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悉尼科技大学全奖PhD博士项目招生中!

今天,我们为大家解析的是悉尼科技大学博士研究项目。

“PhD Position in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 and Neuropathology 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ydney”

学校及专业介绍

澳洲悉尼科技大学全奖PhD博士项目招生中!

学校概况

悉尼科技大学 (UTS) 是澳大利亚顶尖年轻大学,2025年QS世界大学排名位列第90位,以实践创新与跨学科研究为核心特色。该校1988年正式成立,隶属于澳大利亚科技大学联盟,在科学、工程、健康等领域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与产业合作资源。University of Macau (UM) 是澳门首所公立研究型大学,2025年QS世界大学排名第173位,聚焦健康科学、信息技术等优势学科,其科研成果在粤港澳大湾区及国际学界具有广泛影响力。两校此次联合开设PhD项目,旨在整合双方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专长,培养高端科研人才。

院系介绍

UTS方面,项目依托Faculty of Science下的School of Life Sciences。该学院以细胞生物学、神经科学、分子遗传学为核心研究方向,配备先进的生物成像与分子实验室,Dr. Franki Kai-Hei Tse团队长期深耕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髓鞘病理机制研究。UM方面,合作单位为Faculty of Health Sciences,该学院侧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分子 pathogenesis 与神经保护药物研发,Dr. Aifang Cheng团队擅长运用虚拟筛选、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方法开展研究,双方实验室资源互补性强。

招生专业介绍

本项目为神经退行性疾病与神经病理学方向的联合PhD项目,研究主题为“Dissecting the spatiotemporal relationship between synaptic loss, oligodendrocyte dysfunction and disease progression in Ataxia-Telangiectasia”(解析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中突触丢失、少突胶质细胞功能障碍与疾病进展的时空关系)

项目采用“2+2”培养模式,学生需在两校各完成两年研究,全程参与两团队的协作交流,核心研究内容包括神经元与胶质细胞的自噬机制、有丝分裂后细胞的衰老过程,将运用分子生物学、神经药理学等多学科技术手段。

申请要求

1.学历背景:

  • 需持有UTS与UM认可的学位,满足以下任一条件:
  • 含至少6个月研究论文的硕士学位;
  • 生命科学、神经科学、药理学、生物化学等相关领域的优秀学士学位(一等荣誉或二等一级荣誉);
  • 同等国际学位。

2.专业背景:

  • 具备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和/或神经科学的扎实实验室研究经历,对神经退行性疾病、胶质细胞生物学及遗传性疾病有强烈研究动机。

3.语言与能力要求:

  • 英语书面与口头沟通能力强;需独立完成研究及团队协作;有论文发表或会议报告经历者优先。
  • 签证与 enrollment 要求:国际学生需申请澳大利亚学生签证,须全日制在校学习,并在标准学制内完成项目;需满足UTS与UM双方的入学要求。
  • 申请材料与截止日期:需提交CV及 publications 列表,发送至指定联系人邮箱;申请通道持续开放至名额招满,建议尽早申请,入围候选人将收到后续通知。

项目理解

本项目的核心价值在于整合两校差异化研究优势,聚焦Ataxia-Telangiectasia(A-T)这一罕见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键科学问题。A-T由ATM基因突变引起,患者常出现神经功能衰退、免疫缺陷等症状,目前缺乏有效治疗手段。

项目创新性地从“突触丢失-少突胶质细胞功能障碍-疾病进展”的时空关联切入,结合UM在神经保护化合物筛选的技术积累与UTS在髓鞘病理机制的研究基础,有望揭示A-T的全新发病机制。

“2+2”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了跨地域科研资源:UM的研究将侧重分子机制解析与药物筛选前期工作,UTS则聚焦细胞病理与疾病模型验证,这种“基础研究-转化应用”的衔接模式,能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科研思维链。此外,两校定期的学术交流与协作,也为学生搭建了国际化科研网络,提升科研视野。

有话说

  1. 跨平台联合药物筛选策略:可结合UM的虚拟筛选技术与UTS的A-T疾病模型,建立“计算机模拟-细胞验证-动物实验”的三阶筛选体系。例如,先通过虚拟筛选从化合物库中筛选出可能调控ATM蛋白活性的候选分子,再利用UTS的少突胶质细胞模型验证其对髓鞘修复的作用,缩短神经保护药物的研发周期。
  2. 单细胞时空组学解析细胞异质性:运用单细胞RNA测序结合空间转录组技术,绘制A-T模型脑内神经元与胶质细胞的时空表达图谱,精准定位不同疾病阶段中突触丢失与少突胶质细胞功能障碍的关键细胞亚群,揭示二者间的因果调控关系,为靶向治疗提供更精准的靶点。
  3. 神经-胶质互作网络的动态调控研究:聚焦A-T中神经元与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的互作机制,可设计共培养体系模拟脑内微环境,研究自噬异常如何通过细胞间信号通路(如细胞因子、外泌体)影响突触功能与髓鞘形成,从细胞网络层面拓展对A-T病理机制的认知。

博士背景

Darwin,985生物医学工程系博士生,专注于合成生物学和再生医学的交叉研究。擅长运用基因编辑技术和组织工程方法,探索人工器官构建和个性化医疗的新途径。在研究CRISPR-Cas9系统在干细胞定向分化中的应用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 Biotechnology》和《Biomaterials》等顶级期刊。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全奖博士岗位—南洋理工大学Leonard教授招募博士

下一篇

关于“Banding”的3个真相!家长越早知道越好!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