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AIoT实验室
香港大学作为亚洲顶尖学府,其李嘉诚医学院在医学教育和研究领域享有国际声誉。学院下设的公共卫生学院、家庭医学及基层医疗学系和药理及药剂学系在医疗数据科学和精准医学领域处于国际前沿。香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是亚洲首个获得CEPH国际认证的学院,与全球254所知名大学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国际交流平台。
招生信息
导师简介
周建栋博士现任香港大学三院联聘助理教授,分别隶属于家庭医学及基层医疗学系(主聘)、公共卫生学院和药理及药剂学系。周教授学术履历丰富,拥有北京理工大学学士学位、北京化工大学硕士学位、香港城市大学数据科学博士学位,并在牛津大学纳菲尔德临床医学系完成医学统计方向博士后训练。加入香港大学前,他曾任英国华威大学医学院助理教授。
核心研究方向
周教授的研究涵盖三个层次的创新领域:
基础方法学研究:聚焦医疗大数据因果推断,特别是双重机器学习算法的开发;高维生物医学数据表征学习;病例队列研究设计优化;药物流行病学建模方法创新。
临床转化研究:致力于慢性病动态风险评估系统开发,构建个性化非侵入性癌症筛查技术,建立终末期疾病预后预测模型,推进循证医学个体化治疗决策体系。
智能医疗创新:开发可解释AI与个性化医疗决策模型,设计疾病进展轨迹可视化分析工具,构建医疗文本挖掘与风险事件识别系统,探索多模态健康数据融合分析技术。
学术成果
周教授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高质量研究成果,包括《Gut》《NPJ Digital Medicine》《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等权威期刊。研究涉及新型冠状病毒预测模型、糖尿病患者药物安全性、癌症风险评估等前沿领域,建立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方法论研究体系。
招生岗位与要求
现开放多个科研岗位:全日制博士研究生(2025/2026春秋季入学)、博士后研究员、研究助理及远程科研实习生。
学科背景要求:临床医学、生物统计、公共卫生、计算机科学、药学等相关领域,具备扎实的数学统计基础和编程能力者优先。
申请材料:研究意向陈述、学术简历、代表性学术成果及推荐信。
Mason博士有想法
基于周建栋教授的研究方向,我建议以下几个创新研究计划:
智能化慢病管理生态系统构建:结合物联网设备和可穿戴技术,开发基于多维生理指标的实时健康监测平台。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分析患者日常行为数据,构建个性化的疾病进展预警模型,实现从被动治疗向主动预防的医疗模式转变。
基于因果推断的精准用药决策系统:针对多重慢病共患人群,开发考虑药物相互作用的个体化用药方案推荐系统。运用双重机器学习方法处理混杂因素,结合真实世界证据和临床试验数据,为临床医生提供基于因果关系的精准用药建议。
多模态癌症筛查智能诊断平台:整合影像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临床数据,开发基于联邦学习的癌症早期筛查模型。该系统能够在保护患者隐私的前提下,实现跨机构数据共享和模型优化,提高癌症早期检出率。
社会流行病学大数据挖掘平台:构建整合社交媒体、电子健康记录和环境监测数据的健康风险预测系统。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分析健康相关文本信息,识别新兴健康威胁和疾病传播模式,为公共卫生政策制定提供循证支持。
可解释AI驱动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开发具备透明性和可解释性的医疗AI模型,不仅提供诊疗建议,还能清晰解释决策逻辑。该系统将帮助临床医生理解AI推理过程,增强医患信任,推动AI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实际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