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技大学博士导师(George Jie YUAN教授)

【全奖】香港科技大学博士导师(George Jie YUAN教授)

招生要求

1. 学历条件:申请者需拥有电子工程、电气工程、微电子或生物医学工程等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本科阶段表现突出(GPA位列专业前10%)的优秀学生,可直接申请直博项目。

2. 专业基础:需扎实掌握模拟/混合信号集成电路设计、传感器技术等核心理论,或具备电子工程领域相关科研背景;曾参与电路设计、传感系统开发项目,或发表过相关学术论文、申请过专利者,在申请中更具优势。

3. 语言能力:托福总分需达到80分及以上,或雅思总分不低于6.5分且各单项成绩均不低于6.0分;符合学校英语成绩豁免条件的申请者可免交相关证明。

4. 申请材料:个人简历、学术成绩单、研究计划(Research Proposal)、2-3封学术推荐信、英语能力证明,以及科研成果相关材料(如论文全文、项目总结报告)均需按要求提交。

5. 附加能力:需具备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熟练使用Cadence等电路设计软件,或MATLAB、Python等数据分析工具的申请者将被优先考虑。

研究方向

【全奖】香港科技大学博士导师(George Jie YUAN教授)

1. 混合信号/模拟集成电路设计:以SAR ADC(Successive Approximation Register 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为核心研究对象,专注于16-bit及以上高分辨率、低功耗、低噪声的电路设计,同时探索自校准算法与时间交织架构的优化路径;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IEEE Journal of Solid-State Circuits、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等国际顶级期刊。

2. 电化学生物传感技术:致力于开发石墨烯、金纳米颗粒修饰的多路电化学传感平台,将其应用于e-ELISA即时诊断技术,核心目标是提升生物标志物检测的灵敏度与稳定性;该方向研究已在Microchemical Journal、ACS Sensors等权威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3. 可穿戴/植入式电子设备:面向家庭医疗诊断需求,研发集成传感模块与数据转换电路的小型化、低功耗电子系统;目前正主导企业合作项目“The Development of an Integrated Hybrid E-ELISA Protein Sensing Platform for Home Medical Diagnostics”,该项目获香港创新科技基金支持,处于核心研发阶段。

4. 智能传感系统优化:将深度学习与强化学习技术融入视觉传感系统,优化视觉里程计与SLAM的曝光控制策略,增强系统在复杂环境下的适应性;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IEEE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Letters、IEEE/ASME Transactions on Mechatronics等知名期刊。

有想法

1. 植入式超低功耗SAR ADC研发:针对植入式医疗设备的电源约束与生物相容性要求,设计16-bit 1-MS/s SAR ADC。通过优化开关网络结构与自适应自校准算法,将器件功耗控制在10μW以下;同时采用生物相容性封装材料,解决植入场景中噪声干扰与长期稳定工作的核心问题。

2. 复合修饰多通道生物传感平台:在现有石墨烯-金纳米颗粒修饰技术的基础上,引入量子点材料以提升电子传输效率,设计8-16通道并行检测模块。该平台将集成实时数据转换单元与轻量化AI算法,实现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多种肝癌标志物的同步检测,目标将检测下限提升至pg/mL级别。

3. 家庭可穿戴多模态数据融合系统:整合电化学传感(生物标志物检测)与视觉传感(皮肤状态监测)技术,开发可穿戴贴片式设备。设备通过低功耗蓝牙传输多模态数据,借助边缘计算平台运行轻量化深度学习模型,实现肝炎、糖尿病等常见疾病的家庭式同步筛查,适配老年人自主操作的使用场景。

4. 时间交织ADC内存误差补偿技术:针对时间交织流水线ADC的内存误差问题,提出硬件优化与机器学习结合的解决方案。一方面改进共享残差放大器结构以减少误差源,另一方面训练LSTM模型实时预测误差变化,实现动态自适应补偿,最终将ADC的SNDR提升5-8dB,满足高分辨率实时传感的应用需求。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全奖博士岗位—英国伦敦国王学院Alistair Young教授招募博士

下一篇

美本Top 30 IB要求公开!哈佛IB不换学分 IB文凭在UC可获额外Credit!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