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博申请心理学与认知科学篇

本期博士讲座嘉宾:Dr. Jerry Hu

  • 布朗大学心理学与认知科学系
  • 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知觉与社会认知
  • 对博士申请和方向指导有深入经验与理解

在本次的博士讲座中,我们与Dr. Jerry Hu进行了深入的对话,了解了心理学多样化的研究方向和申请要求。让我们一起回顾这期精彩的讲座,了解更多博士申请相关内容。

S:您可以简单给我们介绍下您目前所研究的方向吗?

Dr. Hu:

我目前的研究方向主要为社会知觉与社会认识。我们人作为社会的动物,往往我们所有的社会生活都是在社会网络中进行得以体现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今天你听到了八卦,你其实很容易就能想到这个八卦到底是怎么传到你的耳朵里的,因为你对于你身边的所有网络大概有一个表征,或者说你可以理解成是一个内在的一个模型,就是心智模型。

做个比喻,其实你可以对于周边的物理世界有一个大概的所谓的表征,或者说模型。如果你今天要坐地铁,从人民广场到经贸大徐家汇,你对于这个空间是大概有一个所谓的表征的/那么类似的,其实你对于社会网络也有这样的表征。

你大概可以知道,比如说如果一定想让你通过某种方式去联系到,某位知名的人或者哪个明星,其实你是大概知道我现在应该去找我身边的哪一个人,他可能会认识哪一个人,然后一步步的让我越来越靠近那一个我想要得到签名的明星。你对于自己身边的社会网络大概有这样的感觉。那么我们关心的其实就是什么样的认知结构是很好的,能够处理或者说表征这种社会网络结构的。

因为社会网络结构非常复杂,Dunbar是一个很著名的研究者,他发现我们的一般的社交圈大概总共会有可能150个人。150个人从数学上来讲,能够可能实现的,你身边的社会网络可能的构型基本是一个天文数字,这个数字可能大过整个宇宙里现在所有的所有的原子的数量,也就是说你身边的社交网络是almost like an infinite possibility。

那么人作为一个智能体,一定不会傻傻的去一个个记比如他跟他是朋友,他跟他好像是同事,然后用这种细致的方式去枚举我们身边的所有关系,我们一定有一种抽象的表征,或者说比较高效的一种表征形式,一种format。我们的研究其实就是想要揭示这种format是什么,或者说这种format为什么是有用的,它怎么有助于我们做,比如说adaptive social decision making。

比如说今天你要做出决定,说自己是不是应该和你这个身边的这个人去分享这个八卦。人有天生的这种欲望,就是忍不住想要分享八卦,但你依然会考虑你是不是愿意跟这个人分享八卦。一方面是这个人本身可不可信,但另外一方面是,其实有的时候是关于他会不会把这个八卦传到你不想让他听到的人的耳中。

但是因为他距离很近,或者他在你的社会网络占据非常重要的中心的地位,你可能就会避免去跟他分享这个八卦。

那么,你是如何快速的做到这件事情的?尤其是什么样的认知结构能够帮助你做到这件事情,这是我们关心的,这是我刚刚所说的learning和表征的部分。另外一个部分是,那么大脑是如何做到这件事情的?我们不光希望从行为学的角度去揭示这个过程,大脑这个角度其实也很重要。

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学习社会网络的时候,我们得到输入一般是碎片化的信息,你往往只会知道说,两个人,比如说他们是好朋友,今天你看到他们一起喝咖啡了,然后明天你看到他们一起上班,或者说一起去吃午餐,这种碎片化的信息,你是如何将这种碎片化的信息整合起来,构建一个更加完整的对于社会网络的表征。

我举个例子,你是昨天知道Alice和Bob是朋友,但是你可能是在大后天才知道Bob和Cathy两个人一起喝了咖啡。但是你又在大大后天看到Cathy和Alice又做了一件什么事情。那么这些碎片化的信息是如何通过我们大脑的某一种神经机制,整合起来,告诉你其实他们三个人相互之间都是好朋友。

但是这些都是碎片化的信息,像我刚刚提到,你身边的社会网络可能有150个人之多,那么你是如何慢慢把这一块一块的拼图拼在一起,大脑是如何做到的,这也是我们关心的一个问题。

S:心理学还有哪些研究方向呢?

