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打算申请香港高校的同学注意啦!
2026/27学年港校留学政策迎来一系列大动作,扩招名额、全球抢人、申请提前批……每一个变化都关乎你的申请成功率。
港校扩招,非本地生名额再提升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2025年《施政报告》中明确,2026/27学年起,每所资助大学非本地生上限从40%直接提升至50%,研究生超额收生比例也从100%放宽到120%。这意味着香港院校的本科和硕博,都会更大规模向非本地学生开放。

港校全球“抢人”不手软
过去,英美地区一直是留学的热门选择。
然而,随着英国留学热度下降、美国政策调整(2025年春天,美国政府突然禁止哈佛大学招收国际生,还要求现有国际生转学),港校反应速度超快的调整了国际生招收政策,面向全球“抢生源”!
◆ 香港大学推出 “本科转学衔接计划”,接受QS或THE前50院校的学生插班热门专业,只要GPA3.0(或原校均分70%)、雅思 6.5,再通过面试就能申请;
◆ 香港科技大学直接在官网表态,欢迎哈佛在读国际生、研究生及已获哈佛录取的学生,还承诺无条件录取,之后很快就官宣录取了两名哈佛转校生,此前已有十余位哈佛学生咨询转学;
◆ 香港理工大学更贴心,专门成立专责招生团队,主动向受影响学生发出邀请,不仅提供奖学金、住宿,还帮忙解决签证问题,已经向多名符合条件的学生(包括哈佛在读生)发放了无条件录取通知。
此次香港各大院校迅速行动,积极接纳因签证问题被迫离开美国的国际学生(包括中国内地学生),展现了港校与全球优质生源的“双向奔赴”。

除了 “接盘” 受政策影响的学生,港校还在积极布局全球化。
香港大学2025年动作不断,7月先官宣落户上海,推出Delta+和DeltaX 项目,之后又宣布在巴塞罗那开设首个欧洲校园,斥巨资收购了超8450平方米的建筑物,显然是想在全球范围内争夺优质生源,而不只是局限在亚太地区。

从美国“截胡”到欧洲建校,香港高校已不满足于亚洲第一,而是主动迈向国际竞争。
招生“抢跑”越来越早
今年的港硕提前批可谓全面开花:
6月26日,港中文商学院率先开启提前批申请。
紧接着,港大和港科商学院在7月2日同步开启提前批。
不甘示弱的港理工则直接宣布所有项目都参与提前批,申请时间从7月一直持续到10月。
至此,港五院校中已有四所开启了2026年秋季入学的提前抢跑模式。
除了提前批抢跑,港校的正常批申请也在提前。而且不止是热门的商科需要抢人,其他院系也不例外。
比如香港大学文学院,26Fall申请9月25日就开放了,比2024年的10月22日提前了近一个月,而且截止时间没变。
足见港校的抢人大战还在持续升级,且头部院校对优质生源的争夺越来越激烈。
这意味着香港高校正在全方位压缩申请窗口,招生竞争 “前置化” 已经成了大趋势,晚一步很可能就会错失机会!
港校申请“爆火”原因
✅ 供需失衡
港校,尤其是其金融、科技、数据、人工智能、传媒、医学等高薪领域的王牌专业,吸引力巨大。
例如:
◆ 香港科技大学:约2万申请者争夺800个非本地硕士名额。
◆ 香港理工大学:约2.1万申请者角逐1,200个名额。
◆ 香港大学:多个热门专业的实际录取率已跌破8%。非本地生名额上限虽提高至40%,但相对于暴涨的、高质量的申请者(内地顶尖毕业生+海外回流精英),依然是“杯水车薪”。
✅ 就业前景与薪资优势
大湾区快速发展,使港大与腾讯、字节、华为等科技巨头开展了联合项目,形成了校企直通车。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提供丰富实习机会,覆盖金融、法律、科技等领域。毕业生起薪高,尤其在金融、法律等高薪行业更具竞争力,且内地对港硕学历认可度较高。
✅ 政策支持与移民通道
香港政府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证”“优才计划”等政策,吸引毕业生留港发展。同时,学生可申请IANG签证留港求职,满足工作满7年后获得永久居留权(“一人读书,全家拿绿卡”)的移民条件。
✅ 港校成为安全牌
相较欧美,香港以其安全、社会文化亲近、签证政策稳定、地理距离近、背靠粤港澳大湾区丰富资源等综合优势,成为众多中产及精英家庭心目中最稳妥、最高性价比的国际化教育选择。
申请竞争越来越卷!985+高GPA成“标配”
虽然港校在扩招,但申请竞争并没有减弱,反而越来越 “卷”,尤其是港五院校,985背景、高GPA已经逐渐成为主流,想 “捡漏” 越来越难。
先看申请量,根据相关留学统计数据:
25Fall港五申请量达到11,697份,比24Fall的8,977份增长30%,比23Fall的6,155份直接翻了一番,申请热度一直在飙升。
再看生源背景,“内卷” 程度肉眼可见:
在港五院校申请中,985学生占比极高,25Fall数据显示,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985 申请占比分别为50%、48%、51%;
就算是之前被很多同学视为 “保底” 的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985申请占比也超过了20%,分别是21%、27%。
更关键的是GPA方面,高分数已经成了录取的关键:
25Fall港三院校(港大、港中文、港科)85+均分录取占比都超过50%,分别是 60.3%、57.6%、51.9%,75 分以下低分段录取的情况极少;
香港理工、香港城市大学85 +均分录取占比也超过30%,分别是 37.5%、34.3%。

到了26Fall,港大提前批超九成录取者均分85+,985、211、双非学生的平均成绩分别为87.3、88.3、89.4 分;
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录取中985占比68.3%,985、211学生平均成绩分别为85.0、87.1分;
港大金融提前批录取均分从25Fall的87涨到了26Fall的88.5,且分数门槛还在持续提高。
非985/211学生还有机会吗?
看到上面的竞争情况,非985/211背景的同学可能会慌:难道我们就没机会申请港校了?
其实不然!虽然港校需要生源,特别是学霸级别的优质生源!但对于本科背景非985/211的申请人,或者均分一般的申请人,只要提前规划、精准选校、找到合适赛道,照样有机会拿到offer!
若同学们的申请方向恰好匹配以下几类项目,不妨大胆尝试。
1. 新开项目
启动1-2年内的新项目,因为知名度还没打开,申请人数相对较少,录取门槛也比较宽松,对背景非顶尖的同学很友好。大家可以多关注港校官网的最新动态,及时捕捉新项目信息,抓住“捡漏”机会。
2. 有特殊申请偏好的项目
有些项目会隐含独特的偏好,如果提前了解并满足这些条件,就能在申请竞争中脱颖而出。比如香港中文大学的社会学专业,虽然教材、论文和作业用英文,但授课语言以粤语为主,如果你掌握粤语,就能成为加分项。申请前多做调研,摸清项目的特殊偏好并满足,能大大提升竞争力。
3. 招录人数较多的项目
部分扩招的项目,资源充足、班级规模大,录取名额也比较可观。比如香港大学商学院,一直以大规模招生支撑学科发展;香港中文大学的比较及公众历史学专业,对本科背景要求宽松,单届班级规模超200人,录取概率相对更高。
当下,港硕申请风向正在悄然改变,港校留学,已经从过去的 “补位选项” 变成了大家的 “主动选择”。
对于广大申请者来说,无论你的背景如何,提前规划申请时间、合理选择适配的项目、寻求专业的指导,才是应对当前港校申请趋势的核心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