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法学系全奖博士招生 | Prof. DRUZIN

导师简介

如果你想申请香港中文大学 法学系博士,那今天这期文章解析可能对你有用!今天Mason学长为大家详细解析香港中文大学Prof. DRUZIN的研究领域和代表文章,同时,我们也推出了新的内容“科研想法&开题立意”为同学们的科研规划提供一些参考,并且会对如何申请该导师提出实用的建议!方便大家进行套磁!后续我们也将陆续解析其他大学和专业的导师,欢迎大家关注!

香港中文大学全奖博士招生 | Prof. DRUZIN (679)

PROF. BRYAN H. DRUZIN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法学院法律与法律理论副教授,主讲法理学与伦理学课程。其学术研究聚焦三大核心领域:制度论、国际法及全球治理,以跨学科方法论构建独特研究体系。

学术履历方面,DRUZIN教授曾执教于伦敦国王学院、伦敦布鲁内尔大学,并担任多伦多大学法学院访问教授。教育背景涵盖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B.A.、LL.B.及LL.M.学位,后于伦敦国王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他曾担任香港中文大学法学院LLM项目主任,目前同时担任哥本哈根大学国际法、冲突与危机中心(CILG)非驻留高级研究员。

研究分析

DRUZIN教授的研究成果主要发表于美国顶尖法学院期刊及牛津、剑桥大学出版社的论著中,核心研究脉络围绕"中央权威缺失情境下的制度演变"展开,代表性成果包括:

  1. 2025年成果:发表于《Vanderbilt Journal of Transnational Law》(58卷)的"Great Power Competition and the Effects of Global Fragmentation on International Law"剖析大国竞争与全球碎片化对国际法效力的冲击;同期发表于《Michig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的"Confronting Catastrophic Risk: The International Obligation to Regulat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首次系统论证AI监管的国际法义务基础。
  2. 2021-2024年成果:2024年在《Duk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 International Law》(34卷)发表"How to Destroy the Liberal International Order"从制度脆弱性角度分析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的解体机制;2023年《Oklahoma Law Review》(75卷)的"Rights, Power, and Inequality"探讨权利分配与权力结构的互动关系;2021年《Columbia Journal of European Law》(27卷)的"Tipping Points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European Union: Birth, Brexit, and Beyond"运用临界点理论解析欧盟一体化与脱欧进程的制度逻辑。
  3. 当前研究形成双轨并行格局:一方面持续追踪地缘政治碎片化对国际法渊源、解释及执行机制的影响;另一方面拓展至AI治理领域,探索技术革命背景下全球治理的新范式,两者共同指向"非集中化治理的有效性"这一核心命题。

研究想法

  1. DAO治理的制度适配性研究:结合教授的网络效应理论,可探讨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的法律主体资格问题。现有DAO持有超200亿美元流动资产却缺乏法人地位(网易新闻,2025),可研究其链上治理规则与传统法律体系的冲突协调,提出"数字受托人"制度设计与跨境认可机制,填补非集中化组织的治理理论空白。
  2. AI伦理标准的网络扩散模型:基于教授对AI治理的研究基础,可构建"标准竞争-网络效应-治理协调"的分析框架。通过比较中美欧AI伦理准则的扩散路径,分析技术标准如何通过企业联盟、国际组织等网络节点形成锁定效应,为全球AI治理提供动态均衡解决方案。
  3. 区域组织对国际法碎片化的缓冲作用:延续欧盟研究经验,可扩展至东盟、非盟等区域组织,研究其在条约解释、争端解决等方面的协调机制如何缓解全球治理碎片化,重点分析区域制度网络与全球国际法的互动张力。

申请建议

(一)学术基础构建

  • 优先掌握制度理论经典文献(如North、Ostrom的著作)及国际法基本理论,同时补充博弈论入门知识(推荐《博弈论与法律》)和网络分析工具(如Gephi软件)。
  • 建议选修全球治理、科技伦理等相关课程,形成"法律+社会科学"的复合知识结构。

(二)研究能力提升

  • 尝试完成1-2篇与教授研究方向契合的短篇论文,例如分析某一国际组织的制度演变或AI监管案例。
  • 可参与校级以上科研项目,重点锻炼文献梳理、理论建模与实证分析能力,若能在学术会议发表相关成果将显著提升竞争力。

(三)研究计划撰写

需紧密结合教授近期研究,明确提出具体研究问题。例如:"基于网络效应的跨境AI治理标准协调机制研究",并在计划中说明:

  • 1)与教授现有研究的延续性;
  • 2)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如案例比较、模型构建);
  • 3)预期创新点。建议提前研读教授2024-2025年发表的3-5篇核心论文,在计划中体现对其理论框架的理解与拓展。

(四)套磁沟通策略

首次联系时需包含三部分内容:

  • 1)个人学术背景简述(突出与研究方向的相关性);
  • 2)对教授某篇论文的具体见解(避免泛泛而谈);
  • 3)初步研究设想及寻求指导的具体问题。建议附件附上1-2篇代表性学术习作,沟通频率以每2-3周一次为宜,保持专业且简洁的沟通风格。

博士背景

Justice Li,985法学院博士生,专注于国际法与人权法的交叉研究。擅长运用比较法和跨学科方法,探索全球化背景下的人权保护机制和国际法治建设。在研究人工智能时代的隐私权保护和数据主权问题上取得重要突破。曾获"国家奖学金"和"德恒杯"全国法律英语辩论赛冠军。研究成果发表于《中国法学》和《Harvard International Law Journal》等重要期刊。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阿思丹模拟商战明星场丨在商业精英试炼场赢限定周边 抢亚洲总决战门票!

下一篇

A-Level申请全世界系列 不会日语也能申请日本大学!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