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物理学PhD博士招生中!(导师Prof. Baumann)

今天我们将带大家深入解析今天我们将带大家深入解析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 物理学的博士生导师Prof.Baumann,通过这样的“方法论”,让大家学会如何从了解一个导师开始,到后期更好地撰写套磁邮件及其他文书

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PhD博士招生中!(导师Prof. Baumann)

研究领域解析和深入探讨

教授是一位世界领先的理论宇宙学家,目前担任阿姆斯特丹大学理论宇宙学教授和台湾大学物理系教授。他的研究横跨多个理论物理学和宇宙学领域,主要致力于揭示宇宙结构的基本起源。他是宇宙膨胀理论(cosmological inflation)的专家,这一理论提出宇宙结构是由快速膨胀期间的量子涨落产生的。尽管宇宙膨胀作为早期宇宙的现象学模型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其背后的基础物理理解仍然难以捉摸。

  1. 宇宙学引导(Cosmological Bootstrap)方法这是一种创新的研究宇宙原初涨落统计的方法论框架。宇宙学引导方法基于单一性、局域性和对称性假设的一致性来研究宇宙原初涨落的统计特性。该方法的一个关键见解是所有慢滚膨胀的关联函数都可以简化为一个独特的基本构件——由大质量标量交换引起的共形耦合标量的四点函数。教授及其合作者们发展了一种系统化的方法,通过对称性和奇点分析来约束膨胀宇宙中的关联函数,类似于平直空间中散射振幅的分析方法。
  2. 引力原子(Gravitational Atoms)和玻色子云(Boson Clouds)教授研究了超轻标量场和矢量场在旋转黑洞周围形成的准束缚态谱。当新的超轻玻色子存在于自然界中时,旋转黑洞会通过"超辐射"(superradiance)过程产生这些玻色子,在黑洞周围形成大型玻色子云,创建所谓的"引力原子"。这些玻色子云会影响黑洞双星螺旋运动的动力学和相关的引力波信号。教授团队的研究表明,当另一个天体与带有玻色子云的黑洞形成双星系统时,会发生从束缚态到非束缚态的跃迁,有效地"电离"玻色子云,类似于原子物理学中的光电效应。这一过程在引力波中留下了独特的"拐点"信号,为未来引力波探测器提供了检测超轻玻色子的可能性。
  3. 弦理论中的宇宙膨胀微观起源研究教授与Liam McAllister(康奈尔大学)合作,构建了弦理论中首个明确的膨胀模型。他还与Daniel Green(伯克利)展示了如何利用膨胀非高斯性作为早期宇宙超对称性的检验。这些工作为将基础粒子物理与宇宙学观测联系起来开辟了新途径。
  4. 引力聚集研究教授提出了一种新的有效场论方法来处理宇宙学微扰理论中的非线性,这对于理解宇宙大尺度结构形成有重要意义。他还在开发未来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卫星的科学依据方面发挥了重要影响力。

精读教授所发表的文章

1.《Snowmass white paper: The cosmological bootstrap》

(2024年,发表于SciPost Physics Community Reports)

这篇白皮书总结了宇宙学引导方法的最新进展,重点强调了奇点和单一性在约束关联器形式中的作用。该文章还讨论了引导方法的非微扰表述、与反德西特空间的联系以及对全息理论的潜在影响。

2.《Positivity from Cosmological Correlators》

(发表于Journal of High Energy Physics)

探讨了宇宙学关联器中的正定性条件及其物理意义。

3.《Ionization of gravitational atoms》

文章研究了超辐射不稳定性如何在旋转黑洞周围创造超轻玻色子云,形成"引力原子",以及二元伴星如何诱导这些云的束缚态之间的共振跃迁。

4.《Sharp Signals of Boson Clouds in Black Hole Binary Inspirals》

(发表于Physical Review Letters)

文章进一步探讨了二元伴星如何导致云从束缚态到非束缚态的跃迁,有效地"电离"它,类似于原子物理学中的光电效应。这些研究为利用引力波探测器发现和表征引力原子提供了理论基础。

教授的学术地位

教授在理论宇宙学和粒子物理领域拥有极高的学术地位。他于2008年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随后在哈佛大学和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担任博士后研究员。自2011年起,他成为剑桥大学应用数学和理论物理系的教师,直到2015年被任命为阿姆斯特丹大学理论宇宙学教授。2015年至2023年,他同时担任台湾大学物理系教授。目前,他是阿姆斯特丹大学科学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ITF)的教授,同时担任台湾大学李启钧宇宙学教授和理论物理和天体物理宇宙学中心(LeCosPA)主任。

