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申请季,机构团队携手10位波士顿大学优秀学子,共收获70枚录取Offer。在BU学生的申请回顾系列中,我们将按学院划分三期推出系列解读。上周我们为大家带来了传媒学院的申请回顾(2025机构BU申请回顾 vol.1 - BU Comm传媒学院)。
本期将聚焦文理学院(C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 CAS),通过典型案例的深入分析,呈现CAS学生在研究生申请中的独特优势与成功路径。
1、波士顿大学文理学院(CAS)学院与通识教育学院(CGS)一样吗
提起波士顿大学,许多人都将文理学院(College of General Studies, CGS)与通识教育学院(C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 CAS)混为一谈。但其实CGS和CAS是从高中阶段进入BU的两种途径。
CGS作为BU最具特色的两年制跨学科项目,不仅提供独特的文理教育体验,更暗藏一个与众不同的"开学彩蛋"。在高中毕业后,CGS学生拥有100天的GAP时间去探索人生,明确未来的方向。有人提前步入职场,积累第一份实习经验;有人背上行囊成为国际志愿者,用脚步丈量世界的广阔;有人选择留在家乡,在亲情陪伴中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温柔过渡。
更特别的是,作为BU唯一将海外学习融入第一年的项目,学生可以选择在伦敦或波士顿开启暑期学期,在国际化课堂中拓展视野。而项目中必修的Capstone项目,也让学生在团队协作与严谨研究50+页的学术论文的历练中,提升了学术科研的能力。在两年充实而独特的通识教育后,学生会转入BU的其他本科学院(如CAS、Questrom商学院等)继续后两年的专业学习,实现学术上的完美过渡。
而作为BU历史最悠久的本科学院,CAS以跨学科教育和学术自由为核心,提供50+主修与辅修专业,涵盖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三大领域,让学生自由组合专业搭配。核心课程体系确保知识广度,同时,与职业导向鲜明的商学院(Questrom)或传媒学院(COM)不同,CAS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研究能力,同时提供丰富的科研、海外学习与跨学院资源。
2、机构观察
三大关键维度,解码CAS申请突围策略
BUCAS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跨学科视野与学术可塑性,但这种优势往往伴随着"方向分散"的挑战。通过分析今年成功案例,我们发现有三个要素决定申请成败:
01、专业定位:从学科交叉到学术聚焦
CAS提供的学术自由就像一把双刃剑。学生们通常在多个领域自由探索,但到了申请阶段,必须将这种广度转化为清晰的学术演进逻辑。我们也帮助学生在"兴趣广度"与"专业深度"间找到完美平衡点。
比如我们今年一位BU CAS物理与计算机科学双专业的同学,他最初的兴趣横跨量子计算、生物医学与数据科学三个领域。通过系统梳理他的研究经历,特别是开发量子支持向量机处理医疗图像的项目,我们最终锁定"生物统计+医疗数据科学"方向,重点突出他"从硬件数据采集到临床分析"的全链条能力。
另一位同学,他的经济学与数学双专业构建了坚实的量化分析基础。通过一段买方实习的期权策略研发和一段卖方实习的股票锁定期研究,他发现了将高级统计建模与金融市场结合的独特优势,最终锁定商业分析与统计为主,管理/金融科技为辅的申请组合。
而另一位应用数学专业的同学。虽然他在签约时的GPA只有不到3.0,但我们巧妙利用他的家庭医疗背景和百济神州实习经历,强化他在药企开发数据分析工具的实际贡献,我们成功将他的学术弱势转化为"在逆境中明确职业方向"的有力证明。
这些案例印证了我们坚持的一个核心理念:顶尖研究生项目看重的不是你尝试过多少可能性,而是你如何将多元的学术探索转化为坚定的专业选择。在CAS提供的广阔天地里,无论是double major, joint major, 还是major + minor的组合,真正的智慧在于逐步聚焦到与未来规划高度契合的申请方向和职业规划。
02、背景提升:让经历产生复合价值
在和CAS学生的合作中,我们观察到两种成长可能性。一部分学生偏向科研路线,可能未来有读博的想法,或是在未来职业规划上偏向研究性机构。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偏向就业路线。
