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考试,都会面临一个问题:
刷多少题合适?
通常来说,人们都认为多刷题比少刷题占便宜,实际上,也确实如此。然而,中国还有一句俗语,过犹不及。过度刷题,并不一定能够达到我们希望的理想效果。本次,我们就来简要讨论一下:
SAT一次考试刷多少套题比较合适?
这个话题,可以拆解成四个小问题:
1、刷多少?
2、怎么刷?
3、避坑指南
4、12月SAT考前刷题建议
我们依次简要回答:
1、刷多少?
通常情况下,一轮SAT考试,建议学生精刷30+套题目。题目选择:官方10套(2025年起)& 真题80+套为主。
这里要着重强调且需要家长&学生杜绝的,就是“考试投机心理”。
所谓考试投机心理,就是觉得类似SAT这种考试,学生可以走捷径,不通过应该付出的努力,也可以考出好成绩。这种心理通常出现在两类学生身上,一种是本身语言基础不错,托福达到110+分,甚或115+分,就觉得SAT也可以轻松过关的;另一种是语言基础只是中等水平,如托福100+分/105+分,盲目追求1500+分/1550+分高分的。
对于第一类学生,平时做题和模考时,会产生一种幻觉,就是也能考到一个不错的分数,于是就开始自我感觉良好,刷了不过十几套题(有些人都不到10套),就去考试了。结局也就可想而知,能到1500+分都是万幸。所谓骄兵必败。不过这种也有好处,就是人生总要经历一些挫折,才能更好地认清自己。辩证着看,也是好事。通常来说,一次碰壁后,这类学生会在二考/三考中,踏实下来,好好准备,最后取得理想成绩。
对于第二类学生,过程就更残酷些,因为会经历一个不断碰壁,不断调试,甚至产生自己怀疑和贬低的过程。这其中,主要源自同龄人压力、家长的预期,和学生对自己实力的误判。面对这个问题,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纵比为主,尽量不要横比。不断问自己,是不是好好背单词了?今天又做了几个文本,是不是理解到位了?语法基本功达标了吗?数学有知识点漏洞吗?能尽量克服马虎吗?当学生开始踏踏实实备考,从1350+分、1400+分、1450+分,一步步往前推进的时候,就会发现,这种见证自身成长的过程,比单纯的1500+分来得更有价值。
2、怎么刷?
核心要求:带着思考去刷题,逐渐形成“肌肉记忆”;
具体操作:方法论——官方&真题题库——变体题/难题题库——真题模考;
刷题的目标有三个,明白考试套路,强化手感熟练度,降低非必要错误;
凡标化考试,都有套路。不同的考试,有不同的套路。切忌将A考试的成功经验,盲目套到B考试中,很可能南辕北辙。比如,用托福阅读的考试路径,硬套到SAT阅读上,会错的很惨烈。基础好的学生,可以通过多做题目,自行理解SAT的出题套路。语培老师的存在,实际也是帮学生尽快点破SAT这层纸,节省时间。
手感熟练度的培养,在考前格外重要。很多学生能力很强,做题实际错误率也不高,但一考试就容易掉链子,实际就是手感熟练度上出的问题。
降低非必要错误,是1500+/1550+学生的必经之路。我们之前讨论过,从2024年开始,SAT的curve逐渐趋严,高分的容错率是很有限的,1500+分,只能错6题以内,1550+分,只能错2题以内(详见文章:SAT机考目标1500+分,最多可以错几题?)。换句话说,学生能否达到理想成绩,很重要的标准之一,就是除少数几个“不会做、拿不准”的题目外,其他题目务须全对,不能出现非必要的马虎错误。刷题的过程,也是学生细心程度的体现。
3、避坑指南
既然每轮备考建议学生精刷30+套题,而官方题+历年真题已经逾90套,就有一个孰优孰劣,先刷后刷的问题。尤其是很多机构打着动辄某月6-8套题目的幌子:
在此,着重分析一下,选题标准。我们给出的选题标准有两条:
(1)真题>非真题
(2)Harder版 > Easier版
根据这两项标准,对现有官方题+真题,我们的推荐如下(以云帆模考系统为标准):
(1)官方题:推荐小蓝书Bluebook 4-10(2025年2月起),合计7套;
(2)2023-2024年真题:只推荐6月第2套;11月第1套&第2套,合计3套;
(3)2024-2025年真题:推荐每月的北美第1套;亚太第1套&第2套,合计42套;
其他套题,比如小蓝书1-3,2023年其他月份的题目,2024-2025年单月题目的第3-5套,要么是Easier版,要么是拼盘,与前面题目重复太多,并不推荐。学生们也不必因为没做这些题目而感到有压力。
