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师简介

(1)教育与职业经历
Allen M. Y. Cheong 教授在香港理工大学获得视光学学士学位(一级荣誉),随后于昆士兰科技大学视光学院深造,在 Jan Lovie-Kitchin 教授指导下完成低视力方向博士研究,核心聚焦视觉康复与视障患者阅读表现。博士毕业后,她加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威尔默眼科研究所,与 Duane Geruschat 博士合作开展低视力患者移动能力的博士后研究。
为期一年的博士后训练结束后,Cheong 教授以研究员身份任职于明尼苏达大学心理学系,在 Gordon Legge 教授监督下继续深耕低视力阅读与移动领域。2008 年,她重返香港理工大学视光学院任助理教授,2015 年晋升副教授,2023 年正式获评教授。值得关注的是,她还持有香港中文大学法律博士学位,形成视光学与法律交叉的知识结构。
(2)临床与研究专长
作为老年视光与低视力康复领域的临床专家,Cheong 教授现任香港理工大学视光诊所视觉康复中心负责人。其研究覆盖视觉心理物理学、老龄化与视障者功能表现、非侵入性脑刺激在视觉康复中的应用等多个方向,核心目标是通过多元干预手段改善视障患者日常生活功能(如阅读、移动、导航),建立高成本效益的视觉康复模式。
学术服务方面,她担任国际低视力研究与康复学会副主席、《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副主编,同时是美国视光学院院士,长期为神经科学、眼科学等多领域期刊提供评审支持。
(3)学术荣誉与合作
Cheong 教授曾斩获多项国际奖项,包括 ARVO 基金会 Pauline and Oswald Lapp 旅行奖、Envision-Atwell Award 及昆士兰科技大学国际研究生研究奖。
跨机构合作方面,她曾担任滑铁卢大学视光与视觉科学学院兼职副教授(2018-2021)、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客座副教授(2015-2017),并为香港教育学院特殊需要学生支持课程提供荣誉咨询(2014-2016)。
二、近期文章和项目解析

(1)经颅刺激与青光眼康复
2024 年,Cheong 教授团队主导的 GREAT 系列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在《Translational Vis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发表的研究通过随机对照试验优化 tACS/tDCS 刺激方案,结合知觉学习显著提升青光眼患者视功能;同期在《Trials》发布的研究方案则系统阐述了该联合干预模式的试验设计。这些成果发表于眼科学顶级期刊,其中《IOVS》作为 ARVO 官方刊物,在基础眼科研究领域具有极高认可度,为技术临床转化奠定了学术基础。
(2)视功能评估与辅助技术创新
技术研发层面,团队 2024 年在《IOVS》提出 “Eye-ropter” 半自动化验光系统,为屈光误差测量提供了新路径;临床评估方面,开发的简易视觉注意力测试可高效筛查青光眼患者视野缺损。行为研究中,团队揭示高度近视患者存在对比依赖性全局运动敏感性缺陷,为针对性干预提供了理论依据。
(3)老年与视障者功能研究及跨学科实践
在功能表现研究领域,团队重点探索了不同视障类型老年人的导航策略与眼动特征,明确周边视野丧失对动态平衡的影响机制,并量化了视障者真实环境导航中的认知负荷。跨学科教育方面,发表于《BMC Medical Education》的研究构建了视光学与特殊教育的跨专业合作模式,为特殊需要儿童提供全面眼保健服务。
三、未来研究预测
(1)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的精准化发展
未来研究将进一步优化 alpha 频率刺激、连续 theta 爆发刺激等方案,结合多感官整合机制,提升老年视障者的对比敏感度与运动感知能力。这一方向呼应了神经刺激技术在青光眼康复中的最新应用突破,有望推动个性化刺激参数的临床普及。
(2)老龄化视功能康复的综合化路径
针对黄斑病变、高度近视等主要致低视力疾病,团队将开发 “产品 + 平台 + 训练” 的综合康复模式,契合国家 “十四五” 眼健康规划中强化低视力诊疗平台的政策导向。同时,研究将延伸至眼动特征与认知功能的关联分析,构建老年视障者跌倒风险预测模型,强化预防干预。
(3)跨学科与智能化融合创新
依托香港理工大学跨学科研究院平台,Cheong 教授将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及国际院校的转化医学合作,推动视觉康复技术的跨区域应用。同时,团队将整合 AI 眼底图像分析与智能辅助设备,开发低成本、高可及性的康复工具,以应对全球低视力人口持续增长的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