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艺术史全奖博士招生 | Prof. Mylonopoulos教授课题组

导师简介

如果你想申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艺术史博士,那今天这期文章解析可能对你 有用!今天Mason学长为大详细解析哥伦比亚大学Prof. Mylonopoulos的研究领域和代表文章,同时,我们也推出了新的内容“科研想法&开题立意”为同学们的科研规划提供一些参考,并且会对如何申请该导师提出实用的建议!方便大家进行套磁!后续我们也将陆续解析其他大学和专业的导师,欢迎大家关注!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全奖博士招生 | Prof. Mylonopoulos教授课题组(524)

教授现任哥伦比亚大学艺术史与考古学系副教授,同时担任乔纳森·索贝尔和玛西亚·邓恩艺术人文项目主席,是当代古典艺术与考古学领域的杰出学者。教授在雅典大学接受早期教育,后于2001年在德国海德堡大学以最高荣誉获得博士学位。

教授的学术成就获得广泛认可。他曾获得哈佛大学希腊研究中心研究员(2007-2008年)、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历史研究学院成员(2011-2012年)等重要学术职位,并于2015年春季作为巴黎第一大学(Panthéon-Sorbonne)的客座教授,成为首位在巴黎教授艺术人文课程的哥伦比亚教授。

研究领域

教授的教学和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古典艺术与考古学,特别是青铜时代、古希腊、帝国时期以及晚期古希腊艺术,展现了他对地中海地区古代文明多个时期的深入研究。根据他的学术背景和出版物,可以将其研究兴趣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希腊宗教与神圣空间教授对古希腊宗教场所、神庙建筑和崇拜仪式有深入研究,特别关注波塞冬在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圣地与崇拜。这在他的博士论文及获奖专著《Πελοπόννησος οἰκητήριον Ποσειδῶνος. Heiligtümer und Kulte des Poseidon auf der Peloponnes》(伯罗奔尼撒半岛:波塞冬的居所。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波塞冬圣地与崇拜)中有详细探讨。他目前正在指导的翁刻斯托斯波塞冬神殿发掘项目,正是这一研究方向的延续。
  2. 古希腊艺术和图像学通过对古希腊绘画、雕塑和其他艺术形式的研究,教授探索了希腊人如何通过视觉艺术表达宗教观念、神话主题和社会价值观。从他指导的博士研究主题可见,他对希腊艺术中的女性形象(特别是"蛊惑人的女性")以及阴间世界的表现形式有特别兴趣。
  3. 感官体验和神圣空间从其最近的出版物《Ancient Greek Sanctuaries from a Sensorial Perspective》(从感官角度看古希腊圣地)可以看出,教授对古希腊神圣空间的多感官体验研究日益关注。这种研究方法超越了传统的视觉和建筑分析,考察了声音、气味、触感等元素如何共同构成宗教体验的整体性。
  4. 宗教仪式与物质文化教授研究古希腊宗教仪式与物质文化之间的关系,包括奉献品、神庙建筑和仪式用品等,这体现在他对雅典流行艺术品中的波塞冬供奉物以及阿斯克勒庇俄斯崇拜在雅典的传播等研究中。
  5. 文化情感与展示从他参与策划的"情感世界"(A world of emotions)展览可以看出,教授也对古代情感表达和其在艺术中的体现有浓厚兴趣。这一展览获得了2017年全球最佳展览评价,表明他在将学术研究转化为公共展示方面的卓越能力。

研究分析

1.《Ancient Greek Sanctuaries from a Sensorial Perspective》(从感官角度看古希腊圣地)

该论文发表于国际期刊《Métis》(第21卷,2023年),考察了古希腊圣地作为多感官体验场所的特性。教授在文中提出,虽然当代学者主要通过视觉材料研究古希腊圣地,但对古代参与者而言,这些空间是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的综合体验来感知的。论文分析了祭祀仪式中的声音元素(如音乐、颂歌)、神圣空间中的气味(如香料、祭品燃烧的气味)以及触感体验等方面如何共同构成宗教参与者的整体感官体验。这篇研究对理解古希腊宗教实践的身体化和感官层面提供了创新视角,丰富了我们对古代宗教体验的认识。

2.《Better late than never! Asklepios' arrival(s) in Athens》(迟来总比不来好!阿斯克勒庇俄斯抵达雅典的故事)

