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师简介

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心理与儿童人类发展学术团队教授Rebecca Ang Pei-Hui,现任副教务长(主管学院事务)。美国德州农工大学学校心理学博士(临床儿童心理学专业方向)构成其学术训练基础,美国全国认证学校心理学家与新加坡注册心理学家双重资质支撑其研究与实践工作。
三个互相关联的研究方向构成其学术版图:儿童青少年攻击、违纪、反社会行为的干预研究;评估儿童青少年态度、行为及社会情感适应的测量工具开发与验证;基于发展系统理论整合家庭、学校、社区资源的多系统心理健康支持体系构建。
教学层面,Ang教授采用学习者中心教学法;公共服务层面,服务于新加坡政府部委咨询委员会与多个社会服务机构。早期职业研究奖(国际心理学家理事会)、新加坡国家发展奖章(铜奖)、南洋教育奖(学院级)等奖项标识其学术影响。
二、近期文章和项目解析

(一)跨文化测量不变性在量表验证中的应用
AESI(Academic Expectations Stress Inventory)由Ang与Huan于2006年开发,测量学业期望压力源,包含自我、父母、教师三个维度。2007年Child Psychiatry and Human Development刊载的研究验证了该量表在西班牙裔与华裔青少年样本中的因子结构不变性。
跨文化测量不变性指测量工具在不同文化群体中具相同测量特性,包含构型、度量、标量三个层级。Rasmussen等人2023年在Assessment发表的研究检验哈佛创伤问卷在九国青少年样本中的不变性,发现仅构型不变性成立,度量与标量不变性普遍缺失。此结果反衬Ang团队早期开展跨文化验证工作的学术远见。测量不变性确保不同文化群体对量表条目理解、因子负荷及截距等同,是跨文化比较的前提。
(二)青少年攻击行为研究的多方法路径
Ang(2015)在Aggression and Violent Behavior发表的综述区分网络欺凌与传统欺凌:匿名性、传播范围、持续性成为网络欺凌的核心特征。传统干预策略需结合技术监测与在线社交技能训练方能奏效。
Ang等人(2020)在Child Psychiatry and Human Development的研究采用潜在类别分析,识别新加坡学校与高危青少年反社会行为五类特征组:低问题组、外化问题组、内化问题组、共病组、严重共病组。个体中心分析方法实现异质性群体分类,为精准干预提供实证依据。
Ong等人(2019)在JMIR Serious Games报告移动应用游戏RegnaTales干预效果。该游戏嵌入认知行为疗法原理,通过互动叙事训练情绪调节,初步结果呈现攻击行为显著降低。
(三)DREAMS纵向队列研究
DRivers, Enablers and pathways of Adolescent developMent in Singapore(DREAMS)构成新加坡纵向队列研究(SG-LCS)第一阶段。多信息源设计整合学生自评、教师评、家长评数据,追踪青少年学业路径、社会情感功能与大脑网络发展。West等人2016年指出,多信息源方法可提升效度并减少单一报告偏差,DREAMS项目与此方法论主张一致,将揭示新加坡青少年发展轨迹的文化生态因素。
(四)学校干预项目评估
Ang等人(2014)在Journal of Adolescence评估MOE-OBS Challenge Programme的五年干预效果。五天户外体验项目对学生心理韧性、同伴关系产生即时效应,长期维持需后续强化支持。
Tan等人(2013)在Computers & Education采用参与式评估方法,发现教育游戏在社交技能习得中具备动机激发优势。两项研究共同指向干预生态效度的重要性。
三、未来研究预测
(一)纵向数据建模技术深化
DREAMS项目后续阶段可应用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与潜类别增长分析,识别青少年心理问题发展轨迹亚型。多层线性模型可处理嵌套数据,考察学校、社区层面因素对个体发展的调节效应。
(二)数字干预工具系统验证
RegnaTales游戏属于数字化行为干预。Michie等人2014年提出的行为改变技术分类体系要求明确干预核心有效成分。未来可开展随机对照试验,采用微随机化设计识别最优模块组合,并检验不同数字素养青少年群体中的测量不变性。
(三)测量工具亚洲本土化网络构建
Ang团队在亚洲文化背景量表开发已形成系统性贡献。后续可扩展至其他亚洲国家,检验AESI等工具的文化响应性。借鉴Schnettler等人2017年在西班牙语国家的验证框架,牵头建立亚洲青少年心理健康评估工具网络,实现数据共享与等值性检验。
(四)多系统干预混合方法评估
嵌入式设计可在大型调查(如DREAMS)中嵌入质性模块,对不同风险轨迹青少年开展生命史访谈,识别关键转折点与保护性因素。此方法结合定量追踪与定性深度,揭示家庭、学校、社区协同作用机制。
(五)后疫情时代心理适应研究
新冠疫情改变学习模式与社交方式。Ang团队可考察疫情压力源与既有心理问题的交互作用,评估远程学习环境下数字欺凌新形态。基于TSRI量表开发在线教学情境下关系质量评估工具,为混合教学模式提供评估手段。
Prof Ang的研究呈现两个核心特征——方法学严谨性与文化情境敏感性。其量表开发工作始终伴随跨文化不变性检验,这在新加坡多元文化社会与亚洲研究背景下尤为关键。博士生若加入该团队,将获得三方面训练优势:潜类别分析、增长曲线模型等高级定量方法;从量表开发到项目评估的完整研究链条;亚洲高成就文化背景下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独特理论视角。建议申请者具备发展心理学或心理测量学基础,熟悉R或Mplus软件操作,并在研究计划中体现对文化影响机制的理论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