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管理学系全奖博士招生 | Prof. Fong

导师简介

如果你想申请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管理学系博士,那今天这期文章解析可能对你有用!今天Mason学长为大家详细解析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Prof.Fong的研究领域和代表文章,同时,我们也推出了新的内容“科研想法&开题立意”为同学们的科研规划提供一些参考,并且会对如何申请该导师提出实用的建议!方便大家进行套磁!后续我们也将陆续解析其他大学和专业的导师,欢迎大家关注!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全奖博士招生 | Prof. Fong(650)

教授现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TU)终身学习与校友参与事务副校长,同时担任信息系统总统席位教授。在南洋商学院(NBS)信息技术与运营管理学部,她扮演着重要角色,并兼任NTU金融计算技术中心(CCTF)联席主任及信息管理研究中心(IMARC)主任。教授拥有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Tepper商学院博士学位,是当今信息系统与创新管理领域的杰出学者。

她曾担任MIS Quarterly高级编辑,Management Science和ISR副编辑,并在多家信息系统领域顶级期刊的编委会任职。2023年,她荣获信息系统协会(AIS)会士奖(Fellow Award)和AIS Sandra Slaughter服务奖,并曾获得新加坡公共行政奖章(银奖)。

研究领域

教授的研究横跨三大主要领域:知识与信息管理、创新管理与创业、以及区块链技术。在知识管理方面,她注重研究组织如何有效共享知识,特别是通过构建多种知识共享机制的组合,以增强企业内部信息交流的效率。这一研究视角源于她在《信息与组织》(Information & Organization)期刊2017年发表的重要论文,强调了企业需要利用多种知识共享机制的组合才能有效促进内部知识共享。

  1. 创新管理与创业研究教授关注大型企业和初创公司的创新过程。她与3M等大型企业合作,研究个人专业背景(广泛经验的通才、深度专业的专才或兼具广度和深度的T型人才)及其社交网络位置如何影响个人的创新能力。她同时也探索投资者经验宽度如何影响企业外部合作与创新绩效、大型企业管理者的权力与资源分配如何影响创新投入,以及初创企业和个人如何利用众筹支持创新等议题。
  2. 区块链技术研究,主要探索四个方向:加密货币区块链项目的披露质量;区块链分叉的动机如何影响其生存,从矿工、用户和开发者多方视角分析;平台变化如何影响NFT创作者和买家;以及企业级区块链实施中的挑战,例如可追溯性解决方案及自愿碳信用和可再生能源信用相关解决方案。

研究分析

1. 《Balancing breadth and depth of expertise for innovation: A 3M story》

该文章发表于《研究政策》(Research Policy)期刊

教授与Evaristo和Ouderkirk合作,深入研究了3M公司内部创新者的专业知识结构如何影响其创新能力。研究表明,拥有T型知识结构(深度专业知识结合广泛领域知识)的人员比纯粹的专才或通才更容易产生突破性创新。此外,个人在组织内的网络中心性与其创新产出呈正相关关系。该研究为大型企业如何通过人才培养和组织结构促进创新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2. 《Using Enterprise Architecture Standards in Manag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发表于《信息管理系统杂志》(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教授与Yellin共同探讨了企业架构(EA)标准在管理信息技术中的应用及其对组织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架构标准可以促进知识共享、流程集成和组织控制,但实施过程中需要平衡标准化与灵活性。文章提出了一个综合框架,帮助组织有效利用企业架构标准,同时避免过度标准化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为IT管理者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参考。

3. 《Different types of online social exchanges: Effects on online sellers' sales performance》

发表于《信息与管理》(Information & Management),2024年

文章运用文本挖掘和分析技术,识别淘宝卖家在线论坛中不同类型的社交交流模式,研究这些交流如何影响卖家在电子商务平台上的销售表现。研究发现,卖家参与的社交交流类型和质量与其销售业绩密切相关。特别是那些能够提供有价值信息并建立信任关系的交流方式,对提升销售绩效具有显著正面影响。这项研究为电子商务平台上的社交媒体策略提供了实证依据。