Dr. Hu:

心理学的一个大方向是心理咨询的方向。但是咨询的这个方向一般在research institute或者说比较偏research的program里面是相对比较少的,会有一些比如说family或者说clinical的项目,有一些偏一点点consulting的部分。我知道可能Berkeley会有这样的项目,但是这样这样的项目是不多的。

主要如果是研究为主的话,就是把psychology当成类似于像基础学科一样去研究人类本身的话,大概来说的分类可能就是取决于department的强项会在哪里。

笼统的来说,偏low level一些就是perception和action作为一个很重要的领域。然后这个方面最dominant的其实是visual perception,就是视知觉,因为这一般来说是在perception领域被研究的最多的方向。人脑有40%的信息都是在处理视觉信息。另外perception action也是是一块,当然也会有人去研究speech perception听觉。

然后,action方面的话,其实就是运动的控制。比如说,杯子有的时候是有把手的,有的时候没有把手的,我去抓这个杯子的时候,我一定会用不一样的方式和方法。然后,这个方面的话,可能有一些就会跟生物医学工程会有合作,甚至有脑机接口的这种东西。和运动学也会有合作。

另外一个大块就是神经科学的方向。由于现在AI的兴起,Computer vision的兴起,很多人都开始转向做这个方向,然后做一些computational neuronscience的研究。

比如Human brain的visual process和我们做的这些visual model的visual process是不是一样,从这种方式去探究他们做的visual model是不是一个好的brain model,这就是一方面perception action。

还有一大块就是developmental science。某种程度上,这个方向只是更加聚焦在发展这个事情上,至于它具体研究的东西是什么,它也可以研究vision,比如说儿童是如何发展出立体直觉的,或者说儿童是如何学会这个视觉概念的。为什么他知道杯子长得千奇就是杯子,有各种各样的杯子嘛,但是他永远知道这是杯子,这是一种视觉上的concept。

就是他们主要关心的是发展,他们会研究孩子,就是这是一个特点,然后至于他们具体研究什么,其实就很难说了,有的人会研究语言的习得。因为成年人的语言习的其实就研究起来比较困难嘛,因为大家都学会了,当然也会有人去研究,比如说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这种东西。

刚刚我们说low level上有perception action, 然后慢慢往上走的话,就是high level cognition。高级认识可以分为比较多种,比如说高级认知里面有一个很有一些很经典的,工作记忆的研究,或者说执行控制的研究。执行控制的意思就是你在一个任务当中,你需要知道你现在要干什么,你得控制自己。

举个例子,比如说,你知道这是闭卷考试,你就不能翻开书,即便这本书就在你面前,你也不能翻开书。这是一种inhibition,这是一种执行控制,这是一种高级认知。他们也会从各个方式去研究这件事情,不管是brain的角度,就比如说你在控制自己做这些任务的时候,大脑的哪个部分在负责这件事情。

S:申请心理学的博士,建议同学学习什么课程?

Dr. Hu:

取决于你想要做什么样的science,如果只是in general psychological neuroscience的话,wet lab级别的neuroscience我觉得没有特别大的必要,我们不需要学到比如说神经递质类这么复杂。比如说你知道经典的大脑分成四个lobe,然后前额叶是负责这些东西,我觉得就够了,因为我们用的大部分的imaging的方法,也就是脑电,然后核磁共振,然后少数有机构会有比如说meg脑磁图这样的东西。

Psychology是一个非常交叉学科的方向,所以很多时候读起来挺辛苦的吧,每天都要学新的东西啊。所以说有的时候有一些通用的硬技能会比较好一点,比如线性代数,统计,计算机的能力。虽然我们现在说psychological science是理科,但是它其中还是有很多部分是偏向文科的,需要软实力的堆积。但一些文科的认知和软实力的搭建是很难一下子习得的,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所以建议同学在本科期间广泛涉猎各种方向的课程,多读一些文章和书本,拓宽知识面。

S:您是如何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的?

Dr. Hu: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我必须承认,我也很难说自己对这个话题有多么感兴趣。可能就是我们实验室现在在做这个课题,我又在这个领域里发现了一些有价值的事情,所以就继续做下去了。大部分同学可能都会有一个大方向上的兴趣,然后再发掘细分的话题。我个人认为在一个领域里待久了,当一个话题抛给你的时候,你就大概有一种感觉,就知道什么是你感兴趣的,什么不是。

我个人觉得在申请博士之前,需要有一个大方向的兴趣的确认。如果你能在这个大方向下提出一个具体的research proposal,并且写出一个计划,可以向学校展现你对这个领域的理解。但是,不一定是未来你就会做这个方向的研究,只是你的能力的展现。

S:美国心理学博士毕业的要求是什么?