发表于《Kernos》(第36卷,2023年)的这篇文章探讨了医神阿斯克勒庇俄斯崇拜引入雅典的复杂历史。教授通过分析文献记载、考古发现和图像资料,重新审视了阿斯克勒庇俄斯崇拜于公元前420/419年被引入雅典的传统观点。他指出,虽然这一年份标志着阿斯克勒庇俄斯在雅典被正式崇拜的开始,但相关证据表明,这位神祇的形象和某些崇拜元素可能早在此前几十年就已存在于雅典。论文分析了宗教传播的不同阶段,以及政治因素如何影响新神祇引入过程的动态,为理解古希腊宗教变革提供了重要参考。

3.《A pig for Poseidon. A Laconian votive relief in the Athens Epigraphic Museum (EM 8926)》(献给波塞冬的猪:雅典碑铭博物馆中的一件拉科尼亚奉献浮雕)

这篇发表于《Tyche》(第37卷,2022-2023年)的论文详细分析了雅典碑铭博物馆收藏的一件拉科尼亚浮雕(编号EM 8926)。该浮雕描绘了一个向波塞冬献祭猪的场景,引起教授的特别兴趣,因为传统上认为猪通常不是献给波塞冬的典型祭品。通过对浮雕风格、图像学和铭文的细致分析,结合与其他类似文物的比较,作者重新评估了这件艺术品的年代和宗教背景,探讨了波塞冬崇拜在拉科尼亚地区的特殊表现形式。这项研究不仅拓展了我们对希腊宗教实践的认识,也展示了如何通过单一文物解读更广泛的文化现象。

4.《Ancient Greek Sanctuaries from a Sensorial Perspective》(从感官角度看古希腊圣地)

该论文发表于国际期刊《Métis》(第21卷,2023年),考察了古希腊圣地作为多感官体验场所的特性。教授在文中提出,虽然当代学者主要通过视觉材料研究古希腊圣地,但对古代参与者而言,这些空间是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的综合体验来感知的。论文分析了祭祀仪式中的声音元素(如音乐、颂歌)、神圣空间中的气味(如香料、祭品燃烧的气味)以及触感体验等方面如何共同构成宗教参与者的整体感官体验。这篇研究对理解古希腊宗教实践的身体化和感官层面提供了创新视角,丰富了我们对古代宗教体验的认识。

5.《Better late than never! Asklepios' arrival(s) in Athens》(迟来总比不来好!阿斯克勒庇俄斯抵达雅典的故事)

发表于《Kernos》(第36卷,2023年)的这篇文章探讨了医神阿斯克勒庇俄斯崇拜引入雅典的复杂历史。教授通过分析文献记载、考古发现和图像资料,重新审视了阿斯克勒庇俄斯崇拜于公元前420/419年被引入雅典的传统观点。他指出,虽然这一年份标志着阿斯克勒庇俄斯在雅典被正式崇拜的开始,但相关证据表明,这位神祇的形象和某些崇拜元素可能早在此前几十年就已存在于雅典。论文分析了宗教传播的不同阶段,以及政治因素如何影响新神祇引入过程的动态,为理解古希腊宗教变革提供了重要参考。

6.《A pig for Poseidon. A Laconian votive relief in the Athens Epigraphic Museum (EM 8926)》(献给波塞冬的猪:雅典碑铭博物馆中的一件拉科尼亚奉献浮雕)

这篇发表于《Tyche》(第37卷,2022-2023年)的论文详细分析了雅典碑铭博物馆收藏的一件拉科尼亚浮雕(编号EM 8926)。该浮雕描绘了一个向波塞冬献祭猪的场景,引起教授的特别兴趣,因为传统上认为猪通常不是献给波塞冬的典型祭品。通过对浮雕风格、图像学和铭文的细致分析,结合与其他类似文物的比较,作者重新评估了这件艺术品的年代和宗教背景,探讨了波塞冬崇拜在拉科尼亚地区的特殊表现形式。这项研究不仅拓展了我们对希腊宗教实践的认识,也展示了如何通过单一文物解读更广泛的文化现象。

项目分析

1.翁刻斯托斯波塞冬神殿考古发掘项目

教授指导哥伦比亚大学在希腊中部波伊奥提亚(Boeotia)地区的翁刻斯托斯古城开展波塞冬神殿的考古发掘工作。这是哥伦比亚大学在希腊的第一个考古发掘项目,具有里程碑意义。翁刻斯托斯是一个在《伊利亚特》等古代文献中就有记载的重要宗教中心,特别是作为波塞冬崇拜的重要场所。

