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本申请时,除了要写common app的通用文书以及各学校的主文书外,简历活动的列表也是重中之重。
和写文书的“困难户”不同,很多人以为把自己高中参加过的竞赛都列上去就可以了,凡是拿过奖的,参与过的都写上去,往往导致十个格子全都填满了,但是奖项的类别多的数不清,专业跨度大,其实这正是填写活动列表的大忌。
01、活动列表常见误区
追求数量,忽视质量
很多人都认为填写活动列表是很简单的一件事,其实填写活动列表也是一项技术活。不是填满10个活动格子就是胜利,招生官是一眼就能看出哪些活动是凑数的、哪些是浅尝辄止的。一堆没有深度、没有持续性的活动反而显得你目标不清晰,缺乏热情和专注力。
描述笼统,过于空泛
很多申请者经常会使用这些词汇:帮助了他人、组织了活动,参与了项目,提高了技能等这些宽泛又笼统的描述。这些没有实际意义的句子和词组在申请上根本起不了任何作用,招生官无法了解你具体做了什么产生了什么印象,展现了什么能力。
低估家庭责任和工作经历的价值
很多申请者认为只有高大上的竞赛、夏校、社团、公益活动才配写上活动列表,却忽视了家务劳动、兼职等活动。而家庭互助、工作经历恰恰最能体现你的责任感和时间管理能力以及你的成熟度和现实生活经历。要知道招生官每天都需要审阅想当多的简历,他们并不了解你的背景,他们只能通过活动来了解你的品质,家庭任务以及兼职经历正好能凸显出你和别的申请者的背景差异。
只写职位名称,不写具体贡献
只在描述里写“社团主席”,“志愿者”,“队员”,这些岗位名称是没有用的,招生官完全不知道你在这个职位上实际做了什么,有什么独特的贡献,主席和主席之间的实际工作内容和影响力是天差地别的。
参与的活动与申请文书内容脱节
活动列表和主文书、补充文书、推荐信等讲述的故事毫无关联或者相互矛盾,这也是申请时的大忌,申请材料整体学法连贯性和重点,招生官难以拼凑出一个清晰的申请者形象。
活动过于分散,缺乏主线
活动涉及领域太广,看不出明显的兴趣方向或者热情所在,反而显得你兴趣广泛但都不够深入,或者目标不明确。
02、如何填写活动列表
精准断舍离
招生官在堆积如山的申请中,寻找的是持续的热情深度而非泛泛的广度,老师也为申请者罗列了需要删除的活动标签(仅供参考)
- 无技能成长类:如发传单这种重复性的义工没必要填写
- 无挑战性参与:仅仅只是挂名成员没有实际贡献的也不需要填写
- 低时间投入:总时长不超过三个月,每次活动不超过2小时的不需要填写
- 与申请主线割裂的经历:若你申请的计算机专业,那么与专业无关的短期商赛可以删除
数据量化
数字是破除模糊概念的最强武器,尽量将你的活动成果量化,让招生官明确知道你都做了些什么,例如策划3场校级讲座,累积吸引800+学生参与;从全国3000+申请者中成为前30奖学金获得者等描述。
领导力≠头衔
千万要避免空泛的职位堆砌,聚焦实际决策和影响力,例如担任学生会主席,就不能仅仅这些担任学生会主席,要写新增线上反馈系统,学生会提案采纳率提升40%。如果是非领导岗也可以这么操作,总之一定要具体写明你都做了什么事情。
叙事串联
每个活动都是一块拼图,需要指向统一的人设,例如申请生物医学,你的活动列表里就应该有生物竞赛的奖项、医院义工、相关的科研项目等活动。
03、填写活动列表的核心原则
影响力比活动名头响亮更重要。你具体做了什么、带来了什么改变?
深度投入比浅尝辄止地涉猎广泛更受重视。展现你的热情和坚持。
真实是基础。不要编造或过度美化。
清晰简洁地传达最重要的信息。用好有限的字符数。
用具体事例和成果展示你的能力、品质和贡献,而不是空泛地声称。
活动列表最终是为了展现一个独特、有热情、有能力、有潜力的你。确保它传递出你想让招生官了解的关键信息。
活动列表不是孤立的一项填写表格,它与你的文书、推荐信、成绩单共同构成你的申请画像。请花足够多的时间回顾、梳理、打磨你的活动列表,确保它能最有力地支撑你的大学申请,每一个空格都是你高中生活的缩影,别让迷糊的描述掩盖了你独特的闪光点。
祝每一位申请者都能申请到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