对于那些有志于科研道路的学生而言,CAS提供的独特资源和1:10的师生比为本科生创造了难得的深度研究机会。比如今年的一位客户,通过CAS的本科生研究机会计划(Undergraduate Research Opportunities Program, UROP)的邮件,加入了计算生物医学实验室。在这个起点上,他不仅学会了用Python进行数据可视化,更通过参与肾脏活检技术的研究,第一次真切体会到科研工作的魅力。在随后的空气质量分析项目中,他开始独立运用机器学习技术,通过比较不同算法的优劣来优化监测方案。这段经历让他从科研助手成长为独立研究者。
而对于志在职场的学生,则需专注积累更多相关实践经历。以今年一位生物统计方向的客户为例,他在百济神州的实习中开发了能高效检索167个公共数据库的工具,展现了出色的Python实战能力;随后在诺华的PTA项目中,他又系统掌握了临床试验数据清洗的行业标准。这些经历环环相扣,不仅积累了硬技能,更构建了对医药行业的深刻认知。
无论是科研还是就业导向,成功的背景提升都经过有思考的选择和组织,让自己的专业形象在招生官眼中变得立体而鲜明,也在CAS这个充满可能性的平台上,找到属于自己的精彩剧本。
03、申请人设:拒绝泛泛而谈
一个脱颖而出的"人设"往往不是虚构的角色或者泛泛而谈。它需要将抽象的学术兴趣转化为具体的研究方向,或将职业理想落地到特定行业场景。
对于科研导向的申请者而言,成功的人设需要展现学术视角的独特性。我们今年指导的一位申请南加州大学公共卫生数据科学硕士的同学是个经典案例。他没有停留在"对公共卫生数据感兴趣"这样泛泛的表述,而是精准定位在"临床试验设计与健康差异分析"的交叉领域。谈及对于申请项目兴趣时,他结合Dr. Hwang关于癌症差异的研究,他展现了将高级统计模型与社会人口因素相融合的创新视角。谈及未来学术发展路径时,他做了清晰的梳理:短期通过健康机器学习课程夯实基础,中期专注于临床试验统计方法的创新,长期致力于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社会问题。这种具象化的学术人设,让招生委员会看到了一个有明确研究方向和发展潜力的未来学者。
而对于职场导向的申请者,人设打造的关键在于"行业叙事"的连贯性。以我们今年一位计算机科学与数学双专业背景的客户为例,她没有简单宣称想成为"数据科学家",而是将自己定位为"医疗健康数据赛道的问题解决者"。从牙科诊所的SQL数据管理实习起步,她观察到原始医疗数据如何转化为临床洞见。随后参与到肥胖治疗项目时,她已能独立完成从试验设计到协方差分析的全流程,用数据模型直接支持医疗决策。这种递进式的经历不是随机拼凑,而是精心设计的能力成长轨迹,最终自然导向"医疗健康行业数据科学家"的职业定位。
一个成功的申请人设,不需要面面俱到地展示所有能力,但需能让招生官在阅读材料后,立即在脑海中勾勒出你未来在学术圈或行业中的具体形象,从"你是谁"到"你想成为谁"的丝滑过渡。
3、机构建议
将CAS的学术自由转化为录取优势
01、充分利用CAS的资源早期探索
BU CAS的学术自由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但更需要智慧运用CAS多元的课程体系进行广泛探索。在这里,你可以选修"咖啡化学"这样的趣味课程培养跨学科思维,也可以通过"人工智能伦理"等前沿课程拓展认知边界。这些看似非常规的选修课往往能成为申请文书中展现个人特质的亮点。
02、在自由与聚焦间找到平衡点
当确定申请方向后,就要转向深度培养。比如可以大二结束前完成专业核心课奠定基础,大三在保证GPA的情况下,开始通过500级课程和研究项目建立专业高度,同时利用暑期或间隔学期积累行业经验。“宽基础+精专业"的选课方式和申请规划,既展现了CAS的探索精神,又避免了知识结构碎片化。今年,我们一位成功申请量化方向的学生,在大三暑期修读500级的概率论课程,大四又挑战500级的数值分析并全部获得A,也充分证明了自己的学术潜力和专业兴趣。
03、打造差异化轨迹
当基础学科双专业逐渐常态化,差异化竞争力往往源自于你如何运用CAS提供的独特平台,打造属于自己的成长轨迹。比如BU Spark!创新实验室时间平台,计算机专业学生可以在这里将算法知识转化为医疗诊断APP。比如BU CAS 在全球多个城市的Study Abroad 项目,结合当地企业、文化组织或传播机构的参与经历,为申请材料增添了真实可讲的国际经历和多元视角。CAS给予学生的不仅选课自由,更是主导个性化成长路径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