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中,我们为大家详细介绍了牛剑医学面试的考查特点与高频真题,今天我们聚焦另一大热门理科专业 —— 生物学 / 生物化学(Biology / Biochemistry),带你全面了解牛津与剑桥大学在自然科学面试中的真实考查方式,并结合两位牛剑学子的亲身经历,帮你还原最真实的面试现场。牛剑面试简介:牛津 vs 剑桥,有何异同?面试是牛津与剑桥招生流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不仅测试学生的知识储备,更重在考查思维方式、逻辑能力、应变能力。
面试形式:两校均采用 Panel Interview(专家组面试),通常由两至三位导师组成,部分剑桥学院也融合了 MMI 式结构。
面试场景:面试强调“tutorial 模拟”——通过提问-回应的方式观察学生是否具备参加牛剑小班教学(tutorial/supervision)的潜力。
面试准备资料:主要以 A-Level / IB 内容为基础,但题目往往要求学生跨章节联想、活学活用,部分题目具有“超纲”性质。
面试考察的不是死记硬背,而是你如何思考。
官网真题解析
Past Interview Questions

👀 面试官的考察目的是什么?这类题目并不是为了测试你是否能立刻得出“正确答案”,面试官也并不指望学生能立即回答出这个问题,事实上,是否给出正确答案在这里并不重要。他们更看重的是:
是否能灵活地将高中/IB/A-level中所学的化学原理运用到全新的问题情境中;
评估学生逻辑推理能力、表达思维的清晰度;
考察学生能否分步骤拆解问题、解释自己的每一个假设,并考虑多种可能性。
换句话说:思考过程远比最终答案更重要。如果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遇到困难,面试官通常不会直接否定或者跳过这道题,而是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鼓励和提示,一步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抓住关键点。整个面试的过程更像是一场牛剑式的小型教学(tutorial)——导师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观察你在陌生问题面前的反应能力、思维方式以及在学术引导下的成长潜力。
🧪 解题思路拆解
题目本质是一个关于溶解性极性原理的问题,结合的是有机结构识别与溶剂极性的综合应用。
🧭 解题步骤:
1.明确核心原理:“相似相溶”
水(H₂O):极性溶剂,偏好溶解极性或离子化合物;
辛醇(Octanol):非极性/低极性,偏好溶解非极性分子(如长链烷烃、芳香环等)。
2.分析化合物的官能团
如果有羧酸/胺基,可能受 pH 影响发生电离;
如果有羟基/酯/醚/烃链,则需分析它们对整体极性的贡献。
3.判断在不同溶剂中的相容性
极性越强 → 趋向水;
非极性越多 → 趋向辛醇。
📈 延伸问题解析:图像题 + pH 影响
面试时可能还会继续延伸讨论,目的在于考察学生是否能够理解一个全新的概念,并将其应用于一个实际问题上。
*解题的一个良好思路是先观察图中曲线的平稳区域。

图片来源于牛津大学官网
🧠解题思路先观察图中曲线的平稳区域。在 pH 0 到 4 之间,该化合物的相对溶解度接近于 4,学生可以通过公式推导出这意味着——该化合物在辛醇(octanol)中溶解得远多于在水中。而在 pH 9 到 14 之间,相对溶解度约为 0,表示化合物在辛醇与水中溶解的浓度大致相等。接下来,学生需要思考 当pH变化时,化合物的结构可能发生什么变化。
如果他们在这一步遇到困难,面试官可能会给予提示,例如:“你觉得在低 pH 条件下,水分子通常以什么形式存在?” 这一系列提示最终会引导学生意识到——化合物的电荷状态会随着 pH 的变化而发生改变,这是因为分子可以失去或获得氢离子(H⁺)。根据图像显示的趋势,在pH 0到4的区间,绝大多数分子保持中性状态。而当pH 升高时,越来越多的分子会失去氢离子,转而带负电荷。
带电状态会降低化合物在辛醇中的溶解度,因此图中曲线出现下降趋势。在 pH 9 以上的区域,曲线趋于平稳,说明几乎所有的分子都已经失去了氢离子。尽管这些分子变成了带负电荷的形式,但它们在水中的溶解度仍未超过辛醇,这说明该化合物中可能含有 与辛醇有良好相互作用的官能团,例如烷基链或芳香环等疏水性结构。
学生不必涵盖以上所有分析点才能在面试中表现良好,关键在于展示出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适应新概念的能力以及在提示引导下的反应过程。

我们来看看剑桥的面试题型
1. “Why do many animals have stripes?”(为什么许多动物都有条纹?)