4. 《How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vercomes Deficiencies for Innovation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Closed Innovation vs. Open Innovation》

这篇文章发表于《信息系统研究》(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2024年

文章分析了信息技术如何帮助中小企业克服创新障碍,特别是技术能力不足和政府支持缺乏等问题。研究区分了IT支持的封闭创新和开放创新两种模式,发现IT在不同创新模式下发挥着不同作用。在技术能力不足的情况下,IT支持的开放创新尤为有效;而在缺乏政府支持的环境中,IT支持的封闭创新则更为适用。这一研究为中小企业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创新能力提供了实用指导。

5. 《Value Drivers of Blockchain Technology: A Case Study of Blockchain-Enabled Online Community》

于2021年在《电信与信息学》(Telematics and Informatics)上发表

研究以社会技术视角为基础,探索了区块链技术如何为用户创造价值。通过对一个基于区块链的在线社区的深入案例研究,作者识别了区块链技术的主要价值驱动因素,包括去中心化、透明度、安全性和可追溯性等。研究表明,这些特性如何促进用户参与和忠诚度,同时为组织创造新的商业模式。这项研究为理解区块链技术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的价值创造机制提供了理论框架。

6. 《Ownership Structure and Innovation Performance: The Mediating Mechanism of External Cooperation》

发表于《战略管理杂志》(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20年

文章探讨了公司所有权结构如何通过影响外部合作来影响创新绩效。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投资者对企业的创新战略有不同影响:专业投资者往往促进企业寻求多样化的外部合作机会,从而提高创新能力;而控股股东则倾向于限制外部合作,可能抑制创新。这一发现对理解公司治理与创新管理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洞见,并为企业如何优化所有权结构以促进创新提供了参考。

项目分析

1. 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研究项目

教授获得新加坡国家研究基金会(National Research Foundation)近百万新元的资助,领导了这一关注新加坡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研究项目。该项目系统研究了新加坡中小企业在创新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包括技术能力不足、人才缺乏、资金限制等问题。研究团队通过案例研究和定量分析,探索了不同类型中小企业的创新模式和最佳实践,特别关注信息技术在促进中小企业创新中的作用。该项目的成果已应用于新加坡政府制定中小企业创新支持政策,并为企业提供了实用的创新管理工具和方法

2. 商业机会识别培训有效性研究

这是由新加坡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Social Science Research Council)资助的另一重要研究项目,总金额近百万新元。该项目检验了个人是否能够通过有效的培训提高商业机会识别能力。研究团队设计了创新的培训方法和工具,通过对比实验研究了不同培训方式对参与者机会识别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结构化的商业机会识别培训能够显著提高个人的创业敏感性和机会评估能力。基于该项目的成果,教授与Thara Ravindran共同出版了《通过创新识别商业机会》(Identifying Business Opportunities through Innovation)一书,为亚洲企业家和管理者提供商业机会识别指导。

3. Algorand区块链卓越中心(ACE@NTU)项目

教授作为联合主任参与领导了由Algorand基金会资助的区块链研究与教育中心。该中心是全球十个Algorand区块链卓越中心之一,也是亚洲唯一的主导机构,获得了5000万美元的项目资金支持。中心开展的初始研究包括五个子项目,其中包括SGVerse(一个用于测试智能电网技术的元宇宙平台)、企业级区块链实施研究,以及区块链驱动的金融数据管理机器学习。该中心还致力于建立国际区块链技术联盟,并开发区块链硕士和本科辅修课程,培养区块链领域的新人才。ACE@NTU旨在成为区块链教育和研究的核心,推动区块链技术在新加坡和亚洲地区的发展和应用。

研究想法

1. 知识管理领域的创新研究

大模型AI与人类知识共享的协同机制研究

  • 探索大型语言模型如何作为新型知识共享机制融入企业知识管理体系
  • 研究AI辅助下的知识捕获、编码和共享如何改变传统知识管理实践
  • 分析AI与人类协作的知识创造模式,及其对组织创新的影响

