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将带大家深入解析今天我们将带大家深入解析香港浸会大学 中药学系的博士生导师Prof.YU,通过这样的“方法论”,让大家学会如何从了解一个导师开始,到后期更好地撰写套磁邮件及其他文书。

研究领域解析和深入探讨
Zhiling YU教授的研究聚焦两大核心方向,均围绕中药现代化展开,兼具基础研究与应用价值。
- 中药药理学:重点探究抗癌、抗炎及黑色素调节类中药的作用机制。该方向并非简单验证中药疗效,而是从分子层面解析活性成分与生物靶点的相互作用。例如其团队对青蒿素衍生物、人参皂苷等的研究,突破了传统中药“黑箱”式作用的局限,为中药活性成分的精准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跨学科背景(河南中医药大学本科+香港科技大学生物化学博士)使其能融合传统中药理论与现代生物化学技术,在中药分子机制研究中形成独特优势。
- 中药炮制研究:聚焦炮制机制、辅料标准化及饮片质量控制三大关键点。中药炮制是影响药效的核心环节,但传统炮制工艺多依赖经验传承。YU教授团队通过现代科技手段解析炮制过程中的化学变化规律,例如不同辅料(如酒、醋、蜜)对中药成分的影响,同时推动炮制辅料的标准化生产,这一研究直接解决了中药饮片质量不稳定的行业痛点,为中药炮制的规范化、现代化奠定基础。
精读教授所发表的文章
- 2025年:Alisol B alleviates MASLD by activating liver autophagy and fatty acid oxidation via Ces2a发表于International Immunopharmacology(157卷,114768页)
研究发现Alisol B可通过激活Ces2a介导的肝脏自噬和脂肪酸氧化,缓解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SLD)。该成果为MASLD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潜在靶点(Ces2a),也拓展了中药活性成分在代谢性疾病中的应用场景,目前已有1次Scopus引用。
- 2025年:Alisol B ameliorated 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steatotic liver disease via regulating purine metabolism and restoring the gut microbiota disorders发表于Phytomedicine(145卷,156992页)
从嘌呤代谢和肠道菌群失衡双角度,进一步揭示Alisol B改善MASLD的机制。该研究体现了“多靶点、多途径”的中药作用特点,为理解中药成分调节机体代谢网络提供了范例。
- 2025年:A tri-compound formula comprising ginsenoside Rg1, tetrandrine and icariin alleviates atopic dermatitis symptoms in a mouse model发表于Phytomedicine(141卷,156737页,开放获取)
构建人参皂苷Rg1、汉防己甲素、淫羊藿苷的三化合物配方,在小鼠模型中证实其缓解特应性皮炎的效果。该研究为中药复方的现代化研发提供了新思路——通过筛选核心活性成分组合,兼顾疗效与安全性,已有1次Scopus引用。
- 2025年:Development of a Modular Ribonucleoprotein Complex as a General Strategy to Deliver RNAi Therapeutics发表于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14卷25期,e03281)
跨界探索RNAi疗法递送系统,体现了YU教授团队在药物递送技术领域的拓展,为中药活性成分与现代生物技术的结合开辟了新方向。
教授的学术地位
- 研究成果产出:2006-2025年间累计发表330项研究成果,包括204篇期刊文章、33项专利、41篇会议摘要等,其中200+篇为同行评审论文,高产且质量稳定,显示出持续的研究活力。
- 产学研合作平台:与企业共建“Consun Chinese Medicines Research Centre for Renal Diseases”和“JaneClare Transdermal TCM Therapy Laboratory”,将基础研究与产业应用紧密结合,加速中药科研成果的转化落地,推动中药现代化产业发展。
- 学术期刊任职:担任LiShizhen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Research、BMC Complementary Medicine and Therapies等30余种期刊的编委/副主编/执行主编等职,深度参与中药领域的学术交流与期刊建设,对领域研究方向具有一定引导作用。
- 科研项目主持:累计主持51个项目(4个在研、12个未启动、35个已完成),在研项目包括“靶向PAX2治疗癌症”“双氢青蒿素克服黑色素瘤耐药”“人参皂苷Rg3与青蒿琥酯协同克服肝癌耐药”等,研究方向聚焦重大疾病的中药治疗,获得持续的科研资金支持。
有话说
- 中药炮制辅料的分子标志物筛选:基于YU教授对炮制机制的研究,可进一步筛选不同炮制辅料(如黄酒、米醋)的特征性分子标志物,结合代谢组学技术建立辅料质量评价体系,从源头保障炮制饮片的一致性,解决传统辅料“产地差异大、成分不稳定”的问题。
- 中药复方协同作用的网络药理学验证:针对其团队的三化合物配方研究,可拓展到经典中药复方(如桂枝汤、六味地黄丸),利用网络药理学构建“成分-靶点-疾病”相互作用网络,量化分析复方中各成分的协同效应,为经典复方的现代化阐释提供更系统的方法。
- 中药活性成分与RNAi疗法的联合递送:结合其在RNAi递送系统的研究,可探索将中药活性成分(如Alisol B、人参皂苷)与RNAi药物共载,设计靶向特定疾病(如MASLD、癌症)的联合递送系统,利用中药成分的多靶点调节优势与RNAi的精准靶向性,实现“1+1>2”的治疗效果。
博士背景
Jasmine Li,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学博士生,专注于中药现代化研究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疾病的新策略。擅长运用系统生物学和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索复方中药的作用机制和质量控制标准。在研究中药抗炎镇痛活性成分及其分子靶点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研究成果发表于《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和《Chinese Medicine》等国际知名期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