🎯 面试官考察点:
演化生物学、生态适应性基础概念
能否联想不同生物中的相似结构的功能异同(如斑马、老虎、鱼类)
是否能够从多角度(伪装、警示、社交)思考问题
🧠 解题思路
功能假设一:伪装(Camouflage)
条纹在自然环境中打散轮廓,帮助动物隐藏(斑马在草原中)
可讨论视觉欺骗(optical illusion)对捕食者的干扰
功能假设二:警告色(Aposematism)
有些昆虫(如虎甲)条纹可能是警示有毒
与“ladybirds are red”题目形成联动
功能假设三:群体识别 / 社交信号
条纹可能用于种群内部的辨识(例如蜜蜂、鱼群)
实验角度:可讨论科学家如何通过实验验证上述假设,比如行为观察、捕食实验等。
2. “Why is sugar in your urine a good indicator that you might have diabetes?”(为什么尿液中的糖是糖尿病的一个良好指标?)
🎯 面试官考察点:
基础人体生理学和病理机制
能否准确应用高中生物知识(肾脏功能 + 胰岛素机制)
能否解释因果关系、具备系统思维
🧠 解题思路:
正常情况下,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尿中无糖
糖尿病导致血糖过高,超过肾小管重吸收阈值 → 出现糖尿
胰岛素功能缺失或不足 → 无法有效降低血糖水平
还可提及临床检测方法(尿糖试纸)作为辅助说明
总的来说,牛剑面试题型基本都是 A-Level 或 IB 中的知识,偶尔会延伸问题,涉及到“超纲”题型,但只要基础扎实、逻辑清晰,就完全不必“答出正确答案”。面试官更在意你如何思考,而不是你是否早就知道答案。牛剑面试更关注:
| 面试看重什么 | 说明 |
|---|---|
| 思维方式 | 是否能清晰表达逻辑、拆解问题、推理并反思 |
| 知识迁移 | 是否能将熟悉的知识灵活应用到陌生情境 |
| 科学素养 | 是否了解实验设计、变量控制、数据解释等基础科学技能 |
| 表达能力 | 能否自信且条理清晰地表达观点,并在被质疑时应对得当 |
牛津生化面试案例分享
Oxford Biochemistry
🎓 面试者 1:Lauren(牛津生物化学)面试问题(节选):
为什么DNA是由四种碱基组成?
一杯水中有多少个氢原子?
甘氨酸的结构如何随着 pH 变化?
Trisomy 21 是如何导致唐氏综合征的?
钾离子通道为什么能“拒绝”更小的钠离子?