Dr. Hu:

美国心理学的博士,不会要求你需要发多少篇论文才能毕业,不会有很多硬性的指标,更多是你的博士导师认为你可以毕业了,就可以顺利毕业。当然,博士就读期间也有很多milestone要完成,比如博一博二可能有博士资格考试需要完成。

我们的学科可能和其他的学科不同,因为是在研究人类,所以有的时候没有明显的成果可能也不是学生的问题。所以,不会因为你没有显著的产出而卡毕业的这样的要求出现。

S:您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心理学博士一般毕业后的就业方向吗?

Dr. Hu:

我个人认为现在去做博士后和考虑教职的人越来越少了,因为会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大部分的人可能还是去考虑业界,比如一些科技公司。因为心理学毕竟还是在研究人类,人类也是属于智能体,所以在一些AI公司,虽然现在会有更多CS专业的人,但依然也有一些psychologist的岗位。如果你想去投行或者咨询公司,也是一个可以考虑的方向。

现在越来越多人考虑的是Teaching Position,不是教职,更多是面向教学。这类岗位一般不需要Postdoc的经历,在文理学院设立比较多。你可以做一些research,但更多还是关注在教学上。

S:您个人的经历是在大陆读完本科之后申请美国的博士,您觉得陆本会有什么优势?

Dr. Hu:

可能很多人会认为美国的本科的自由度更高,课程质量更好,但我个人觉得国内本科的课程设置更合理。比如我在国内读Psychology本科的时候,我几乎必须要修心理学的每个方向的课程,包括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行为心理学等等。所以我觉得国内本科的课程设置更加comprehensive。

美本的同学虽然看起来选课很自由,但必须建立在学生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基础上。你需要考虑到哪些课程有用,哪些课程需要选择,但这其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另外,我觉得国内的科研机会会更多,国内的老师更愿意接受本科生来组里研究。所以,国内的本科的同学需要抓住做科研的机会,提前积累经历。不过,国内的一个缺点是心理学的发展相对还是不那么先进,所以一些业界内的教授在国外并不是那么recognized,所以推荐信可能是一个很大的劣势。PhD申请的金科玉律就是connection always comes first,所以推荐信其实是非常重要的。

S:申请心理学博士需要提前套磁吗?

Dr. Hu:

我觉得套磁还是有必要的。一是网上的信息并不是完全准确的,所以发邮件了解教授是否招生,了解一下情况,是非常有情况的。二是你可以去衡量一下自己的竞争力,比如如果你发了十封邮件,获得了五到六封回复,那么你可能就知道自己的竞争力在整个申请池里是比较强的。如果你的套磁信都石沉大海,那么你可能会修改相应的申请策略。

另外,有部分项目,如果你的套磁信有回复,你的申请流程会很快地推进起来。你可能可以很快的获得面试,和对方有一个对话,提前获得一些申请结果。

S:心理学的博士面试大概是什么样?

Dr. Hu:

一般博士的面试分为两种,一种是informal,另外一种是formal的。informal的面试主要是了解你这个人,你的性格,个性,一般就是随便聊聊,什么都会聊到。

Formal的面试建议大家要准备PPT,一般3-5页左右。但是大家要记住,在自己的背景展示中,不要一味地展示自己有多么厉害,有多么强的背景。其实教授在找的是同事,找一个长期五年可以一起合作的人。所以更多的是去体现你的思考,你为什么要做你做的科研,你为什么关心你所关心的话题。

S:您觉得什么样的学生适合读博?

Dr. Hu:

我觉得博士就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你需要有很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你每天可能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去解决它们。我们每天都在和人打交道,比如,我们需要做一些社会调查,可能需要和宿舍,和学生去沟通。

你需要说服他们同意参与我们的实验和课题,这个过程中就会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所以,愿意去解决问题,并且有问题解决能力的同学,会在博士道路上走得更顺。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解读那些“过度的课外活动”

下一篇

小托福 vs KET/PET含金量对比与上海家长优选原因解析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