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大成立于1824年,这所有200年历史的学校。有25个诺奖。我们看看在不同人眼里是什么样子。英国媒体就业表现强劲,雇主青睐高。英国《high fliers》评价连续5年最受雇主青睐大学前3名。尤其在金融、工程和传媒领域。比如传媒被称为英国第二城,使曼城成为欧洲重要的创意和数字媒体中心。
科研和创新能力突出:在石墨烯发现和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被称为:从未停止创新步伐的大学。是英国北方经济振兴计划的关键支持。媒体对曼大评价比较正面,是科研强,就业好,城市资源丰富的综合性大学,是一所实用型强校,也有部分专业因为门槛低,出现比较水的情况。
中国人怎么看曼大的在读中国学生有9000多人,是在英中国人第2多的大学。在中国学生群体极具吸引力,因为长期稳居世界前50,英国前10,在国内用人单位认可度高,回国吃香。校友活动频繁,比如曼享文化项目,增强校友的归属感和人脉资源。
很多学生认为曼大的校友资源在求职、转行等提供实质性的帮助,曼城有中国城、华人超市、中餐丰富,生活便利、文化适应成本低,被认为留英适应门槛最低的城市之一。当然质疑的地方也有很多。
比如反向留学现象严重,体验感打折,部分专业,尤其是商科、教育、课程中国学生比例极高,甚至出现全班只有老师是外国人的情况。
没有留学语言环境和国际化体验。还有些如环发学院和部分硕士录取标准宽松,被认为水校。个别负面情况影响声誉,如学生申请材料造假而被大规模清退,引起诚信问题。质疑曼大招生审核机制产生疑问。
在读学生吐槽:
1、PPT复读机式教学,尤其是大班授课,师生互动少,课堂体验感差。班级动辄200-300人,比如本科商科。
2、全班都是中国人,英语没练成,东北话更溜。教授点名都得用拼音,交完学费发现全班都是老乡。
3、出门是中餐馆、过年能吃到速冻水饺,生病了能买到莲清瘟,同学是老乡。中国城规模大,中餐馆,华人超市遍地,像在国内读大学。削弱文化体验,不利于语言提升和跨文化交流。
4、环发学院像福利院,offer发得比超市传单还勤。雅思6.5,均分80就可以录。太水,靠扩招中国学生赚学费。
5、商学院难进,环发、教育有手就能申。拼命考进来的,一看隔壁学院轻松进,心里不平衡。
6、考试难度高,论文和数学类挂科率高,学生称“5月考试月像渡劫”。两个小时写3000字论文,比线上写五六千字还恐怖。
7、这哪是留学,这是渡劫,理论课内容艰深、但实践课极少,教学方式老旧。印度口音教授、内容枯燥、缺乏反馈。
8、宿舍租金高,环境差,霉菌、老鼠多。
曼大是把世界顶尖科研、产业资源、就业网络和城市红利打包塞进一个校园,相对友好的录取门槛,在供应链管理、物理、化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社会学、医学、商科等具有世界领先水平。让学生把真实科研和社会挑战中,把知识转化为智慧,再以人性方式回馈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