教授的学术成就获得了众多荣誉和奖项。他获得了欧洲研究理事会(ERC)起步资助、荷兰科学研究组织(NWO)VIDI资助以及玉山访问教授职位。2020-2022年,他获得了台湾大学玉山教授职位,2020年和2021年分别担任台湾大学钦义访问教授和钦义讲师。此外,他曾在2013年担任伯特讲师,这些荣誉证明了他在国际学术界的卓越地位。

教授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研究者,也是一位充满热情的教育者。在剑桥大学,他教授了广受欢迎的"理论物理概念"课程,该课程向一年级本科生介绍现代理论物理学的核心主题。在阿姆斯特丹大学,他负责教授宇宙学和量子场论的硕士课程。他最近完成了广义相对论的教学工作,并将其全部课程资料(包括所有习题集和考试)分享给学生,展示了他对教育的奉献精神。

教授在2022年出版了一本深受好评的宇宙学教科书《Cosmology》,被澳大利亚物理学家Katie Mack称为"理解宇宙学及其物理基础的最新选择",剑桥大学的David Tong教授则将其比作"创世纪之书,但是真实的。138亿年的历史浓缩在440页内容丰富的页面中"。这本教科书现已成为高级物理学、天文学和应用数学专业学生的权威资源。

在科学影响力方面,教授的研究成果获得了广泛的引用和认可。根据Google Scholar的数据,他的研究成果被引用次数超过18,000次,这一数字反映了他的工作在科学界的深远影响。他经常在国际会议和研讨会上作为特邀讲者,为研究生和年轻研究者提供指导。

教授建立的阿姆斯特丹宇宙学研究组已成为该领域的重要中心,吸引了全球顶尖的研究人员和学生。该研究组致力于研究早期宇宙物理以及确定未来观测中检验这些理念的新方法。通过与国际合作伙伴的广泛合作,教授的研究组在推动宇宙学理论前沿发展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有话说

教授的研究工作体现了理论物理学追求简洁、对称和统一的核心精神。他的宇宙学引导方法试图通过基本原理和对称性来约束宇宙原初涨落的性质,而不是依赖于特定模型的细节。这种方法论上的创新为理解早期宇宙物理提供了全新视角,也为未来的观测实验指明了方向。

  1. 从理论角度看,教授的工作连接了几个看似不同的研究领域:宇宙膨胀理论、弦理论、粒子物理和引力波物理学。通过将这些领域的概念和技术相互融合,他创造了新的理论框架来解决宇宙学中的根本问题。例如,他的宇宙学引导方法借鉴了共形场论和散射振幅的思想,将其应用于宇宙学关联器的研究,展示了跨学科研究的力量。
  2. 在引力原子研究中,教授建立了宏观黑洞系统与微观量子系统之间的类比,揭示了自然界在不同尺度上的惊人相似性。他的研究表明,旋转黑洞周围的超轻玻色子云在结构上与真实的微观原子惊人地相似,尽管引力原子的尺度要大得多。这种类比不仅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还为探测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提供了可能性。
  3. 从观测角度看,教授的研究工作对未来引力波探测实验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他关于黑洞双星系统中玻色子云"电离"过程的研究预测了引力波信号中的独特特征,为未来探测器提供了寻找超轻玻色子的新窗口。这种理论与观测的紧密结合反映了现代理论物理学的一个核心趋势:通过可观测的预测将抽象的理论概念与实验检验联系起来。

展望未来,教授的研究方向蕴含着多个创新发展的可能性:

  1. 宇宙学引导方法的非微扰推广:目前的宇宙学引导主要应用于微扰领域,未来可以探索将其扩展到强耦合和非线性区域的可能性,这可能需要全新的数学工具和理论框架。
  2. 引力波天文学与基础物理的结合:随着引力波探测技术的不断进步,教授关于引力原子和玻色子云的理论预测可能在未来的观测数据中得到检验,这将为超出标准模型的粒子物理提供独特的探测窗口。
  3. 早期宇宙与量子引力的关联:教授在宇宙膨胀和弦理论交叉点的研究为探索早期宇宙与量子引力的深层联系提供了入口,这可能为理解宇宙学奇点和量子引力效应带来新的见解。
  4. 多信使天文学与宇宙学:结合引力波、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和大尺度结构观测,教授的理论框架可以为多信使天文学提供综合性的理论基础,从不同角度检验早期宇宙物理。

博士背景

Felix,美国top10学院物理学系博士生,专注于量子计算和凝聚态物理的交叉研究。擅长运用量子场论和拓扑量子计算方法,探索拓扑绝缘体和超导体中的新奇量子态。在研究Majorana费米子在量子计算中的应用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曾获美国物理学会最佳学生论文奖,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 Physics》和《Physical Review Letters》等顶级期刊。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2025年北京外国语大学日本方向国际本科招生简章!

下一篇

没论文是否能申请博士?留学PhD申请攻略大公开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