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中派位的流程,本质上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2026年升中的小六学生家长,早在2025年9月就该开始规划了。
这不是焦虑的提前,而是规则的必然。
中学学位分配法是香港教育局制定的官方升中程序。
这套机制将升中之路拆解为自行分配学位和统一派位两大阶段。
统一派位又细分为统派甲部、统派乙部两个回合。
自行分配学位
2026年1月2日至16日左右,家长要提交《申请中一自行分配学位手册》中的志愿,最多选两所中学。
这两所学校的选择,直接决定了孩子在第一个回合的竞争力。
许多家长会纠结选热门名校还是保底校。
其实答案藏在学校的收生准则里。有的侧重学业成绩,有的看重课外活动,有的强调面试表现。
这些信息必须提前研究,甚至可以联系学校获取往年的收生数据,知己知彼才能提高胜率。
图源:网络,侵删
2025年数据显示,自行分配阶段有68%的学生能拿到首志愿学校的录取,比去年提升2个百分点。
这说明,只要家长提前研究学校的收生偏好,精准匹配孩子的优势,成功概率并不低。
接下里各中学通常会在3月安排面试,形式从个人陈述、小组讨论到学科测试不等。
这不是简单的考试,而是学校对学生的综合考察。
3月31日,自行分配的结果会陆续公布。拿到正取资格的家庭可以松一口气。
但没被录取的孩子也不必慌张,因为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统一派位
统派第一回合,甲部的7%学位,拼的是运气,但更要避开陷阱。
甲部是不受校网限制的统一派位,全港学生都可以选。
这部分的最大特点是随机性——派位时会综合考虑学生的派位组别、随机编号等因素。
但随机不等于盲目,甲部的策略应该是精准冲刺。
选2-3所孩子踮踮脚能够到的优质学校,既保留希望,又不影响乙部的布局。
图源:网络,侵删
统派第二回合乙部则是59%学位,拼的是策略布局。
乙部是按校网分配的核心环节,占统一派位学位的绝大多数(59%)。
2025年数据显示,乙部首三志愿录取率高达91%,首志愿录取率也有74%,是整个派位中最稳妥的环节。
但稳妥的前提是策略,家长需要根据孩子的校网,圈定该区域内的学校梯队。
再结合保底、求稳、冲刺的梯度填报志愿,最大程度避免高分低录或滑档的风险。
注意事项
从2025年9月到2026年7月,家长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为孩子的派位结果加分。
第一步:提前半年(2025年9月-12月),做足信息功课。
家长需要完成三件事:一是领取《小六学生资料表格》,确认孩子的派位组别。
二是研究目标学校的收生准则,通过学校官网、开放日或往届家长群获取信息。
三是整理孩子的优势档案。
学业成绩、课外活动、竞赛奖项、面试特长等,这些都可能成为自行分配阶段的加分项。
图源:网络,侵删
第二步:自行分配阶段(2026年1-3月),精准出击。
选校时避免贪多求全,两所学校最好形成梯度。
一所是冲刺校(符合孩子特长但竞争激烈)。一所是匹配校(录取概率高且孩子感兴趣)。
面试前,带孩子进行模拟练习,重点培养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避免背稿式回答。
第三步:统一派位阶段(2026年4-6月),理性填报。
填写表格前,先分析近三年目标学校在甲部和乙部的派位数据。
比如,某校在乙部每年录取多少本区学生?首志愿的截分点大概在哪个派位组别?
结合孩子的派位组别,合理分配志愿顺序。
记住,没有绝对安全的学校,但有相对稳妥的策略。
七月的派位结果公布时,有人欢喜有人遗憾,但升中从来不是终点,而是另一段成长的开始。
对于家长来说,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学学会与规则共舞。
既不盲目跟风追逐名校,也不轻易放弃争取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