该项目不仅仅关注神殿建筑本身,还致力于理解整个神圣区域的布局、功能和历史发展。通过系统的地层发掘、建筑分析和出土文物研究,教授及其团队正在揭示这一重要宗教中心的历史变迁,以及它在波伊奥提亚地区政治、宗教和文化生活中的角色。这一项目为理解希腊本土宗教实践和波塞冬崇拜的区域差异提供了宝贵材料,也为研究希腊化和罗马时期宗教延续性与变革提供了实证基础。

2."情感世界"(A World of Emotions)展览项目

教授参与策划了在纽约奥纳西斯文化中心举办的"情感世界"展览。该展览后来又移师希腊,在雅典卫城博物馆展出。这一创新性项目聚焦于古希腊艺术中情感的表达方式,通过精选的雕塑、绘画、铭文和文学文本,展示了古希腊人如何理解、表达和表现各种情感体验,从爱与喜悦到恐惧与哀伤。

展览不仅展示了古代艺术品,还构建了一个多层次的叙事框架,使观众能够理解这些情感表达在其特定历史和文化语境中的意义。这一项目获得了极高评价,被全球艺术奖评为2017年全球最佳展览,并获得了全球艺术奖的Youniversal奖项。通过这一项目,教授展示了如何将深奥的学术研究转化为引人入胜的公共展示,使古代文化对当代观众产生共鸣。

3.希腊艺术中的阴间世界表现研究项目

通过他指导的博士生Isabel Biascoechea的研究课题"Imagining and Representing the Chthonic in Greek Art"(在希腊艺术中想象与表现阴间世界),我们可以看出教授对古希腊艺术中阴间主题的研究兴趣。这一研究方向探索了希腊艺术家如何通过视觉手段表现本质上不可见的阴间世界及其神祇。

该项目考察了从古风时期到希腊化时期的各类艺术作品中阴间元素的表现,分析了艺术家如何通过特定的图像符号、空间构成和叙事策略来暗示或直接表现与死亡、冥界和阴间神祇相关的主题。研究还关注了这些表现与当时宗教实践、神话传统和哲学思想之间的关系,揭示了视觉艺术在希腊人理解死亡和来世观念中的重要作用。

研究想法

1. 数字人文学与沉浸式考古

  • 研究构想:将数字重建技术与感官考古学相结合,创建古希腊圣地的沉浸式数字体验。基于教授对圣地感官维度的研究,这一项目可以整合考古证据、历史记载和感官理论,重建特定圣地(如翁刻斯托斯波塞冬神殿)的多感官环境,包括视觉重建、声音景观、气味模拟等元素。
  • 理论框架:该研究将感官考古学、数字人文学和表演理论相结合,探索如何通过数字媒介传达古代宗教体验的身体性和物质性。
  • 方法论创新:开发结合考古数据与感官理论的数字重建方法论,创建评估数字重建历史准确性的标准,以及探索通过技术手段呈现不确定性和多种可能性的策略。

2. 神圣景观的长时段研究

  • 研究构想:以教授研究的特定圣地(如翁刻斯托斯或伯罗奔尼撒半岛的波塞冬圣地)为案例,开展从古代到现代的长时段研究,追踪这些场所在基督教化过程中的转变,以及它们在现代希腊文化遗产和地方认同中的角色。
  • 理论视角:该研究将记忆研究、文化遗产理论和宗教人类学相结合,考察神圣空间如何在不同历史阶段被重新定义、重新使用和重新解释。
  • 方法创新:结合考古、历史、民族志和口述历史等多种方法,发展研究宗教场所长期变迁的整合性方法论,特别关注物质连续性与意义断裂之间的辩证关系。

3. 情感与仪式表演的跨文化研究

  • 研究构想:基于教授对"情感世界"的研究,开展古希腊与其他古代文明(如埃及、近东、中国等)仪式表演中情感表达的比较研究,探索情感如何在不同文化传统中被仪式化和表演化。
  • 理论框架:结合表演理论、情感史和比较宗教学,考察仪式作为一种情感表达和调节机制在不同文化传统中的共性与差异。
  • 创新方法:发展分析古代情感表达的跨文化比较方法,建立识别和分析不同文化传统中仪式情感的指标体系,以及考虑文化差异和翻译问题的解释框架。

