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英国教育部启动AI出勤目标:校长们被“数据考核”
据《卫报》本周报道,英国政府将向英格兰所有学校发放由人工智能生成的“最低出勤率目标”,以遏制近来持续上升的缺勤问题。
教育大臣Bridget Phillipson表示:“只有孩子们在学校里学习并茁壮成长,我们才能真正给他们机会。每一所学校都必须参与,让出勤率回到甚至超过之前水平。”

图片来源:The Guardian
这意味着从本月起,校长们将收到基于AI模型推算的目标任务,模型会综合考虑学校所在地的社会贫困指数、学生群体特征等因素。虽然目标不会公开、也不会影响Ofsted评级,但英国教育界普遍认为,这一政策传递出政府对出勤问题的“零容忍”信号。
英国校长协会秘书长Paul Whiteman随后回应:
学校已经在竭尽全力提高出勤率,但出勤率低迷的根源往往超出学校的控制范围。
二、从国家政策到学校执行:出勤是英国教育的“契约责任”
在慧留学与各地学校的合作中,我们感受到的趋势与这项政策高度一致:出勤,已经被英国教育系统视为一种“契约义务”,而非管理选择。
这意味着任何“无正当理由”的缺席(unauthorised absence)都必须记录并上报,学校须定期向地方教育局汇报出勤情况。对国际学生而言,签证合规(UKVI attendance compliance)是红线,一旦出勤率持续偏低,学校有义务向内政部上报,甚至影响签证状态。换句话说,在英国,出勤既关乎教育监管,也关乎签证合法性。
三、留学案例
我们最常收到的家长提问:“只是提前两天回国,为什么也不行?”。
比如学生家长希望孩子提前一个月回国,理由是“家中有事,希望缓一缓”,或是学生希望提前一两天离校赶飞机,大多数英国学校要么明确拒绝,要么会坚持认为:“学期未结束前的任何提前离校,都属于unauthorised absence。”
这不仅因为英国政府正在收紧出勤监管,更因为学校的职责是确保学生按课程计划全程参与。

图片来源:Bromsgrove School
四、规则背后的教育逻辑
从表面看,这似乎是“制度冷漠”,但从教育逻辑看,它其实是一种制度化的学习节奏保护机制。
英国教育认为:
- 规律出勤=学习投入的基本指标;
- 教育规律≠家长协商,而是一种社会契约;
- 学校是教育的主导方,家长是配合方。
因此,出勤不是“学校的要求”,而是“教育的底线”。家长、机构、学校三方的责任,不是“帮孩子请假”,而是帮助孩子理解规则、建立责任感和学习节奏。
五、给在英留学生与家长的建议
对于在英国际学生与家长,慧留学建议:
- 提前规划行程:避免因机票、假期等个人因素提前离校;
- 如确有紧急情况:务必提供书面说明及支持文件(医生证明、家庭状况信等);
- 通过正规渠道:任何请假都须经过学校授权,并保留邮件记录;
- 关注签证合规性:出勤异常会影响签证续期或重新申请。
当AI都被引入来“盯出勤”,这不仅仅是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更是英国教育体系在向社会传递一个信号:“教育,从每天按时到校开始。”
在英国教育中,出勤不仅仅是纪律,更是教育态度的体现。而慧留学的责任,正是帮助家长理解这份制度的意义,让每一次沟通,不只是“请不请假”,而是一次关于“教育契约”的深度对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