远程工作环境下的知识共享与创新研究

  • 疫情后远程/混合工作模式下,非正式知识共享机制的转变与重建
  • 虚拟协作环境中,组织文化和领导风格对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
  • 开发评估远程工作条件下知识管理有效性的新框架和指标

2. 创新管理与创业领域的创新研究

T型人才培养的数据驱动方法

  • 基于教授的3M研究,设计量化指标衡量个人知识结构的广度和深度
  • 开发预测模型,识别潜在的T型人才特征和发展路径
  • 构建培养T型创新人才的教育和组织干预方案

中小企业开放创新的数字平台设计

  • 针对亚洲中小企业创新需求,设计和评估专用的开放创新数字平台
  • 研究不同类型平台功能如何影响创新合作质量和成果
  • 探索如何通过平台设计降低中小企业参与开放创新的门槛和风险

3. 区块链技术领域的创新研究

企业级区块链应用的治理框架研究

  • 分析企业级区块链实施中的治理挑战,特别是在多组织协作情境下
  • 开发评估区块链治理模式有效性的指标体系
  • 构建适合不同行业和应用场景的区块链治理最佳实践框架

区块链技术与ESG(环境、社会、治理)融合研究

  • 基于教授的区块链和可持续发展研究,探索区块链如何增强ESG报告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 设计和评估基于区块链的碳信用和可再生能源信用交易平台
  • 研究区块链如何促进供应链可持续发展和企业社会责任践行

申请建议

1. 学术背景准备

跨学科知识结构培养

  • 教授的研究横跨信息系统、管理学和技术领域,申请者应具备跨学科背景
  • 除信息系统和管理学核心知识外,建议加强数据分析、行为科学和技术理解的能力
  • 特别关注知识管理、创新管理或区块链技术中的至少一个领域,进行深入学习

研究方法训练

  • 掌握多种研究方法,特别是定性案例研究和定量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混合方法
  • 熟悉文本挖掘、社交网络分析等教授常用的数据分析技术
  • 理解设计科学研究方法,这在信息系统研究和创新解决方案设计中很有价值

关键文献研读

  • 深入研读教授在三大研究领域的核心文献,特别是她在顶级期刊发表的文章
  • 关注这些文章的理论框架、研究方法和关键发现,了解其研究思路演进
  • 扩展阅读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形成自己的见解和批判性思考

2. 研究提案准备

明确研究定位

  • 根据教授的三大研究方向,选择一个与自身背景相符的研究领域
  • 在该领域内识别研究空白或理论扩展机会,提出创新但可行的研究问题
  • 明确说明研究问题如何与教授现有研究产生协同效应,展示连贯性

提案框架构建

  • 开发一个结构清晰的研究提案,包括文献回顾、理论框架、研究方法和预期贡献
  • 特别强调研究问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体现社会影响力
  • 提出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包括数据收集来源、分析方法和时间安排

展示方法论匹配

  • 根据研究问题选择适当的方法论,并展示自己掌握这些方法的能力
  • 如果研究涉及先进技术(如区块链、AI等),说明自己的技术背景或学习计划
  • 对于案例研究类型的提案,展示获取企业访问和数据的可行途径

3.差异化竞争策略

数据分析能力

  • 强化并展示自己在大数据分析、文本挖掘或机器学习方面的技能
  • 这些技能对教授将行为理论与大数据分析结合的研究方向极为重要
  • 准备一个小型数据分析项目作为技能展示

产学研结合视角

  • 展示自己在学术理论和实际应用之间建立联系的能力
  • 提出研究设计不仅具有理论贡献,也能为企业实践提供指导
  • 如有创业或产业合作经验,强调这些经验如何促进应用研究

博士背景

Charlotte,本硕985,新加坡市场营销博士毕业,博士后,研究方向包括:消费者行为,品牌管理,网络营销等。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Journal of Marketing》和《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上发表论文。擅长市场营销相关领域的文书写作辅导,熟悉相关领域的PhD,DBA申请流程及技巧。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DSE5**要考多少分?2025年 cut off 分数线公布!

下一篇

硕士进体制为何心中空落落?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