典型题目解析:“一杯水中有多少个氢原子?”这道题看起来像物理或化学问题,但实际上它考察的是:📌 估算能力📌 单位换算📌 逻辑严谨性📌 从不同学科整合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解题思路:Lauren 是这样答的:假设杯子的尺寸:(*面试时不能查手机也没有计算器,因此选择简单数字最重要)她假设水杯高 10cm,底面半径 5cm。估算体积:圆柱体积 = π × r² × h = π × 25 × 10 ≈ 750 cm³水的密度为 1g/cm³ → 质量约为 750g计算摩尔数(mol):水的摩尔质量为 18 g/mol → 750 ÷ 18 ≈ 41.7 mol使用阿伏伽德罗常数:一摩尔含 6.02×10²³ 个水分子→ 分子数 ≈ 41.7 × 6.02×10²³ ≈ 2.51×10²⁵ 个水分子每个水分子含 2 个氢原子→ 约 5.02×10²⁵ 个氢原子💡
面试技巧总结:“思路比结果重要”:即使计算不完整,只要能有条理地展开思路,面试官就能看出你的潜力。跨学科能力很关键:生物类专业面试常常涉及化学、物理知识。*展示你的“思维过程”*比单纯给出答案更重要。
剑桥生物面试案例分享
Cambridge Natural Science(Biology)
🎓面试者 2:Kyle(剑桥自然科学 - 生物方向)面试问题:“你觉得鞋子后跟的存在,有什么生物学意义?”这道题更像是脑筋急转弯,不考死记硬背,重点在于思维路径和推理能力。
🧠 解题思路
Kyle 起初也很迷惑,但冷静思考后,从*达尔文进化论中的“适应性”*角度切入,逐步推导出:
能量效率的提升:鞋跟轻微抬高脚跟,减少小腿肌肉的拉伸量,从而降低 ATP 消耗,提高行走效率。
长期进化选择的模型:虽然节省的能量很少,但一生累计下来可能对“适应性”有正向选择。
拓展联想至分子层面:同样的原理也适用于蛋白质构建:“155 个氨基酸”比“157 个”在能量成本上更经济。
💡 面试技巧总结:
敢于从简单逻辑切入复杂命题:无须用复杂术语,只要有逻辑即可。
敢于“思维发散”:从脚后跟谈到ATP,从细节走向宏观。
体现主动性:像 Kyle 一样,即使一开始答不上来,也要持续“说出自己的思考”,这是牛剑面试的核心能力之一。
📚 面试准备建议(适用于生物/生化类专业)
🔸 重点回顾核心基础知识:如分子结构、细胞代谢、遗传学原理、能量转换
🔸 跨学科知识储备:复习化学、基础物理概念,比如摩尔、热力学、电子转移
🔸 积累思考型题目+模拟演练:在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中训练逻辑与表达
🔸 用“科学视角”看生活:为什么人类需要睡眠?为什么叶绿体是绿色的?平凡问题背后往往隐藏最考验思维深度的点
如何高效准备牛剑生物/生物化学面试?
Conclusion
牛津和剑桥的面试看似“刁钻”,但本质上它们不是为了测试你知道多少“知识点”,而是为了评估你是否具备成为一名科研型学生的潜质。
换句话说:✅ 会不会知识不重要,✅ 你能不能思考、表达、推理、反思才重要!
基于我们前文对真题的分析,总结出以下几点核心准备建议:
🎯 一、知识准备:扎实掌握 A-Level/IB 生物 & 化学基础
DNA、蛋白质结构与功能、pH影响、酶与代谢路径
化学键、溶解性、电离、亲水疏水等概念
科学方法:控制变量、实验设计、假设验证
📌 推荐资源:IB HL Biology & Chemistry Guide(可用于列出关键知识点)A-Level Biology & Chemistry (复习手册)Oxford & Cambridge Course Websites(课程大纲、面试技巧、样题解析应当反复查看)
🧠二、思维训练:锻炼你的推理 + 表达能力
每天练习“Think Aloud”——说出你每一个思考步骤
用英语解释一个简单生物现象(例如:为什么猫眼在黑暗中会“发光”?)
练习科学问题的逻辑拆解:什么是已知?什么是假设?如何设计实验验证?
📌 推荐资源:
YouTube
Oxbridge 面试模拟平台如 Isaac Biology, iBiology, SnapRevise
自己制作“问题卡片”:从IB题库/牛剑真题中摘录开放性问题,每天自问自答
Chatgpt 模拟面试训练
🧪 三、真题练习 + 模拟面试 = 必不可少!真题是你最宝贵的复习资源。从官方样题出发,进行逐题拆解,反复模拟:
📌 推荐模拟方式:
与同学组队互相提问 + 录音反听
参加专业导师带领的模拟面试训练营
提前熟悉可能遇到的题型结构(Panel 面试 / Tutorial 式互动)
最后送给大家的面试四字秘诀:
👉 “说出来”(Think aloud)你不说,面试官不会知道你在想什么。
👉 “拆问题”(Break down)不会整题不要慌,把问题拆小,从结构、功能、对比、假设四方面入手。
👉 “敢修正”(Be flexible)说错了没关系,面试官更欣赏你会自我修正、逻辑转向的能力。
👉 “像讨论”(Treat it like a tutorial)这是一次讨论,不是考试。放松、自信、积极互动才是正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