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导师(Ang Chunyi, Mervin教授)

【全奖】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导师(Ang Chunyi, Mervin教授)

招生要求

1. 学历方面,申请者需具备纳米技术、化学、植物生物学、生物医学或相关领域的硕士学位(或同等学力);对于本科阶段表现优异且有突出科研成果(如发表高水平论文、参与核心科研项目)的申请者,直博通道同样开放。

2. 学术成绩上,本科与硕士阶段需达到二等一荣誉学位及以上标准(或对应同等绩点),学术成绩单需充分反映扎实的专业知识储备。

3. 语言能力需满足以下任一条件:雅思总分不低于6.5(单项分数均≥6.0),或托福网考成绩达到90及以上;若申请者本科或硕士阶段为全英语授课,可提交相关证明申请语言要求豁免。

4. 科研资质的证明至关重要,包括科研经历描述、科研项目参与证明、已发表学术论文(高影响因子期刊论文将被优先考量)、科研获奖证书等,这些材料需能有效展现申请者的科研潜力。

5. 申请时需一并提交2-3封推荐信(推荐人应为领域内资深学者)、与导师研究方向相符的研究计划书、个人简历、学术成绩单、学位证书及其他获奖证明等补充材料。

研究方向

【全奖】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导师(Ang Chunyi, Mervin教授)

1. 聚合物与纳米材料化学:研究重点涵盖聚合物半导体的掺杂改性、碳纳米管等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功能化处理,同时探索这类材料在电子学、传感领域的基础特性,为后续应用提供材料支撑。

2. 植物与农业纳米生物技术:致力于开发基于纳米材料的植物生理检测技术,具体包括植物激素(如赤霉素、生长素)、逆境信号分子的原位、无损检测传感器研发。

3. 纳米传感器研发与应用:核心任务是设计新型纳米生物传感器,并将其应用于农业精准管理(如作物胁迫监测)、食品安全检测、生物医学诊断等多个实际领域。

4. 跨学科交叉研究:将纳米技术、化学、植物生物学、生物医学等学科进行深度融合,探究纳米材料与生物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而开发具有颠覆性的应用技术。

有想法

1. 多通道碳纳米管纳米传感器用于植物复合逆境早期协同检测:导师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中已报道纳米传感器多路复用技术,本计划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拓展传感器对干旱与病虫害等复合逆境下多种信号分子(如ABA、茉莉酸、病原菌相关分子模式)的同步检测能力。通过优化碳纳米管的冠状相分子识别层提升检测特异性,并开发便携式检测设备,最终实现田间作物复合逆境的早期预警,解决单一逆境检测无法全面评估作物健康状况的难题。

2. 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基纳米传感器在有机农业中的应用:借助导师在聚合物化学领域的研究积累,设计以聚乳酸(PLA)等可降解聚合物为载体的纳米传感器,避免传统纳米材料在土壤中累积造成的污染。该传感器可用于有机作物生长状态的实时监测,包括营养元素缺乏情况、环境污染物残留检测等,既契合可持续农业的发展需求,也拓展了纳米技术在有机农业中的合规应用场景。

3. 纳米传感器辅助CRISPR-Cas9作物抗逆育种筛选系统:将导师研发的纳米传感器检测技术与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相结合,针对经过抗逆基因(如抗旱、抗虫基因)编辑的作物,利用纳米传感器快速检测其基因表达产物(如特定蛋白、代谢物)的变化情况。这一方案能显著缩短育种筛选周期,解决传统育种中抗逆性状筛选耗时、效率低下的问题,助力优质抗逆作物品种的快速培育。

4. 植物源药物活性成分筛选纳米传感器:基于导师在《ACS Sensors》中建立的冠状相分子识别技术,开发对植物源天然活性成分(如黄酮类、生物碱)具有高特异性的纳米传感器。该传感器可实现中药或药用植物中目标成分的快速定量检测,为天然药物的筛选及质量控制提供高效工具,同时拓展了导师团队纳米传感器技术在生物医学与药物研发领域的应用范围。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哈佛博士缩招?“博士严冬”真的来了吗?

下一篇

2026 U.S.News美本AI专业排名!卡梅/MIT并列第1 UIUC力压藤校……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