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容易单身的10个美国大学!

在美国顶尖理工院校,单身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这不仅仅是个人选择的问题,更是结构性因素造成的结果。当性别比例失衡遇上高强度的学术压力,校园里的浪漫故事变得越来越稀缺。

根据2023年的统计,美国高等教育中女性学生人数已经占到约60%,而男性仅占40%左右。

英美等国家女大学生的数量比男大学生多28%图源:The Week

《The Week》的一篇报道指出,45%拥有学位的单身女性表示,她们单身的原因是"无法找到符合期望的人"。而在男性占主导的理工科院校,情况可能更加严峻——不是女生太挑剔,而是选择实在有限;不是男生不努力,而是竞争过于激烈。

所以如果当你选择了一所性别比例严重失衡的大学,那么你可能同时选择了一条"单身之路"。

之前我们盘点过最容易结婚的大学,今天我们来说说那些最不容易脱单的大学!

01男性占比最高的5所美国大学

让我们先来看看那些男性占比极高的大学。排除军事院校后(毕竟军校的特殊性不具有普遍参考价值),这些学校的性别比例失衡程度依然令人咋舌。

最容易单身的10个美国大学!

可以看到男性比例多的学校中理工科专业占主导地位。

计算机科学专业在男性学位获得者中的比例从1971年的不到1%增长到2022年的10%,而工程专业一直保持在10-17%之间。

所以当一所学校以这些专业为主时,性别失衡几乎是必然的结果。

排在榜首的是伦斯勒理工学院,这所创建于1824年的老牌理工名校位于纽约州特洛伊市,是美国最早的技术研究型大学之一。

第二名是科罗拉多矿业学院,专注于工程和应用科学的学校,位于科罗拉多州的戈尔登市。

最容易单身的10个美国大学!

科罗拉多矿业学院 图源:网络

第三名是佐治亚理工学院,虽然相比前两所学校,佐治亚理工的性别比例已经"温和"许多,但在这个南方理工强校,"找对象难"依然是永恒的话题。

有趣的是,佐治亚理工计算机学院的男女比例从2006年的9:1降到了2015年的3.75:1,而且还致力于教工的多样性,增多了对女性计算机教工的雇佣。

因为女性计算机科学学者越少,女学生继续学习计算机科学、获得计算机科学学位并继续激励其他女性学习计算机科学的可能性就越小。

最容易单身的10个美国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的性别平衡政策 图源:佐治亚理工学院

第四名是大名鼎鼎的加州理工学院,虽然男女比例看起来不算太夸张,但考虑到加州理工极小的学生规模(本科生仅约1000人),实际的社交圈非常有限。

音乐界也有自己的性别失衡现象——伯克利音乐学院位列第五。

你可能会疑惑,艺术院校不是应该更加均衡吗?但事实证明,当代音乐制作和音乐技术领域依然是男性占主导。

02女性占比最高的5所美国大学

再来看看女性占绝对多数的学校。排除掉纯女子学院后,女性占比最高的5所美国大学👇:

最容易单身的10个美国大学!

这些学校的共同特征更加明显:文科、艺术、设计、教育等专业占主导地位。这些领域历来就是女性的传统优势领域,并且随着女性整体入学率的提高,这种优势变得更加明显。

像纽约时装技术学院和罗德岛设计学院作为艺术设计界的顶尖学府,本科生中女性占比极高,而男生成了稀缺资源。这种性别分布反映了艺术设计领域长期以来的性别趋势。

最容易单身的10个美国大学!

罗德岛设计学院 图源:网络

第三名是新奥尔良的杜兰大学,《纽约时报》曾专门报道过杜兰大学的性别失衡现象,指出这种1.6:1的女男比例已经对校园社交生态产生了深远影响。

艾默生学院以传媒和表演艺术见长,坐落在波士顿,吸引了大量对创意写作、新闻传播和表演艺术感兴趣的女性学生。研究生阶段的性别失衡更加严重,女性占到了85%。

爱默生学院 图源:网络

第五名是波士顿大学,作为一所大型综合性研究型大学,BU的性别失衡相对温和,但依然引发了学生们的讨论。

有学生在校园论坛上表示,虽然整体比例看起来不算太夸张,但在某些专业和活动中,性别失衡的感觉会更加明显。

03性别失衡—单身的主要原因

你可能会问,性别比例失衡就一定意味着难脱单吗?答案比你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1、配对市场

首先,让我们谈谈"配对市场"的基本经济学原理。

当某个性别在数量上占优势时,稀缺的那一方就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和议价能力。

这就像房地产市场,当买家多于卖家时,卖家自然可以坐地起价。在男性占多数的理工科学校,女生成了"卖方市场"的受益者;反之亦然。

2、期望不匹配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期望的不匹配。

在高学历群体中,择偶标准变得更加复杂,不仅要考虑外貌和性格,还要考虑学历、家庭背景、未来发展路径等因素。这种"高标准"在性别失衡的环境中被进一步放大。

在理工科学校,为数不多的女生可能会被"过度追求",反而产生选择困难;而在文科院校,女生们则可能因为选择太少而宁缺毋滥。

3、社交环境的缺失

社交环境的缺失是另一个关键因素。

许多理工科学校不仅男女比例失衡,校园社交活动也相对较少,学生们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学业和研究上。

MIT的学生生活调查显示,理工科学生平均每周花在学术活动上的时间远超过社交活动,这种时间分配进一步限制了发展亲密关系的机会。

4、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同样不容忽视。

在STEM领域占主导的学校,"极客文化"盛行,社交技能可能不是学生们的强项。而在艺术设计类院校,虽然创意无限,但学生们往往过于专注于个人表达,反而忽视了人际关系的建立。

5、时间匮乏

最后,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因素:时间。

大学只有短短四年,扣除适应期和毕业季的忙碌,真正用于发展感情的时间其实很有限。

在性别失衡的环境中,这种时间压力变得更加明显。许多学生选择"毕业后再说",但离开了校园这个相对封闭的社交环境,找到合适的人反而更难。

04申请启示

看到这里,准备申请美国大学的你可能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选校策略了。

诚然,学术水平和专业匹配度应该是选校的首要考虑因素,但忽视校园的社交环境可能会让你的大学生活缺少一些色彩。

如果你是一位理工科申请者,不妨考虑那些在努力改善性别平衡的学校。

例如,MIT的女性录取率(11%)是男性录取率(5%)的两倍多,卡内基梅隆大学女性录取率21%对比男性12%,这些学校都在积极招收更多女性学生以改善性别比例。

对于文科和艺术类申请者,可以考虑那些综合性更强的大学。

比如,选择一所既有强大艺术项目又有理工科专业的综合性大学,可能比选择纯艺术院校提供更多的社交可能性。

斯坦福大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虽然在科技和工程方面实力强劲,但保持着接近50:50的性别比例。

保持开放的心态可能是最重要的建议。

大学时期的恋爱固然美好,但它不应该成为你选校的决定性因素,更不应该成为衡量大学生活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许多在性别失衡严重的学校度过单身大学生涯的人,反而因此获得了更多专注于个人成长的机会。

他们在毕业后的职场和生活中,凭借扎实的专业能力和独立的人格,反而更容易找到真正合适的另一半。

最后,无论你选择了男女比例如何的学校,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成为更好的自己。

所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保持开放的心态,积极参与校园生活,剩下的就交给时间和缘分吧。毕竟,人生最美好的相遇,往往发生在最意想不到的时刻。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上海外籍学校|上海中学国际部

下一篇

考情回顾|A-Level数学大考难度大公开!题目不难却难拿高分?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