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高考没把握,想送他去日本读本科,可网上信息太乱,不知道从哪下手?”、“听说要考EJU、JLPT,还得去香港考试?怕错过时间白忙活!”最近后台收到好多家长和高三学生的留言,满是对日本本科申请的迷茫。
其实不用慌,日本升学看似复杂,只要避开“信息差”,跟着节奏准备,完全能顺利拿到名校offer。这篇文章就帮你把最头疼的考试、材料、时间问题,拆成普通人都能看懂的步骤。
明确你处于哪个“留学阶段”?
日本留学的考试要求,会根据你的目标学历(语言学校、本科、硕士)而完全不同。盲目备考只会浪费时间,先对号入座找方向:
如果刚高中毕业/高二在读
目标是日本本科(学部),核心是EJU留学生考试+日语能力考+校内考,部分学校和理工科专业还需要提交英语能力证明(如托福/雅思/托业)。
如果已是本科生
想申请硕士(大学院),重点是日语等级(文科N1/理科N2)+研究计划书+大学院校内考,理工科几乎都需要英语成绩。
如果想先过渡适应
语言学校是缓冲期,此时只需日语N5或150小时学习证明,但建议利用这段时间冲刺更高日语等级,为后续升学铺路。
不同专业考试要求不一样
很多学生和家长一开始会慌:“是不是要考好多试?” 其实不用焦虑,关键是根据目标专业选对考试,集中精力备考。
日语考试
基础中的基础,文科理科要求有差异
无论申请什么专业,日语都是绕不开的门槛。除了大家熟悉的JLPT日本语能力考(每年7月、12月考试),如果赶时间,也可以选J.TEST(单数月考试,出分快)或NAT-TEST(双月考试),这两种考试频次更高,适合需要快速拿到日语成绩的学生。
另外申请本科时,很多学校也认可EJU日语成绩,不用额外再考其他日语证书,能省不少精力。
EJU留学生考试
相当于“留学生高考”,国公立大学几乎都要
EJU是申请日本本科的核心考试,就像国内高考一样重要,国公立大学和大部分私立大学都会把它作为初审依据。考试分文科和理科:

注意
中国大陆没有考点,需要提前规划去中国香港或日本参加考试,建议高三上学期至少考一次,留足补考机会。
英语考试
不是所有专业都要,但高分能加分
很多家长以为“去日本留学不用学英语”,其实不然。如果申请SGU英文授课项目,托福至少要90 +或雅思6.5+;就算是普通项目,知名院校(比如东京大学、京都大学)的理工科、商科,也会要求提交英语成绩,托福认可度最高,其次是托业和雅思。不过也不用太紧张,本科阶段对英语要求不算特别高,有些学校只需要托福40+(相当于高中英语水平),只要提前3-6个月备考,基本都能达到要求。
校内考
最后一道关卡,学校自主命题要“针对性准备”
过了EJU和语言关,还得通过学校的校内考才能最终录取。校内考由各大学自主命题,每个学校、甚至同一专业不同年份的考试内容都可能不一样,所以一定要提前查目标学校的“招生要项”。
常见的校内考形式有两种:笔试(小论文、专业基础题,比如理科可能考数学、物理)和面试(重点问留学动机、专业理解,日语口语流利很重要)。如果时间不冲突,建议多报几所学校的校内考,增加录取概率。
申请材料准备
材料准备很容易“丢三落四”,尤其是需要公证、翻译的文件,一定要提前准备,避免错过申请截止日期。
学术材料:高中阶段的“硬证明”
高中成绩单:需要学校盖章,并且翻译成日语或英语(最好公证,部分学校有明确要求);
高中毕业证:同样需要翻译公证,如果还没毕业,要开“预毕业证明”;
推荐信:不是所有学校都要,但有一封高中老师写的推荐信(突出学习能力、自律性),能给申请加分。
个人文书:让学校看到你的“诚意”
留学计划书:这是很关键的材料,要写清楚 “为什么去日本留学”、“为什么选这个专业”、“未来的学习和职业规划”,不用写得太华丽,但一定要真实、有条理,让教授看到你的规划能力;
艺术生额外准备:如果申请美术、音乐等专业,需要提交作品集,部分学校还会要求参加实技考试(比如绘画、演奏),作品集要体现个人风格和专业基础,提前1-2年准备比较稳妥。
财务证明:签证必备,金额要够
申请日本留学签证时,需要提交20万人民币左右的存款证明,证明家里有足够的资金支持留学(这笔钱不需要冻结太久,具体看使馆要求)。很多家长担心“存款证明会不会很麻烦”,其实只要提前准备好资金,去银行开证明就行,流程很简单。
不同阶段学生的时间规划
“什么时候开始学日语?什么时候考EJU?” 这是家长问得较多的问题。其实从高一、高二开始规划,时间会非常充裕,不用等到高三才手忙脚乱。
高一、高二:打基础,定方向
寒暑假:开始学日语,目标是高二结束前达到N3水平,这样高三备考N1/N2会更轻松;
明确专业方向:文科还是理科?有没有感兴趣的专业(比如动漫、商科、理工科)?提前了解目标专业的考试要求(比如理科要考物理还是化学),避免后期临时换方向;
偶尔关注目标学校:看看心仪大学的官网,了解招生政策变化,不用深入研究,先有个大致印象。
高三上学期:集中备考,刷成绩
7月/12月:参加JLPT考试,冲刺N1或N2;
6月/11月:参加EJU考试(建议先考11月的,没考好第二年6月还能补);
同步准备英语:如果需要考托福/雅思,高三上学期考一次,成绩不理想可以再刷分。
高三下学期:申请学校,参加校内考
1-3月:根据EJU和语言成绩,筛选目标学校,准备申请材料(成绩单、文书等);
4-6月:参加各校校内考(笔试+面试),这段时间要多练习口语,熟悉专业相关的基础知识点;
高中毕业后:拿到录取通知书后,办理在留资格和签证,准备赴日事宜(订机票、找住宿等)。
家长必看:避开这些“隐形坑”,少花冤枉钱
1、“信息过时”是最大风险
日本大学的考试要求每年可能微调(如新增英语成绩要求),务必登录目标大学官网看最新“募集要项”(招生简章),别只依赖旧经验。
2、别盲目报“保过班”
EJU和校内考没有“标准答案”,机构无法承诺分数,重点是提升日语和学科能力,而非依赖捷径。
3、英语成绩“早准备更划算”
托福/雅思成绩有效期2年,高一/大二考出高分,后期可专注日语和专业课,避免“双线作战”压力。
其实高中毕业后去日本读本科,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关键是“提前规划+找对方向”。很多学生一开始都会迷茫,但只要理清考试、材料、时间这三大块,一步一步推进,最后都能拿到心仪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如果在备考或申请过程中遇到具体问题,比如不知道怎么选学校、文书怎么写,也可以多关注我们的后续内容,会分享更多实用的日本留学干货。
希望每个有赴日留学梦的学生,都能顺利实现目标,开启不一样的学习旅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