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一项针对AS重考生的调研中,我们访问了100位参加过秋季重考的学生。令人惊讶的是,87%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最后悔的不是重考本身,而是没有更早做出这个决定。
"我犹豫了整整三周,那段时间既没有好好休息,也没有开始复习,白白浪费了最宝贵的黄金备考期。"——2023年AS重考生C同学
拖延的代价远超想象。每年8月成绩公布后,总有许多学生陷入"是否要重考"的纠结中。
而当我们分析那些成功提分的学生经历时,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在成绩公布后一周内就明确了重考计划。
秋季考试难度分析:不只是换个时间那么简单
通过对近五年秋季考题的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些关键趋势:
题型结构变化更加突兀
秋季考试中,题目难度分布往往不像夏季考试那样循序渐进。考生很可能在前几题就遇到高难度题目,这对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题目语境更加复杂
以AS经济为例,秋季考试中带context的题目比例明显高于夏季考试。这意味着死记硬背知识点的考生将面临更大挑战。
评分标准更加严格
由于参加秋季考试的很多是重考生,阅卷老师对答案的质量期待更高,特别是在分析深度和语境结合方面。
AS经济考题深度解析:三大题型应对策略
通过对最新考试趋势的分析,我们将AS经济essay题分为三种类型:
常规题(不带context)
这类题目不考察特定商品或特定情景,知识点在教科书里有详细解释,题型在过去的卷子里频繁出现过。
例如:“评估某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估计值是否可能比其供给价格弹性估计值对公司更有用。”
这是最简单的题型,考试时只需将平时准备的内容系统写出即可。但需要注意的是,在秋季考试中,这类“纯知识点”题目的比例有所下降。
常规题(带context)
依然是熟悉的知识点和题型,但是设置了特定商品或特定场景。通常微观经济会给特定商品,宏观经济会给特定场景。
例如:“评估需求价格弹性(PED)或需求收入弹性(YED)对生产汽车的公司可能更重要。”
这类题目在答题时必须结合context来写,难度明显高于普通常规题。在秋季考试中,这类题目的比例正在上升。
新题型
从未见过的题型,考点通常也不明确。
例如:“评估供给价格弹性知识在多大程度上是需要快速应对市场变化的公司最有用的弹性衡量标准。”
这类题目在考试时一定要跳过,因为即使花费大量时间,也很难获得高分。
秋季考试备战策略:全面准备才是王道
以AS经济为例:
考试时,每个section都会有至少一道常规题(无论带不带context)。如何确保考试时有常规题可写?答案只有一个:放弃押题,全部准备。
任何知识点,哪怕准备得再充分,考试时都可能遇到新题,而新题是拿不了几分的。
举个例子,25年夏季23卷微观部分的第一题,99%的同学都拿不到6/20以上的分数。如果没有准备direct provision的知识点,只能硬着头皮写第一题并迎接非常低的分数。
因此,只有完全准备,才能确保考试时遇到的常规题是可以答的。如果是不带context的题,可以拿高分;即使是带context的题,一般也不会影响等级,无非是分数低一些。
高效得分策略:抓住重点,精准发力
重考AS如果以A为目标,大题只需要24分。因此,性价比最高的答题方式就是合理分配时间,抓住容易得分的部分。
Data部分:
前面两个2分题是比较简单的知识点运用。如果做到了全部准备,这4分很容易拿满。
Data的4分题和两个6分题是整张卷子难度最大的。这16分看似很多,但即使学得很好的学生也最多拿一半分。
因此,答题时把基础的知识点解释完整就算成功,如果题目不会做那就空着。
Essay部分:
a问有3分AO1,这是考试时最容易得分的,必须全部拿下。b问不一定有AO1的分数,但因为不写AO3,时间肯定很充裕。建议答题时也先写AO1。
Essay的AO2需要写对点以及解释清楚逻辑链条。
写对点只需要答教科书的点,而逻辑链条在一个月内能提升的地方很有限。
因此备考时还是要把重点放在记点上。AO2部分如果写对了点,即使解释不完整,ab问加起来拿到5分也没有问题。
老师提醒
16分的essay加上8分的data,大题就能拿到一个A的分数了。
什么情况下应该考虑秋季重考?
1.AS出分不理想,预估分无法满足申请要求
对于即将开始英国本科申请的学生来说,AS成绩直接关系到学校给出的预估分。如果AS出分情况不理想,无法拿到满足目标学校要求的预估分数,重考就成为必须考虑的选择。
以申请G5院校数学专业为例,绝大多数数学专业都要求A*的成绩。如果学生当前的AS成绩无法让学校给出预估A,就意味着不满足大学的最低申请要求。这种情况下,秋季重考几乎是唯一的选择。
2.特殊情况影响考试发挥
考试成绩往往受到各种客观因素影响,导致学生没有发挥出应有水平。如果是因为"情有可原"的特殊原因导致考试结果不理想,而实际能力可以达到更好水平,那么重考就是改进成绩的最佳途径。
需要注意的是,"情有可原"指的是部分不可抗力因素,如突发疾病、家庭重大变故、转学造成的课业中断等客观情况。这些情况不仅构成了重考的正当理由,也可以在后续申请中向大学说明具体情况。
除此之外,还有两种情况也值得考虑重考:
分数擦边,提升空间明显
如果分数距离上一个等级只有微弱差距(如距离A只差2-3分),通过短期针对性复习很有可能实现等级提升,这类考生尤其适合参加重考。
申请策略调整
如果学生在出分后决定调整申请方向,可能需要更高或特定科目的成绩来满足新专业的要求,这时候重考也能提供重要的补救机会。
成功学员见证:
他们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
D同学:去年夏季考试获得C,经过机构冲刺班课辅导后,秋季考试获得A。“老师不仅教会我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我如何思考经济问题,如何将知识点与具体语境结合。”
S同学:从B到A*的跨越:“我一直害怕带context的题目,但老师教的分析方法让我能够从容应对各种题型。”
M同学:重考前迷茫不已,经过辅导后信心大增:“模拟考试的讲评让我清楚知道自己的薄弱环节,复习更有针对性了。”
重考决策流程图:
评估当前成绩 → 分析与目标差距 → 识别失利原因 → 评估提升空间 → 制定备考计划
注意事项:
重考决定不宜拖延,建议在获得成绩后的1-2周内做出决定,以便有充足的准备时间。同时,要提前了解目标院校对重考成绩的态度和政策,做到有的放矢。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秋季重考是第二次机会,但绝不是轻松之路。相比于初次考试,重考者面临着更大的心理压力和更短的准备时间。
只有认清秋季考试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备考策略,才能在这场比赛中胜出。
不要再沿用夏季的备考方法,不要再盲目地刷题背诵。机构AS秋季重考冲刺班课,为你提供专业、高效、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你在这最后关头实现突破。
机会就在眼前,行动决定结果。这个秋天,让我们一起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