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简介
如果你想申请香港科技大学 生命科学系博士,那今天这期文章解析可能对你有用!今天Mason学长为大家详细解析香港科技大学的Prof. GUO的研究领域和代表文章,同时,我们也推出了新的内容“科研想法&开题立意”,为同学们的科研规划提供一些参考,并且会对如何申请该导师提出实用的建议!方便大家进行套磁!后续我们也将陆续解析其他大学和专业的导师,欢迎大家关注!
教授是香港科技大学生命科学部的副教授,同时担任本科生命科学项目协调员。他于2008年在美国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获得生物科学博士学位,随后在细胞生物学领域展开了深入研究。
教授于2008年在美国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获得博士学位后,曾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Randy Schekman实验室进行博士后研究。2015年,他在香港科技大学生命科学部开始了独立的学术生涯,并于2021年晋升为终身副教授。他曾获得香港研究资助局早期职业奖、香港科技大学理学院教学奖以及香港科技大学本科生研究机会计划教师研究奖等多项荣誉。
研究分析
教授的研究主要聚焦于细胞内蛋白质运输与膜转运的分子机制,尤其是信号受体和信号分子在分泌途径中的表面递送过程。他的实验室采用多种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方法,致力于解析这些关键蛋白质如何被正确分选和转运到细胞表面,从而发挥其生理功能。
教授的研究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创新性研究方法的开发教授开发了一套创新的体外囊泡形成检测系统(in vitro vesicle formation assay),结合定量质谱分析技术,成功鉴定与运输囊泡相关的蛋白质。这一技术突破为揭示特定细胞因子如何调控货物蛋白的运输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也为发现新的运输调控因子打开了大门。
- 信号分子转运机制研究他的实验室对多种信号受体和信号分子(如平面极性蛋白Frizzled-6、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Sonic Hedgehog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2等)在分泌途径中的分选和表面递送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这些成果对理解这些蛋白质如何执行其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 TMED10与IGF2转运的关键发现教授团队最近发现了TMED10(一种I型跨膜蛋白)在调控肌肉干细胞分化中的重要作用。研究表明,TMED10通过识别IGF2上的出口基序促进其从内质网到高尔基体的转运。这一发现为理解IGF2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调控机制提供了新视角,也为相关疾病的治疗策略提供了潜在靶点。
- 2.4 COVID-19相关研究最近几年,教授团队还开展了与SARS-CoV-2刺突蛋白受体结合域(RBD)相互作用的宿主细胞因子的研究,为理解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
研究想法
基于教授的研究成果与细胞生物学领域的最新进展,以下是几个创新性的研究方向:
- 膜运输与疾病发展的关联研究细胞内蛋白质运输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对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2这类信号分子的研究显示,其分泌途径异常可能导致多种生长障碍疾病和癌症。深入研究TMED10等货物受体如何调控IGF2等关键生长因子的分泌,有望开发新的治疗策略,通过干预其转运过程来调节信号通路的活性。
- 非常规蛋白分泌途径的探索除了经典的蛋白质分泌途径外,近年来研究发现存在多种非常规蛋白分泌途径(Unconventional Protein Secretion, UPS)。这些途径使某些蛋白质能够绕过经典的内质网-高尔基体系统到达细胞外空间或其他细胞器。教授实验室可以利用其开发的体外囊泡形成检测系统来鉴定和研究这些非常规途径中的关键调控因子。
- 细胞外囊泡与细胞间通讯的研究教授团队在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s)领域的工作为理解细胞间通讯提供了新视角。研究表明,这些囊泡携带DNA、RNA和蛋白质,在细胞间传递信息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结合超高分辨率显微镜和质谱分析技术,进一步探索细胞外囊泡的形成、分选和释放机制,有望揭示细胞间通讯的新机制。
- 囊泡形成和分选的结构生物学研究利用冷冻电子显微镜和人工智能辅助分析等先进技术,解析TMED10等货物受体与其货物蛋白复合物的三维结构,深入理解其识别和分选机制。这将为开发特异性调控囊泡转运的小分子化合物提供结构基础。
申请建议
1.学术背景准备
申请者需具备扎实的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基础。特别是对蛋白质转运、膜生物学、内质网-高尔基体系统有较为深入的了解。以下几门课程/知识领域是申请者应该重点掌握的:
- 细胞生物学
- 分子生物学
- 生物化学与蛋白质学
- 显微镜成像技术
- 质谱分析基础
- 基本的生物信息分析能力
- 有实验室研究经验的申请者会更具竞争力,特别是在蛋白质纯化、细胞培养、荧光显微镜技术、分子克隆和质谱分析等方面的经验。
2.材料准备
个人陈述:应突出以下几点:
- 为什么对蛋白质转运和膜生物学感兴趣
- 过去的研究经历如何与教授的研究方向契合
- 未来的研究兴趣与规划
- 为什么选择教授的实验室
研究计划:
- 基于教授实验室的现有工作提出创新性的研究方向
- 重点关注教授最近发表的关于体外囊泡形成检测系统、TMED10调控IGF2转运或细胞外囊泡研究的文章
- 提出可行的实验设计和预期结果
推荐信:
- 理想情况下,至少有一封推荐信来自于细胞生物学或相关领域的教授
- 推荐信中应强调申请者的实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联系策略
与教授建立初步联系是申请成功的关键步骤:
提前研读文献:
- 阅读教授最近3-5年发表的所有文章,特别是他作为通讯作者的论文
- 了解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使用的技术方法和未解决的问题
初次邮件联系:
- 邮件主题应简洁明了,如"PhD Application Inquiry - Your Background"
- 简要介绍自己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历
- 表达对教授特定研究方向的兴趣,并引用其论文
- 询问实验室是否有招收博士生的计划和可能的研究方向
- 附上简历,但保持邮件正文简短(不超过一页)
面试准备:
- 准备对教授近期研究成果的深入讨论
- 准备至少2-3个针对其论文的有思考深度的问题
- 思考如何将自己的技能和经验与实验室需求结合
- 展示对蛋白质转运和膜生物学基本概念的理解
博士背景
Darwin,985生物医学工程系博士生,专注于合成生物学和再生医学的交叉研究。擅长运用基因编辑技术和组织工程方法,探索人工器官构建和个性化医疗的新途径。在研究CRISPR-Cas9系统在干细胞定向分化中的应用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 Biotechnology》和《Biomaterials》等顶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