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签证政治等等原因影响的当下,越来越多的同学家长开始选择申请英国作为留学目的地。
但要注意,与美国的注重多元,全方位发展、实习经历的申请逻辑不同!
英国本科申请强调学术专一性:
学生仅向UCAS(英国大学及院校联合招生系统)提供一篇PS(personal statement)也就是个人陈述
也就是说需要用一篇文书申请五所学校/专业
所以基本只能申请一个学科方向(或包括几个相似专业)
所以说:
没有专业方向,就没有申请起点
没有学术专注,就没有PS深度
与此同时,
英国本科申请重视ALevel选课结构对学科匹配的逻辑。
虽然选课并不要求一定与专业强相关,
但错误的选课会让你的申请受限🚫
尽早确定专业!!!
不然很容易弯路越走越远
在现在激烈的竞争中相当吃亏
⚠️
对于想要申请牛剑G5的同学来说
学科方面深度的要求会更高!
牛剑多数专业都需要笔试和面试!
招生官将直接考验学生对于学科的热情以及学术能力
学术能力和知识深度
不是靠短短时间
可以一蹴而就的!
竞赛/背景提升
- 你为什么想要学习这门课程或学科?
- 你的学术经历是如何帮你为这门课程或学科做准备的?
- 除了学术之外,你还做了哪些准备?这些经历为什么有用?
该怎么回答呢?
上面这三个是今年2025申请季UCAS个人陈述(PS)改革为“分项回答”后的问题
今年开始个人陈述由以往不超过4000字符的一篇完整文章
改制为了回答三个问题,总数不超过4000字符,每篇不少于350字符
虽然与之前本质不变:
学生要证明自己具备学习这个学科的兴趣和能力。
但我们从功利的角度考虑,
竞赛、背景提升可以大致围绕这三个问题来准备。
用材料来完善自己的回答
相关可以从现在开始着手的竞赛我们以前已经有总结过,竞赛时间轴和如何选择
在此不再过多赘述
英国大学强调学术动机(Academic Motivation)与能力(Potential)
而竞赛经历往往是“动机+能力”的双重证据,可以作为提高自己能力以及热情来源的一部分
但在这里需要再次强调,
没有竞赛≠不能申请
有竞赛≠一定有学术深度
重点还是自己真正对学科理解的深度以及热爱。
如果想要自己开始探索兴趣,
建议先从各大大学的推荐书单以及了解课程具体内容开始
了解大学中这个专业真正会学什么
很多大学的课程设置其实与Alevel的内容相差甚远
背景提升的内容也需要根据具体专业而定:
比如对于工科类应用学科来说,
需要有实践的机会来进一步提升
但对于数学等学科来说,
则是需要更专注于理论研究等
当落到个人身上时,也不一定完全一致
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的微科研和IG低年级牛剑营
就是为此而生的
比如今年的工程组将会有五个课题组
让不同分支的同学都能有针对性的实践机会
不同专业的牛剑导师将直接带大家认识
该专业大学里真正会学习到的内容
让学生能够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学科
同时帮助同学进入自己的梦校
也是建立的初心
所有事情都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
越早开始越有余地!
理想时间线
低年级阶段:
探索专业兴趣方向,尽量在AS前能确定,期限为AS上半学期内
AS阶段:
深度探索所选学科,参与相关项目与竞赛等,拓展阅读相关书籍
AS大考
AS暑假:
进一步提高专业背景,
开始着手于个人陈述写作
A2上半学期:
文书写作,UCAS递交
大学入学笔面试(非常忙碌的一学期)
A2下半学期:
达到大学的相关要求也就是condition
以换取uncon的录取
在学习的同时记得标化考试
要达标
当然,
理想状态肯定也是越早确立目标越好
比如BPhO现在有了报名批次区分后(上面的竞赛汇总中有说明)
如果在AS的下半学期考出SPC,那么在A2的上半学期才能确保参加BPhO。
但这个时候会与大学申请准备有所冲突。
而放在低年级时,就可以AS年级参加。
在低年级阶段开始准备会着实分担许多压力。
家长/学生心态
对于家长:
能够合理参与规划而不过度干预
- 孩子真正热爱的东西,才是他们愿意为之深耕的方向
- “热门”/“好就业”,不如好匹配
- 可以尝试一起看讲座/做资源搜集,让规划成为亲子合作的过程,积极沟通
- 他人的案例、经验不能直接盲从,每个孩子的情况不同
对于学生:
不要害怕现在的不确定性,只要你开始思考,答案会逐渐清晰
- 他人的案例不能直接照搬,不盲目焦虑
- 从了解信息的小步做起,逐步增加
- 不只追求结果,同时也享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