4. 神圣空间与政治权力的互动研究

  • 研究构想:以教授研究的波塞冬崇拜为起点,探索神圣空间在希腊城邦政治中的作用,特别关注圣地如何作为政治竞争、身份构建和外交关系的场所。
  • 理论视角:整合政治考古学、空间理论和宗教社会学,分析神圣空间的物质形态与政治功能之间的关系,以及宗教权威如何转化为政治资本的机制。
  • 方法创新:结合考古数据、铭文和文献记载的多重证据,开发评估神圣空间政治作用的综合方法,建立衡量宗教与政治之间关系强度的指标体系。

申请建议

1. 学术背景与专业技能准备

  • 扎实的古典学基础:教授的研究跨越考古学、艺术史和古典文献,申请者应具备扎实的古典学基础,包括希腊语和/或拉丁语的阅读能力,以及对古典文献、神话和历史的熟悉程度。
  • 考古方法训练:考虑到教授正在指导实地考古项目,申请者应具备基本的考古学方法训练,包括发掘技术、地层分析、文物处理和考古绘图等。理想情况下,应有参与考古发掘的实际经验。
  • 视觉分析能力:作为艺术史学者,教.授对希腊艺术和图像学有深入研究。申请者应培养对视觉材料的敏锐分析能力,熟悉艺术史研究方法,能够解读不同时期的希腊艺术风格、图像符号和叙事策略。

2. 研究提案的准备策略

与导师研究的策略性衔接:研究提案应与教授的研究兴趣有明确关联,但又能展示创新性。可以考虑以下几种衔接方式:

  • 拓展他的现有研究(如研究波塞冬崇拜在希腊其他地区的表现)
  • 应用他的研究方法到新的研究对象(如将感官视角应用于研究其他神祇的圣地)
  • 将他的研究主题置于新的理论框架下考察(如通过记忆研究或性别理论重新审视他研究的材料)
  • 方法论的清晰阐述:详细说明计划如何收集和分析数据,包括是否需要实地考察、博物馆研究、文献分析或数字技术应用等。如果研究涉及实地工作,应考虑可行性问题,包括时间、预算和获取许可的可能性。

3. 申请材料准备的差异化策略

  • 学术写作样本的策略性选择:提交能够展示你在与教授研究相关领域分析能力的写作样本。理想情况下,样本应展示你处理视觉材料、考古证据或古代文献的能力,以及将它们与理论框架联系起来的能力。
  • 个人陈述的主题一致性:个人陈述应围绕一个核心学术叙事构建,而不是罗列经历。思考如何将你的学术和职业经历描述为一个连贯的轨迹,指向教授的研究方向。突出那些展示你对视觉分析、考古方法或古典文献解读能力的经历。
  • 推荐信的战略性选择:寻求能够评价你在与教授研究相关领域能力的推荐人。理想的推荐人组合应能够证明你在不同方面的能力:如古典语言、考古方法、艺术分析和理论思考等。
  • 研究经验的有效呈现:详细描述任何与考古、博物馆研究或艺术史分析相关的实践经验。不仅说明你参与了什么项目,还要强调你获得的具体技能和见解,以及这些经验如何为你的博士研究做准备。

4. 语言与技术准备

  • 语言能力的提升:除了英语,提升古希腊语和现代希腊语的能力将是重要优势。考虑到教授的研究背景和在希腊的发掘工作,这些语言技能将大大增强你参与他的研究项目的能力。德语能力也可能有所帮助,考虑到他在德国的教育背景。
  • 数字工具的掌握:熟悉考古和艺术史研究中使用的数字工具,如GIS系统、3D建模软件、数据库管理工具等。这些技能在现代考古和艺术史研究中日益重要,能够增强你的研究能力和申请竞争力。
  • 视觉表达能力:培养绘图和摄影技能,这对于记录和分析考古发现和艺术品至关重要。能够创建清晰、准确的视觉材料(如遗址平面图、器物绘图或建筑重建)的能力在考古研究中非常宝贵。

博士背景

Isabella,美国top学院艺术史研究所博士生,专注于东亚现代艺术与全球化研究。擅长运用数字人文方法,探索20世纪中国艺术家在国际艺术网络中的角色和影响。在研究跨文化艺术交流与身份认同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曾获盖蒂研究所奖学金和美国艺术史学会新秀奖。研究成果发表于《The Art Bulletin》和《Artibus Asiae》等顶级期刊。擅长艺术史,人类学等相关领域的文书写作辅导,熟悉相关领域的PhD申请流程及技巧。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小托福800分是什么水平?附上海小托福850分培训课程!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