪些?
01、竞争激烈,但也真香!
AMC10竞赛正在进入内卷小高峰,参赛人数也水涨船高。如果还有家长认为随便刷几套题就能获奖,那属实有些轻敌了。
AMC10竞赛近10年分数线↓↓
尽管AIME晋级线在100分上下有所浮动,但获奖门槛却在逐年攀升,竞争日趋激烈。
前5%分数线从95分左右攀升至105分,相当于从“答对17题”进阶到“答对19题”,正确率要求提升 10%;
前1%门槛从120分跃升至130分,对应需要多答对3-4道难题,而这些题往往是结合多个知识点的复合题。分数线攀升的背后,是三大趋势的叠加:
1.中国参赛人数逐年增加,“尖子生蓄水池”不断扩容。
2.备考专业化,系统培训成为主流,“模块化训练法”让学生平均备考效率大大提高。
3.命题风格转变,近年题目更注重“思维陷阱”与“综合知识点运用”,使得题目更加多变复杂,如表面是几何题,实际需要用代数方法转化。
既然那么激烈,为什么那么多学霸还依旧愿意卷AMC10竞赛呢?因为它真的很香。
AMC10主要考察的是国内初中阶段和部分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与校内数学学习很大程度上是相通的,学科是对知识的训练,AMC竞赛很大程度上是思维的拓展。
能学到AMC10的同学,在课内数学学习上都会倍感轻松。很多同学都有反馈,学完AMC10竞赛,再回头完成校内课业时会发现审题、解题都变简单了。
AMC10对比校内知识点
更重要的是,好多知名学校都明确把AMC成绩当成重要参考指标。
◆在国际学校的入学考核中,AMC竞赛题目频频现身。
以光华剑桥入学考为例,13 道数学题中,第 9 题直接采用AMC10数学竞赛原题;
世外学校的考试中,不仅出现AMC10数学竞赛相似题型,甚至涉及AMC12数学竞赛的内容。掌握AMC数学竞赛解题技巧,就如同拿到了名校的 "预录取通行证"。
像MIT、耶鲁、加州理工、哥大这些美国名校,都要求申请人提交AMC成绩单,普通美本也同样看重学生的AMC成绩。
这也意味着,对想留学的同学们来说,很多时候竞赛成绩已经成了刚需,即使是普娃也需要付出努力去打一些常规竞赛。
03、AMC10竞赛时间安排+备考指南
不少家长疑问,孩子在校内课程中成绩优异稳定获得A,却依然难以应对AMC10竞赛的挑战?
AMC竞赛不论是题型,还是计算量,还是所需的思考方式,都与校内有所区别。
还有一个致命误区,觉得只要孩子题都会做,应该竞赛就没问题了。其实“会做”只是敲门转,竞赛要想拿好成绩,光“会”是远远不够的。
拉开差距全靠后面几道题,而根据近年来的趋势会发现,可能在17、18题左右难度就已经开始上一个台阶了。因此,可以理解为有2/3的题拼的是熟练度和速度。
以下几类同学,建议尽早开始系统化准备:
║数学基础扎实但缺乏竞赛思维
竞赛题目和课内有所不同,校内数学成绩优异,熟悉课内代数、几何知识体系,但缺乏解决开放性数学问题的经验,需提前6-12个月接触竞赛题型,培养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存在明显知识短板
在AMC考察板块上有明显学习漏洞,建议拉长备赛时间线,充分用于填补漏洞。
║目标晋级AIME
晋级AIME,AMC10需答对16+题,AMC12需答对18+题,建议投入更多的专项训练,重点突破数论、组合数学等高频难点板块。
║备考时间碎片化
无法留出足够的时间用于AMC等竞赛备赛,可以选择拉长时间线,用时间长度弥补用时总量。
║有长期数学发展规划
未来计划申请STEM专业(尤其数学、物理、计算机方向),或目标藤校或TOP30院校录取,AMC成绩可作为学术能力的重要佐证。拉长数学学习时间线,能接触了解到更多感兴趣的数学话题,丰富自身的学习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