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大学全奖博士项目(Prof. TANG ZIKANG)

一、学校招生要求

澳门大学全奖博士项目(Prof. TANG ZIKANG)

澳门大学应用物理与材料工程研究所(IAPME)现正招收2025/2026学年博士研究生。根据最新招生信息,申请者需注意以下要点:

1. 基本学历要求:申请者应持有物理、材料科学、机械工程、机电工程、土木工程、电气与计算机工程或相关学科的学士或硕士学位

2. 英语能力要求:

·非英语授课大学毕业的申请者需提供以下任一证明:

·TOEFL成绩550分(纸质考试)/80分(网考)

·IELTS成绩6.0分以上且各单项不低于5.5分

·CET6成绩430分以上

·英语成绩有效期为考试日期起两年内

3. 奖学金选项:

·UM Macao PhD Scholarship:提供每月MOP20,000的生活津贴,以及每学年高达MOP10,000的会议或研究相关差旅津贴,资助期最长4年

·PhD Teaching Research Assistant:具体待遇可查询官方网站

申请者需通过澳门大学研究生院在线申请系统同时提交博士项目申请和奖学金申请。奖学金的最终授予将由大学级别的选拔委员会决定。

二、教授研究方向

澳门大学全奖博士项目(Prof. TANG ZIKANG)

Prof. TANG ZIKANG(唐子康)是澳门大学应用物理与材料工程研究所的讲座教授(Chair Professor),在纳米材料与光电子领域具有深厚的学术背景和研究成果。根据其研究简介,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 纳米结构电子材料:专注于开发具有特殊电子性能的纳米尺度材料,探索其在电子器件中的应用潜力

2. 碳纳米管、石墨烯和二维材料:研究这些新型碳基材料的合成、表征及其在光电子、能源、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

3. 氧化锌晶体薄膜与宽禁带半导体:重点研究ZnO晶体薄膜的生长及其光电性能,开发基于宽禁带半导体的光电子器件

Prof. TANG的学术成就卓著,在Web of Science和Scopus数据库中共发表论文近400篇,总引用次数超过17,000次,H指数高达60,FWCI(领域加权引用影响力)达3.83,彰显了其研究工作的高影响力。

近年来,Prof. TANG团队在碳量子点(Carbon Quantum Dots)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突破,相关成果发表在《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和《Science Advances》等顶级期刊上。他的研究团队特别在以下方向取得了重要进展:

· 碳量子点的高效合成及其在光热治疗领域的应用

· 量子点材料在近红外区域的光学特性调控

· 基于磁边缘态的碳量子点在磁共振成像和光热电治疗的应用

三、创新研究想法

基于Prof. TANG的研究方向,以下是几个具有创新性和可行性的研究计划:

1. 多功能碳量子点设计用于癌症精准诊疗

研究设想:开发一种同时具备荧光成像、磁共振和光热治疗功能的碳量子点,通过表面工程实现肿瘤特异性靶向。该研究将结合Prof. TANG在碳量子点磁边缘态和近红外光热转换方面的优势,设计出新型"诊疗一体化"纳米平台。

技术路线:

·通过分子前体控制合成具有高量子产率的近红外发光碳量子点

·引入特定元素(如Mn、Fe)调控碳量子点的磁性能

·表面修饰肿瘤靶向分子,提高材料在肿瘤部位的富集

·建立体内外模型评估诊疗效果

2. 基于氧化锌/碳纳米复合材料的高效光催化系统

研究设想:结合Prof. TANG在氧化锌晶体薄膜和碳纳米材料两个领域的专长,设计ZnO/碳量子点复合材料,通过能带匹配和界面工程,显著提高光催化效率,应用于环境污染物降解和太阳能转化。

技术路线:

·制备具有特定尺寸和形貌的ZnO纳米结构

·设计合成对可见光响应的碳量子点

·优化两种材料的复合工艺,实现高效的电荷分离

·系统研究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机理和性能

3. 可穿戴柔性光电器件中的二维材料与碳量子点协同作用

研究设想:将二维材料(如MoS2、WSe2)与碳量子点结合,开发新型柔性光电探测器和发光器件。通过量子点与二维材料之间的能量传递和电荷转移,实现高灵敏度、宽光谱响应的光电转换。

技术路线:

·制备高质量、大面积的二维材料薄膜

·设计具有特定能级结构的碳量子点

·开发二维材料与量子点的精确复合工艺

·构建柔性器件结构并测试其光电性能和机械稳定性

4. 基于碳纳米管的量子计算信息存储与处理单元

研究设想:利用Prof. TANG在分子限域碳纳米管合成方面的独特经验,设计具有确定电子自旋态的碳纳米结构,探索其在量子比特存储和处理中的应用潜力,为下一代量子计算材料平台奠定基础。

技术路线:

·在分子筛模板中合成直径和手性高度可控的碳纳米管

·调控纳米管中的杂原子掺杂,实现特定的电子自旋态

·设计适合量子计算的器件结构

·测量和表征材料的量子相干特性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THiNK教材为什么被家长选择?

下一篇

Alevel选哪个考试局更容易拿A*?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