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致力于为学弟学妹提供大学规划和科研辅导的实操攻略,我们邀请各领域富有经验的学长老师,分享他们在顶尖实验室摸爬滚打的实战经验与方法论。我们不谈空泛理论,只分享经过检验的实战方法和具体策略,让你看完即可行动!无论你是刚踏入大学校门的新生,还是已经开始科研探索的高年级学生,这里都能找到适合你当前阶段的实用建议和策略。让我们一起规划科研之路,冲击顶尖课题组!
研究简介与未来方向
今天我们分享的是四川大学法学院,金融证券法学这个研究方向,和大家聊聊如何在大学四年里做好规划:
(1)大一大二咋打基础?哪些课必须死磕?怎么偷偷“混”进实验室攒经验?
(2)大三关键期怎么选导师、定课题?手把手教你从读文献到写论文的秘诀!
(3)大四不管保研、考研还是留学,哪些“加分项”能让你直接逆袭?比如专利、竞赛、牛导推荐信,今天咱全都掰开揉碎讲!
金融证券法学作为经济法学的核心分支,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而迎来了全新的变革与挑战。当今,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与金融领域的深度融合正在重塑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和法律规制框架。据清华大学的研究显示,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数字应用技术逐渐成熟,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极大地改变了金融行业的运行机制。
国家战略层面,数字金融已被明确定位为我国金融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2024年,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到2027年底,基本建成与数字经济发展高度适应的金融体系,数字金融治理体系基本形成。 同时,国务院办公厅也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在这样的战略背景下,金融证券法学研究呈现出三大热点趋势:
1. 数字金融监管创新: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传统的监管框架面临巨大挑战。如白涛所建议的,需要完善数字金融监管体系与监督评估机制,加快研发基于数字技术的监管工具和监管平台,对大模型算法、应用场景加强监控和防范。
2. 数据法律保护与利用:金融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与数据价值挖掘的平衡成为关键议题。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的研究表明,当前中国数字金融正进入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阶段,从信息化到数字化再到智能化的过程中,数据要素的规范使用至关重要。
3. 跨境数字金融法律协调:《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鼓励金融机构搭建跨境金融数字平台,助力航运贸易数字化。 这一趋势将推动国际金融法律体系的协调与重构。
作为法学专业学生,把握这些趋势意味着巨大的发展机遇。我在辅导学生时经常强调,未来5-10年,数字金融法律人才将成为最稀缺、最具竞争力的法律专业人才之一。
该领域国内外升学解析
国内考研方向
金融证券法学方向考研主要有两条路径:法学硕士(专业代码0301)和法律硕士(专业代码0351)。
对于四川大学法学院的学生来说,最强的优势学科方向是经济法学(含金融证券法),这一领域在考研时有以下几个理想院校可以考虑:
1.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经济法学科国内排名第一,金融证券法研究实力雄厚,但竞争激烈。
2.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该院立足"一流标准、财经特色",突出数字时代、风险防控研究,是国内财经法学的品牌院校。
3. 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地处成都,财经法学特色鲜明,与四川大学学术交流频繁,考研难度较为适中。
4.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在金融证券法研究领域也有较强实力。
根据我对历年考研数据的分析,四川大学法学院学生报考经济法学(金融证券法方向)的成功率普遍高于其他法学方向。这主要得益于财经类高校对我校学生较为认可,以及四川大学在西部地区的学术影响力。
保研渠道
保研方面,四川大学法学院每年有约15%-20%的名额,竞争相当激烈。参考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的保研情况,其保研比例达到了40-50人,占总人数的50%左右。 而四川大学法学院的比例明显偏低,因此从大一开始就需要认真规划。
保研关键是前三年(尤其是前四个学期)的平均成绩,需达到年级前15%-20%。此外,参与学科竞赛、发表学术论文、参与科研项目都是重要加分项。在我辅导的学生中,有一位同学通过参与全国大学生金融知识竞赛获奖,并以第二作者身份在CSSCI期刊发表了一篇关于数字金融监管的论文,最终成功保研至清华大学法学院。
国外留学路径
国际留学主要有以下几条路径:
1. 英美法学院金融法/证券法LLM项目:如伦敦大学学院(UCL)、伦敦政经学院(LSE)、哥伦比亚大学的金融法方向LLM,录取要求相对严格,需要良好的语言成绩(托福不低于100,雅思不低于7.0),本科GPA通常需要3.5以上,并且有扎实的金融证券法基础。
2. 法律与金融交叉学科项目:如宾夕法尼亚大学的Law and Finance项目,这类项目更注重跨学科背景,需要学生在本科阶段修读一定量的经济学、金融学课程。
3. 亚洲高校法学院项目:香港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法学院等也设有金融法LLM项目,如新加坡国立大学法学院提供结合法律和经济学、商业、公共政策的双学位课程,且在亚洲法学院中享有较高声誉。
从就业角度看,海外留学后的去向主要有三类:跨国律所、国际金融机构法务部门、回国进入国内金融监管机构或一流律所。我曾指导过一位学生,本科四年系统学习了金融证券法的同时,积极参与国际模拟法庭竞赛,最终被伦敦大学学院金融法方向录取,毕业后进入了伦敦一家知名律所的金融业务部门。
早期科研基础启蒙(1-2年级)
大学低年级阶段,重点是打牢基础、明确方向、接触实践。我通常建议学生采取以下策略:
课程规划
除了学好专业必修课程外,特别注意以下课程:
· 经济法学、证券法、公司法、金融法基础(核心专业课)
· 经济学原理、金融学原理(交叉学科基础)
· 法律英语、法律文书写作(工具性课程)
有条件的话,可以选修计算机编程基础、大数据导论等新兴交叉学科课程。我曾辅导的一位学生,在大一就开始学习Python编程和数据分析,这为他后来在金融证券法研究中分析大量判例数据打下了基础。
阅读训练
此阶段的阅读建议分为三个层次:
1. 入门普及读物:《证券法学》(叶林著)、《金融法学》(吴志攀著)等教材。
2. 经典论著:《证券法原理》(朱锦清著)、《公司法的经济分析》(弗兰克·伊斯特布鲁克、丹尼尔·费希尔著)等。
3. 前沿动态:订阅《中国法学》、《金融法苑》、《证券法律评论》等期刊,每周固定时间浏览最新文章摘要。
我推荐学生使用"思维导图"方式整理所读文献,每月完成一篇读书笔记,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实践接触
低年级阶段的实践主要以"观察"和"体验"为主:
1. 证券法庭旁听:积极参与法院组织的旁听活动,特别是证券民事赔偿纠纷、内幕交易刑事案件等。
2. 模拟法庭练习:参加校内外模拟法庭比赛,培养法律思维能力。
3. 暑期实习:大二暑假尝试联系证券公司法务部门、律师事务所金融证券部进行短期见习。
去年我指导的一位大二学生,利用寒假与当地证券监管部门联系,参观了执法工作流程,这次经历让他对证券监管实务有了直观认识,大大增强了专业认同感。
初步科研经历培养(2-3年级)
大二下至大三是关键的"专业分化期",也是科研能力形成的关键期。我建议学生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
研究方向聚焦
此阶段需要选定自己感兴趣的细分研究方向,比如:
· 证券发行与交易监管
· 资本市场信息披露制度
· 投资者保护法律机制
· 金融科技监管
· 跨境证券业务法律问题
选定方向后,深入阅读该领域的学术论文、法律法规、政策解读和案例评析。我通常建议每个学生至少精读20篇核心期刊论文,形成对研究现状的全面把握。
研究技能培养
这一阶段重点锻炼:
1. 法律检索能力:熟练运用威科、北大法宝、Westlaw等法律数据库。
2. 案例分析能力:掌握判例研究法,学会提炼案例中的法律问题和裁判规则。
3. 学术写作能力:从书评、案例评析开始练习学术写作。
我辅导的一位学生通过参加学院的学术论文工作坊,系统学习了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和方法,随后撰写的一篇关于科创板信息披露制度的论文获得了校级优秀论文奖。
团队参与体验
积极加入与金融证券法相关的科研平台:
1. 教授课题组:联系学院相关方向的教授,申请加入其课题组做助研。
2. 法学研究生"导学小组":部分高校设有研究生带领本科生的"导学小组",可主动申请加入。
3. 校内金融证券法研究中心:参与中心举办的学术活动。
大三上学期,我带领一个由4名本科生组成的小团队,协助完成了一项关于证券集体诉讼制度的调研工作。学生们通过收集整理美国、英国、中国香港地区和中国大陆的证券集体诉讼案例,撰写了比较研究报告,不仅锻炼了团队合作能力,也深化了对这一专业问题的理解。
深入科研成果产出(3-4年级)
大三下至大四是本科阶段的科研巅峰期,应当产出具有一定水平的研究成果,为升学和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论文写作与发表
本科生应当尝试撰写并发表至少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1. 选题策略:选择新兴交叉领域的问题,如"数字货币发行的法律规制"、"大数据背景下的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创新"等。
2. 写作指导:寻求导师或高年级学长老师的指导,反复修改完善。
3. 投稿策略:优先考虑专业学生期刊,如《中国法学研究生》,条件成熟可尝试CSSCI来源期刊。
去年我指导的一位优秀学生,关注到数字金融领域的监管沙盒问题,经过半年的资料收集和论证,最终在《法商研究》发表了一篇题为《金融科技监管沙盒的法律困境与出路》的论文,这不仅为他的保研加分,也为他确立了研究兴趣。
科研项目申报
大三学生可以尝试申报:
1.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2. 校级本科生科研基金项目
3. 法学院学生科研立项
项目申报需要注意选题的创新性和可行性,我常建议学生从以下角度寻找突破:
· 法律与技术的交叉视角
· 比较法研究
· 实证研究方法的运用
· 理论与实务的结合点
我曾指导一个"金融科技创新对证券监管的挑战与对策"的国创项目,学生团队通过问卷调查、监管机构访谈和案例分析等方法,提出了基于风险监管的监管思路,获得了很好的评价。
实务实践深化
高年级阶段的实践应当更加专业化和深入:
1. 专业实习:在证券公司法务部、律师事务所金融业务部、金融监管机构等处进行3个月以上的专业实习。
2. 案例竞赛:参加全国性的金融法、证券法模拟法庭或案例分析大赛。
3. 毕业论文结合:将实践经历与毕业论文相结合,提升论文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我曾推荐一位学生去中国证监会四川监管局实习,他亲身参与了一起内幕交易的调查取证工作,这段经历不仅让他对证券监管实务有了全面认识,也为他的毕业论文《内幕交易认定的证据标准研究》提供了宝贵的一手资料。
升学准备策略
根据个人职业规划,针对性准备:
1. 考研准备:系统复习专业课,重点关注近5年真题趋势,尤其是金融证券法新领域的题目。
2. 保研准备:积极参与学科竞赛,提前联系目标院校导师,了解其研究方向和要求。
3. 出国准备:强化法律英语能力,准备个人陈述,突出自己在金融证券法领域的研究经历和成果。
我曾辅导一位想去英国留学的学生,针对性地设计了英文法律文献阅读计划,并指导他撰写了一篇英文论文投稿到国际学生会议。这些经历极大提升了他的法律英语能力,最终他成功申请到了伦敦大学学院的金融法LLM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